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稍逊xùn 怅惘wǎng 红妆素裹sù
B凝望níng 娉婷pīng 摇曳yè 抑扬顿挫yè
C飘逸yìng 柔嫩nèn 鲜妍yán 脍炙人口kuài
D忧戚qì 枉然wǎng 招徕lái 姹chà紫嫣红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听,雨是大自然中最    的东西,春雨绵绵,淅淅沥沥,把朦胧的音符刻在了大地与万物之上。
②这些草花,颜色各异、大小不一,密密匝匝,虽不    ,却茁壮挺拔。
③实行村务公开制度,解决了过去村干部一手遮天的问题,    深受群众的拥护。
A.轻灵  妖娆  因而        
B.轻快  妖娆  因此
C.轻灵  妖艳  因而
D.轻快  妖艳  因此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后)
B.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把“市教育局”调到“为了”前)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
D.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取得”前加上“能否”)
4.下列诗歌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D.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愁》的作者是穆旦,原名查良铮,“穆旦”这一笔名为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同音,得“穆旦”之名。
B《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作品,词中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雄阔壮丽的北国雪景图。
C《我爱这土地》中的“河流”象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人民对待侵略者的愤怒;“黎明”象征解放、独立、自由的曙光。
D《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林徽因,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本诗是诗人为儿子的出生而作,表达了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和心中对儿子的希望,是一位被母亲充盈的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赞颂”。
6.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对偶、比喻、拟人)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C.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比喻)
D.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排比、拟人)
7.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激起了老百姓对诗词的热爱,激活了大家对儿时背的诗歌的记忆,激起了人民群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非常重要。
材料二:2017年3月,《中国诗词大会》同名图书与读者见面,该书由《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的文字脚本整理润色而成。新书《中国诗词大会》(上下)由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官方独家授权出版。该节目主持人也邀请读者们一起加入这场诗词狂欢,她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开展一场诗词之旅,去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我想这样的温故知新,可以拂去我们记忆上的灰尘,而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也同样能够点亮我们今天的生活。”
材料三:复旦大学某教授认为,“传”与“承”要分开来看。所谓“传”,是指将现有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但传统文化的内容并非百分之百适应现代社会,需要通过“承”来有所选择,去糟粕、取精华。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不少于50字。
(3)下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标志,请结合文字和图案具体介绍该标志的特点。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恨 别①
杜 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9.这首诗意蕴丰富,请概述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10.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请就其中一种加以鉴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1.本诗写的是“爱”,为什么诗人要用“人间的四月天”来形容
12、诗的最后一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我 遥 望
曾 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选自《中国诗歌库》)
13.“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4.本诗共两节,说说它们的大意。
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是指政治上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B.诗的第1节是说年轻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很慢,遥望六十岁,仿佛非常遥远。
C.诗的第2节是说到了六十岁的港口,回首一望,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D.这首诗通过时间转换为空间的巧妙构思,告诫人们年华易逝,唤起人们成就学业、事业的紧迫感。
(四)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心中有间小木屋
  ①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晚饭后,我和老公在附近一条不常走的街上散步。路灯早早亮了,路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闪烁的霓虹灯则为小城的夜色增添了几分妩媚。灯光下的人们或奔走于下班回家的路上,或继续经营着赖以生存的生意,整个街道并没有因夜色而沉寂,一如白天的喧嚣。
  ②我们缓缓前行,漫无目的地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饭店、超市、五金店……那个小书屋就这样跳进了我的眼帘。最初吸引我的是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纱,让店里的陈设变得隐约可见,多了一层朦胧,多了一份温馨,还多了几许妙曼。透过橱窗旁边的玻璃门,小店一览无余。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小书屋,二三十平方米,西边和北边沿墙各放一排高高的书架,上面满是书;东边放一长沙发,玻璃茶几,有一位女士正坐在沙发上看书;中间一片空旷处放一玻璃桌,几把椅子,两位男士坐在桌旁交谈。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③好个静逸、雅致、可人的书屋啊!我指着书屋对老公说:“快看,这个书店不错!”老公看了看,也赞同道:“是不错!刚开张的吧,前几天我从这儿经过还没看到。”“走,进去看看。”我提议。谁知老公兴致不高:“改天吧,有点冷,我想回去了。”我有点不舍,再把目光投向书屋,我好像听到了有音乐在流淌,好像闻到了有香气在弥漫……
  ④后来,北风凛冽,不再散步。再后来,忙忙碌碌,这个书屋也被淡忘了。直到半年后的一天,晚饭后我独自散步,临出门时突然有要买一本书的冲动,便想起了那个温馨的小书屋。来到书店时,我却愣住了:明晃晃的灯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书店原本不大的空间里又新增了不少半人高的书柜和方形的桌子,上面堆满了书,书柜书桌之间的走道仅供两人侧身通过。我转了转,满眼都是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肤浅庸俗的言情故事、粗制滥造的搞怪漫画……与那些充斥着商业气息的书店并无二致,哪里还是半年前的那个弥散着书香的书屋啊!几许惆怅油然而生。
⑤一本本寻,一本本觅,终于找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两本散文,两本书灰头土脸地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我抽出了其中一本——《心是莲花开》,走向门边的付款台。店主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正沉迷于网络游戏,我把书伸过去,好一会儿,他勉强抬起头看一下价格,又把目光转向电脑屏幕。我一边付款一边说:“你这个店变化好大呀!我喜欢原来的样子。”“哦 ”他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没有吱声,这还是那位店主吗 不是,应该不是,怎么能是呢 能把书屋布置成那样的人必定是个读书之人,必定是个爱书之人,他的眼里必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周身必定弥漫着书卷的清香。当他决定把这个店转给别人时,心中一定有着万般的不舍,又有着万般的无奈吧!
