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自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自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自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附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斯试号用0.5毫米思色牛迹的签牛笔项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指定
位置。
3,答案全郎涂、写在答近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积累与运用(24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饯塘湖眷行》)
(3)△,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4)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6)“国士无双”,当看到疫情期间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奋战在第一线时,我忍不住想用
曹操《龟虽寿》里面的话来赞叹:▲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者给汉字注音,书写要工整美观。(4分)
xin(△)熟
juan(▲)刻
cuan(△)改
惨绝人hun(▲)
悄(△)然
畸(△)形
粗糙(△)
正襟(▲)危坐
3.根据语境作答。(4分)
淮海战役纪念塔早年就是徐州的地标性建筑,如今又是(A)革命基因的红色打卡
地。巍巍淮塔选址在此,有凤风涅槃、精神不朽之深意。那长长的石阶,宛如中国苹命艰
辛的历程。看到纪念塔周围的廊壁上刻着淮海战役三万多阵亡将士的名单,密密麻麻如
群蚁排衙。我轻轻读着英雄的名字,眼前慢慢浮现出那段峥嵘的岁月。那场(B)的战略
大决战发生在淮海大地上,那是一场关系中国革命命运和前途的关键之战。经过激烈摩
战,人民解放军之所以创造了战争奇迹,是军民田结一心的结果。作家姜铁军有诗礼赞
“十万健儿喋沙场,百尺高塔耸云间。龙山处处埋忠骨,淮海年年祭英贤”。
(1)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接续
赓续
艰苦卓绝
坚苦卓绝
A.


B.

(2)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2分)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
4.你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对文学和文化常识分工进行整现,下列整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名著小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类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之作,或
实地记录了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向企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
情况。
B,现代文小组:《藤野先生》赞类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城,治学严谨又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
质:《美丽的颜色》赞美了居里夫妇在科学领域里的坚守与乐观的优秀品质。
C.古诗文小组:《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朝梁思想家陶弘景,本文是南北时期描写山水炎
景的名筒:《钱塘湖春行》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本诗描写了钱塘湖早卷时节炎丽的
景观。
D.文化常识小组:“长歌怀采薇”中“采薇”比喻隐居不仕;“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比喻
远行之人;“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是指“长江”。
5.学习口语交际“讲述”这一专题后,老师今天准备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综合性学习“人无信
不立”这一新专题,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请大家完成(3分):
(1)积累一句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或诗词成语(1分)
(2)“讲述”一个和“信”有关的故事(要求围绕主题,简洁概括,不超过50字,2分)
二阅读(53分)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6~9题。(12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
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首有
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祜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
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
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除①大
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吴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
之险,衙吏踵②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衔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③。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
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
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
侪⑤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春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
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注释]①除:拜受官位。②踵:相继。③徙知徐州:指苏轼调任徐州。④涂潦:泥水。⑤吾侪:我们。
6.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自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10分,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