  ⑥走出店门,沉重的脚步声告诉我:这儿,我再不会来。
  ⑦抬头望向夜空,星星已经困倦得睡眼蒙眬,但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那曾经温馨的书屋在喧嚣的都市里或许不会长久,即使残存在角落里或许也抵挡不了利益洪流的冲击。我们无法改变什么,却可以为自己宁静的生活、高雅的情趣坚守一方栖息地,沉默守望。
⑧好想拥有一间书屋,拥有一间静逸、温馨的书屋。我也会在窗上缀有白纱,清风徐来,纱随风舞;我也会在书屋里安放沙发桌椅,播放轻柔的钢琴曲;我还会在书屋一角放置几盆鲜花,让花香和墨香一起萦绕,心如莲花般绽放……
  ⑨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16.通读全文思考:文章第②③两段写出小书屋 的特点,第⑥段却说“这儿,我再不会来”,原因是 。表达了 _
17.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说说第②段加点短语的含义。
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两本书灰头土脸地躲在角落里,感觉是从前没卖掉剩下的。
18.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温馨的小书屋没有了,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的理解。
19.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五)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城里乡下
刘 平
  焉瓜两口子有一个梦想:在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很多进城务工者都有这个梦想。他们这个梦想是三年前萌发的,那时他们已经攒了5万元。焉瓜就对老婆翠玉说:“我们都努力挣钱,争取过几年在城里买一套房子。”翠玉说:“嗯。努力。”
  现在,他们有23万元了。
  焉瓜在建筑工地开塔吊,每个月可以挣6 000元钱。翠玉在制衣厂上班,每个月有3 000多元收入。他们租住在一套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狭小拥挤,但每个月租金要1 000元。为了实现梦想,焉瓜和翠玉结婚4年还没有要孩子,他们打算在城里买了房子后再要孩子。他们都认为,只有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每个月存5 000元钱,雷打不动。焉瓜原来抽8元一盒的烟,3天两盒,后来翠玉说:“不想买房子,你想咋抽就咋抽。”焉瓜一咬牙,就把烟戒了。
  焉瓜和翠玉开始往房产中介跑,买不起新房子,他们打算按揭一套二手房。家里老人一直在催他们要孩子,他们觉得该买房子了。
  掐算着手里的钱,又想买面积稍微大一点的,焉瓜和翠玉心里很纠结。后来他们终于看中了桂苑小区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6楼,电梯房,房主是姓李的老太太。小区附近有学校、超市,生活、娃娃读书都方便,可首付要32万。焉瓜嘴甜,说:“李阿姨!再少点 ”老太太摇摇头:“这个价,已经很低了。”
  琢磨了半天,焉瓜和翠玉有了办法,把老家的房子卖了!
  老家的房子带个小院子,5间青砖瓦房,篱笆墙上爬满牵牛花,院门口,有一棵大香椿树。每年春天,牵牛花开出白色小花,香椿发出嫩芽。老娘喜欢用香椿芽炒鸡蛋、煮苕菜,好吃。焉瓜和翠玉进城后,老房子就老娘一个人住。焉瓜和翠玉商量,卖了老房子,就把老娘接到城里住,以后有孩子了,也有人带。
每个月存5 000元钱,雷打不动。焉瓜原来抽8元一盒的烟,3天两盒,后来翠玉说:“不想买房子,你想咋抽就咋抽。”焉瓜一咬牙,就把烟戒了。
  焉瓜和翠玉开始往房产中介跑,买不起新房子,他们打算按揭一套二手房。家里老人一直在催他们要孩子,他们觉得该买房子了。
  掐算着手里的钱,又想买面积稍微大一点的,焉瓜和翠玉心里很纠结。后来他们终于看中了桂苑小区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6楼,电梯房,房主是姓李的老太太。小区附近有学校、超市,生活、娃娃读书都方便,可首付要32万。焉瓜嘴甜,说:“李阿姨!再少点 ”老太太摇摇头:“这个价,已经很低了。”
  琢磨了半天,焉瓜和翠玉有了办法,把老家的房子卖了!
  老家的房子带个小院子,5间青砖瓦房,篱笆墙上爬满牵牛花,院门口,有一棵大香椿树。每年春天,牵牛花开出白色小花,香椿发出嫩芽。老娘喜欢用香椿芽炒鸡蛋、煮苕菜,好吃。焉瓜和翠玉进城后,老房子就老娘一个人住。焉瓜和翠玉商量,卖了老房子,就把老娘接到城里住,以后有孩子了,也有人带。
焉瓜回去和老娘商量,老娘有些舍不得,但还是顺了焉瓜的想法。
  焉瓜用手机拍了一些小院子的照片发到网上,还专门拍了香椿树的照片。焉瓜把照片发到网
上,标价15万元。焉瓜想,13万也卖。
  隔三岔五就有人打电话联系,高的出价八九万,低的出价6万,因为价钱不合适,都没成。焉瓜知道他们不是真心要买,那个小院子怎么也值13万。
  “这些人,巴不得白送给他们。”翠玉说。
  焉瓜又接到一个男人的电话,出价11万,还提出明天去看看老房子,再最后定价钱。焉瓜感觉这个人好像是真心要买,约好时间,向工地请了假,第二天就早早回去等着了,3个人,一对中年夫
妻,还有一个,竟然是桂苑小区那个房主李老太太。
  中年夫妻都喊李老太太“妈”。
  他们对小院子很满意,特别喜欢院门口那棵香椿树。一番讨价还价,他们出价13万。
一个月后,焉瓜和翠玉就拿到了桂苑小区那套房子的产权证。他们离开那套狭小拥挤的出租
房,带着老娘搬进了繁花似锦的桂苑小区。而乡下那个熟悉的小院子,也成了别人养老的地方。那天晚上焉瓜和翠玉都很高兴,他们心里都有一种新鲜的归属感。焉瓜抚摸着鲜红的产权证,说:“我们是城里人啦 ”
  翠玉说:“当然是城里人啦!”老娘在厨房里做着好吃的。
  焉瓜和翠玉也打算要孩子了。
  偶尔,焉瓜会想起那个李老太太。他想,城里人咋会喜欢到乡下过日子呢 焉瓜喜欢城里的日子。
  只是,焉瓜常常想起老家院门口那棵香椿树。
——《小小说选刊》
20.探究小说题目的妙处。
21.小说中焉瓜的形象有哪些主要特征 请简要分析。
22.香椿树的相关描写,对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3.小说围绕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和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同时买房和卖房的故事展开,但小说却选择以焉瓜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写作
24、认真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晒”原本是在阳光下曝干或取暖的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晒”的含义也逐渐演变成炫耀、展示、分享、公开等意义。泛指将自己的罕有物或特殊技能、特别场景、特殊心情等展现给别人的行为,与人分享,任人评说。“晒”字可以说是现在最流行的一个网络用语了。。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当下多数人的生活状态,那么非一个“晒”字莫属。晒吃,晒喝,晒玩;晒喜,晒忧,晒老,晒小……真是无所不“晒”。其实古代人早就有这个爱好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短短81个字,不但晒自己的房子如何超凡脱俗,还晒出了自己的朋友圈,结交的高雅朋友,更晒出了自己的生活情调。唐代诗圣杜甫一次在吃了美味的鲂鱼后,晒出了《观打鱼歌》:“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宋代苏轼吃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后,即兴题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经他这么一晒,老妇人的环饼香飘万里,赚了不少的钱。请你把你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给大家晒一晒。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可采用多种表达方式。
答案
A 2.A 3.B 4.C 5A 6.A
示例:惠风和畅 莺飞草长 是生命的萌发 明月朗照 五谷飘香 是生命的成熟
8、(1)《中国诗词大会》同名图书出版,节目主持人邀请读者加入诗词狂欢。
(2)示例: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中国历史悠久,不同时代的文化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时代的烙印,我们要选择其中能为我们现代生活服务的内容来传承。(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
(3)示例:《中国诗词大会》的标志由汉字和图案两部分组成。主体是竖向排列的“中国诗词大会”六个书法大字,既一目了然地点明了节目名称,又错落有致地体现了艺术之美。其中“中”字做了变形处理,如一个展开的卷轴,又如一位衣襟飞扬的古人,与标志右上角的弯月、祥云等元素遥相辉映,整个画面意境深远,突出了中国诗词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言之成理即可)
9、①因战争而不得不流落他乡的孤独飘零之感;②远离家乡不得归而产生的浓烈的思家忆弟之情;③不能重返故土而老于蜀中的年华逝去之悲;④连战皆捷,希望破幽燕平定叛乱的国家命运之忧。
10、(示例一)细节描写。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通过这种“宵立昼眠”的反常行为和坐立不安的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恨别”。