(1)一片冰心在玉壶(2)谁家新燕啄春泥(3)柴门何萧条(4)大漠孤烟直(5)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4分,每字或者注音0.5分,书写或者注音要规范,力求美观)
镌 娴 篡 寰 qiǎo jī cāo jīn
3.(4分)(1)(2分)A.赓续 B.艰苦卓绝(2)(2分)人民解放军之所以创造了战争奇迹,是因为军民团结一心。或:人民解放军创造了战争奇迹,是军民团结一心的结果。(句式杂糅)
4.(3分)D(“长河”中的“河”是黄河)
5.(3分)(1)(1分)名言警句或诗词成语如: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轻诺必寡信、人倍信则名不达等。(2)(2分)能围绕“信”这一主题讲故事,故事要完整(1分),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50字即可。(1分)。
二、阅读(53分)
(一)(12分)
6.(2分)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每处1分)
7.(3分)C(A.①起来②开始; B.①和、同②欣赏、参与;C.进入;D.①写②连接)
8.(4分)(1) 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要害。 (2) 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译文要正确、完整、通顺,重点词语要翻译出来即可)
9.(3分)B(乙文重点写在徐州地区治水护城的故事)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去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要害。到二十岁时,就博通经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未能说出,现在看到这部书,说到我心里了。”
嘉祐二年,在礼部应试,当时文章破碎怪僻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文风,见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进士第一名,但疑心是自己的门客曾巩所作,便放在第二;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后来以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让这个人出人头地。” 听到的人开始哗然不服,时间久了就信服此语。任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南山木筏,从渭河进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前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规定,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
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 我在这里,水一定不能冲塌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二)(4分)
10.(1)(2分)“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表现出诗人的喜悦和赞美之情(1分);“入”字化静为动,写出了江水气势的庞大,也写出了诗人喜悦和昂扬的激情(1分)。(意近即可)
11.(2分)
示例一:赞成,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的意思(1分)。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删去“送别”二字更为合适(1分)。
示例二:不赞成,这两句诗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1分),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自己思念故乡,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1分)。(意近即可)
(三)(10分)
12.(3分)徐州弘扬(推广)汉文化,决定确立“汉服日”。(围绕徐州汉文化和确立汉服日两个方面拟题即可,两者要结合不可缺一)
13.(3分)电头往往包含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等要素,如三则材料的电头都有准确的时间如“二十二日二时”体现了时效性;三则材料的电头都有发布消息的报社或者单位如“徐州市文旅局”“财经头条”体现出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既要有特点,还要根据电头进行分析。特点2分,分析1分)
14.(4分)(1)随着国潮消费升温,汉服行业也开始受到资本的关注;(2)离不开社
交媒体及影视剧的宣传;(3)源于汉服中具有个性化和自我表达的含义,这恰恰契合了“Z世代”们的消费心理;(4)青年一代对中国文化、体制以及自我的高度认同。(每点1分)。
(四)(17分)
15.(3分)(1)既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放鹤亭,又成为线索贯穿文章始终(1分);(2)化用苏轼的诗文,形象而富人文底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3)暗示文章主题,突出了放鹤亭风雨沧桑的历史印迹和苍古沉厚的人文积淀,表现了苏轼与放鹤亭血脉相融的联系,以及对徐州的深远影响(1分)。(意近即可)
16.(3分)(1)引用苏轼诗文,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详实,充满人文气息(1分);(2)第③段借《放鹤亭记》中的诗句,点明苏轼常至放鹤亭游玩,并视寻常景致为美境,体现其闲情意趣(1分);(3)第⑥段借《灵璧张氏园亭记》种的句子,表现苏轼和彭城的血脉深情(1分)。(意近即可)
17.(6分)(1)(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在古彭城的为官者比作流星,形象地写出了为官者之多,遗留影响之微,从而突出了苏公对古城影响之深刻长久(1分);表现了作者对苏公的赞美之情(1分)。(2)(3分)运用动词(动作描写)(1分),运用了登、观、望、看一系列动词,写出了作者在疲倦时游玩云龙山放鹤亭时的惬意生活,表明作者自己已经和苏轼一样把放鹤亭融入了自己的生活(1分),也写出了作者的闲情意趣以及对放鹤亭和苏轼的赞美之情。(1分)(意近即可)
18.(2分)一方面写出了苏公热爱彭城,造福彭城,将百姓冷暖放心头,与百姓同甘共苦,将生活逸趣和生命追求,融进了彭城的草木山水和风土人情之中(1分);一方面也写出了他对彭城民生贡献之重大,人文影响之深远,已然和彭城血脉相连(1分)。(意近即可)
19.(3分)(1)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1分);(2)借毛泽东视察彭城和乾隆为放鹤亭书写匾额、勒石立碑两事,写出了苏轼对放鹤亭、对彭城人文影响之深远(1分);(3)深化了文章主题,苏轼历人生跌宕,热爱不减,放鹤亭历风雨劫难,精神依然(1分)。(意近即可)