(示例二)互文。“思家”“忆弟”为互文。清宵月夜,坐立不安;白昼看云,倦极而眠。这种夜醒昼眠的反常举动皆因“思家”“忆弟”。委婉曲折地表现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恨别”。
(示例三)对偶。“思家”对“忆弟”,“步月”对“看云”,“清宵立”对“白日眠”,对仗工整,平仄谐和,突出坐卧不宁情状,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
“恨别”。
11.人间的四月天,阳光明媚,清风吹拂,绿草如茵,百花吐蕊,莺歌燕舞……可以说,人间所有的甜美、情思和梦幻尽在这奇妙的四月。因此,诗人用四月天来写爱,最妥帖,也最为真挚感人。
12.最后一节,诗人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赞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呼应,重复中有变化,诗情回旋而流转。
13.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年华的无限追念之情。
14.第1节是写年轻时遥望生命的未来,第2节是写年老时追念逝去的年华。
15.A 
16、柔和温暖、静逸雅致 书屋变了样子,充满了商业气息 作者对原本温馨雅致的书屋在利益洪流的冲击下变得商业化的惆怅、可惜、失望之情
17、(1)“柔和而温暖”是温和轻柔的意思,在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灯光照射下的小屋给人以温暖轻柔的感觉,突出了小屋静逸雅致的特点。
(2)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书本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两本书很少有人关注,也无人去买的情况以及“我”找到这两本书的困难,表达了作者对弥漫书香的书屋变成充满商业气息的书店的惋惜、惆怅之情。
18、温馨的小书屋虽然已经变成了商业性很强的书店,但是那间静逸雅致、充满书香的书屋却在作者心里扎下了根,使作者久久不能忘怀,表达了作者对书屋的喜爱、不舍之情。
19、(示例一)构思上,这篇文章采用回忆的方式写作,又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如一个初冬的夜晚“我”看见了一个小书屋,当时没有进去,让“我”怀念许久;半年后的一天“我”再次看见了那家书屋,只不过不似之前那般清新脱俗、别具雅致了,而是带有浓浓的商业化气息,让“我”为之可惜。用回忆的方式,写出“我”对这件事的记忆之深,表达了“我”的惋惜与惆怅之情。
(示例二)写作手法上,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第②③段中说“玻璃橱窗上的那一层白纱……小屋上方垂着几盏别致的吊灯,橘黄色的光笼罩着,柔和而温暖”“好个静逸、雅致、可人的书屋啊”,表明“我”刚开始看见的小书屋是“柔和而温暖,静逸雅致”的;但半年后,“我”再看见这小书屋,却变了样,“明晃晃的灯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哪里还是半年前的那个弥散着书香的书屋啊”,这里通过对比,描写小书屋环境、看书的人的不同,写出小书屋的变化,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社会里屈从商业利益而变得庸俗的书店的批判,对当下社会变得浮华喧嚣的不满,也有对于温馨高雅的小书屋的期待。(从欲扬先抑、比喻象征方面作答也可)
20、①以《城里乡下》为标题,对比鲜明,直接揭示了当今社会存在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②以《城里乡下》为标题,点明主旨,突出了城里人和乡下人不同的生活追求。③以《城里乡下》为标题,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应选择怎样的生活环境的思考,余味无穷。
21、①勤劳努力。如他在建筑工地开塔吊,辛勤、努力地工作。②有梦想。如他梦想在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变成城里人,并最终得以实现。③节俭律己。如他“一咬牙,就把烟戒了”。④做事不专断,能够征求家人意见。如他遇到事情跟妻子商量,卖老房子跟母亲商量。
22、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正是因为“香椿树”这一老房子的独特景致,为后文买房人喜欢老房子并买下老房子埋下伏笔。②使故事留有余味,焉瓜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故事本可以结束,但作者随即又写焉瓜对“香椿树”的想念,引人深思。
23、①更易于刻画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勤劳、淳朴、奋进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②情节上,着重展现了焉瓜从“乡下人”到“城里人”身份转换的过程,更易于反映过程的艰难和不易,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人物的同情。③通过以焉瓜为代表的“乡下人”的视角来看待以李老太太为代表的“城里人”,写出了“乡下人”对“城里人”取舍的不解,“乡下人”正在失去的,却是“城里人”追寻的,而焉瓜却并不自知。这戏剧性的结局里暗含着对现代化进程中广大进城务工者境遇的深切思考。
24、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