(五)(10分)
20.(3分)A人物是毛泽东(1分);材料一:“飞夺泸定桥”(1分);材料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翻越雪山(1分)。
21.(3分)①富有反抗精神,如年轻时与父亲的矛盾对抗和剪辫子参军;②好学进取,有恒心毅力,善于思考质疑,如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③生活简朴,质朴纯真的人,如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战士一样;④果决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如对当时的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从抗日战争的决策中可以看出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⑤感情深沉,爱军爱民的领导者,如长征中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谈及牺牲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件,他眼睛湿润。(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22.(4分)赋分:信仰和精神2分,情节2分。无论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还是无名的战士以及幼小的“红小鬼”,他们都具有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信仰。为了信仰,他们都忠于职守、乐于吃苦、不惧艰难;为了信仰,他们勇于战斗,信念坚定,不怕牺牲,意志坚强;为了信仰,他们重于求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为了信仰,他们善于团结、顾全大局,严守纪律(2分,答出两个方面的精神即可)。在信仰的激励下,他们乐观无畏、战无不胜,他们翻越终年积雪的大山,横渡水流湍急的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一路战斗,一路播种,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2分,能回答出两个事件情节即可)。(精神和情节分别答出两点,意对即可)
三、写作(63分)
[写作提示] 审题: [审题指导] 从引导语和题目来看,这个题目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回顾,并写出独特的生活体验。“此中有至味”是个偏正结构短语,“此中”为“偏”,是写作的着眼点,“至味”为“正”,是写作的落脚点。“此中”即生活,本身是没有味道限定的,但是不同的生活体验,会让你赋予生活一定的意义,给“此中”加上特定的味道。提示语中“人间有真情”,“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提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写作,这些角度与我们的生活、社会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可以从我与家庭、我与学校(老师,同学)、我与社会等多方面进行选择。“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中的“至味”可以是我们在平常的一顿家常便饭,一件新衣中的体验,可以是我们在学校,在课堂接收到的,亦可以是视频、新闻中了解到的,还可以是个人奋斗途中的感受……因此,在立意时,需要由具体的、表面的事例,写到抽象的、实质生命体验。写作时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合理地选材,除了叙事,还要能写出这些“人间至味”对你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一)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综合评价,参照下列标准评分(60分)。(不包括书写分)
切入分控制在44分,均分拟控制在44分左右(不包括书写分)。
等级 分值 基准分 评分标准
一类卷 54-60分 (90-100) 57分 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生动 (内容有新意,构思有创意,语言美感强的,可以得满分)
二类卷 45-53分 (75-89) 49分 内容比较充实,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 36-44分 (60-74) 39分 内容具体,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四类卷 36-0分 (59-0) 或内容空泛;或中心偏离;或结构残缺;或语言极不通顺;或确属抄袭之作;如果是全部抄袭前面的语段,最多给5分。
(二)书写(3 分)卷面整洁,书写美观得 3 分;卷面工整,书写认真得 2 分;卷面一般,字迹清楚得 1 分;卷面较乱,书写潦草不得分。
(三)赋分 切入分,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达到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的切入分为45分(不包括书写);达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的升至二类卷,在45—53分之间赋分;达到主题鲜明,结构清新,语言流畅的升至一类卷,在54—60分之间赋分;文章在一类卷的基础上发现有“亮点”的,可以给满分,满分作文控制在1%左右。
(四)亮点 内容丰富,材料新颖,构思精巧;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意蕴,有文化底蕴;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感人,细节传神,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强烈的感染力量;议论有层次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等皆可作为文章亮点处理。
(五)特殊情况赋分 1.文体模糊,原则上不超过42分。2.内容空洞,控制在40分以下。3.确认抄袭,2/3以上篇幅相同的,最高不超过3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不超过20分。基本抄袭本试卷内容的,给0分。 4.完篇而字数不足的,打分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明显未完篇的,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最高不超过36分,不再扣而字数不足分。(499-400字,36-30分;399-300字,29-24分;299-200字,23-18分;199-100字,17-12分;99-标题,11-0分)5.不写题目或自拟题目的,扣2分。6.另起炉灶,与题目无关,严重偏题题意的,综合语言表达因素,最多不超过30分。7.病句1句扣1分,错别字1个扣1分,扣完3分为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