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1.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4 道小题 。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量 120 分钟。
2. 本试卷所有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否则不予计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6 分)
合力防范青少年短视频沉迷
崔妍
①近年来,短视频受到互联网用户青睐,青少年上网看短视频也愈发普遍。然而,由于内容特点、算
法推荐、心理机制等多方面原因,不少人感觉刷短视频会“上瘾”。如何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
迷,成为一道现实课题。
②《2021 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96.8%,触网低
龄化趋势明显,而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 47.6%。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
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调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
其中近七成儿童用手机看短视频。短视频沉迷极易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后果,一些不良
信息还会产生误导,进而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不容小觑。防范短视频沉迷,是保护青少年身心健
康的题中应有之义。
③加强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才能更好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在制度上,应不断完善相关法
律法规,强化网络平台责任。近年来,从出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文件,到新修订的未成年
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渐趋完备的制度体系为青少年设置起“防护网”。下一步仍须与时俱进,
以制度刚性建好“防火墙”。在技术上,应进一步向科技借力,推动责任落细落实。监管部门可利用上线
审查、应用管控等实现综合监管,短视频平台等也可运用身份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推动“防沉迷系统”
“青少年模式”迭代升级。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才能让监管更加有力有效。
④帮助未成年人防范沉迷,关键在疏导。应当真正从青少年的视角出发,多供给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
就短视频本身而言,平台和创作者有责任瞄准未成年人需求,多发布、传播健康向上的内容。学校应开展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过精神充盈的生活。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应着力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图书、文体设施、社区活动等更可及,为未成年人打开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尤其是对于部分留守儿童,在父母无法陪伴的情况下,如何更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亟待全社会合力破
题,给予他们更多关心与关爱。
⑤未成年人是网络建设的重要主体,防止网络沉迷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
从推进专项行动、深化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违法犯罪,到围绕有关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
网络环境,一系列务实举措,凝聚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力。也应看到,构建良好网络生态难以毕其功于
一役,引导未成年人科学健康用网也需“授之以渔”。譬如,防沉迷的治本之策,就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
养。标本兼治、久久为功,既针对新形式、新问题推出新举措,又着力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和用网能力,
才能建设未成年人友好型网络空间,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第 1 页 共 8 页
{#{QQABZQgAoggIAAJAAAhCAQmQCgEQkAAAAAoOAFAAMAAAwQFABCA=}#}
⑥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当前,网络应用深度融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每个人
都是维护网络环境的责任人、受益人。集聚众智、汇聚众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生态,确保未成年人健康
安全用网,互联网必将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长进步,让他们的生活更多彩。
(选自《人民日报》2023 年 04 月 14 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这篇议论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B.文章首先针对社会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多角度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C.第②段引用相关研究报告,用数据说话,提出了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视频沉迷的办法。
D.集聚众智、汇聚众力,标本兼治,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网,互联网必将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长进步。
2.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写出来。(2 分)
3.文中提出,防沉迷的治本之策,就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是如何避免
沉迷于网络的。(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6分)
4.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6 分)
【材料一】教育部门以某市为样本,随机选择农村中学45所,农村中心小学41所,对其相关美育工作开
展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项目 较为充足 基本达标 较为缺少 严重缺少
美育设施设备 11.9% 21.43% 38.1% 28.57%
美育经费投入 4.76% 29.76% 42.86% 22.62%
美育师资数量 8.33% 25% 35.72% 30.95%
美育课程开设 5.94% 15.48% 33.33% 45.25%
(图表来源于网络)
【材料二】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艺术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教学内容多方
面的育人价值,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把握显性和隐性、近期和远期、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指向学生审美
和人文素养发展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使学生通过艺术学习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活
力,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能。
(节选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
人文素养。学校是美育的摇篮,有责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美育
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推广美育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义务,家庭的熏陶与化育,公共空间
的艺术呈现,都能让美进入日常生活,使美的种子生根发芽。葆有创新意识、开放精神,善用互联网和虚
第 2 页 共 8 页
{#{QQABZQgAoggIAAJAAAhCAQmQCgEQkAAAAAoOAFAAMAAAwQFABCA=}#}
拟技术,积极突破传统美育的时空隔阂,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开拓美育新天地。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共进,
强化美育育人实效,在春风化雨中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就能助力广大少年儿童在成长中追求更
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在未来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31日)
(1)对上述三则材料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 分)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前中小学校完全不重视美育课程的开设。
B.材料二指出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
C.材料三明确了学校是美育的摇篮,应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
D.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美育的高度重视。
(2)根据材料一,写出你对某市美育工作开展总体情况的探究结果。(2 分)
(3)新时代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学校向同学们征集将传统文化融入美育的可行
性建议。小美同学提出了“皮影艺术进校园”的建议。请你根据材料三,再提出两条。(2 分)
(三)现代文阅读Ⅲ(13分)
父亲和树
陈宝全
①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脸活
了。它们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
着吹。
②只有父亲理解这些老了的苹果树的心思,他提着斧头进了果园。
③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
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
④父亲在动手之前,用手量了这棵苹果树的树干,四作多一点。父亲知道,它的身体里藏着 30 个年轮。
也就是说,上世纪 80 年代末,它还是一株小树苗,嫩叶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细小的枝条对未来充满好奇
和期待。现在,父亲拖着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介入一棵他亲自栽植的苹果树的命运。
⑤斧头落下去,父亲听到了树皮破裂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比斧子撞击树干的声音要小很多,却还
是被父亲敏感地捕提到了。父亲落泪了。
⑥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涩难入口。
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铭记于心。
⑦上世纪 80 年代,父亲和大多数李家山的村民一样,刚刚吃饱肚子,从没有去设想未来。作为木匠的
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在他栽下第一批苹果树苗的时候,大片的小麦仍然享有辽阔的
土地,是地里的主角。为了保住小麦,人们曾与草作战,把它们统统赶出麦田。在田里,草都不让长,怎
么会容忍树长进去?
⑧父亲是在乡村干部的劝说下,才栽下了第一片果树。
⑨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
第 3 页 共 8 页
{#{QQABZQgAoggIAAJAAAhCAQmQCgEQkAAAAAoOAFAAMAAAwQFABCA=}#}
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
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
⑩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父亲妥协了。为此,父亲
的果树也在年轮里写下了新的愿景: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
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按照时序,他在果园里浇水、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然后出售苹
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突飞猛进地好了起来。
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这个年近 80 岁的老
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
父亲难过极了。这棵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吱嘎作响,慢慢倒下。没有
大树倒下的那种轰然响动,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
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他将用近一个
月的时间,砍倒果园里所有的老树,再把它们劈成木柴。这些带着浓郁芳香的木柴,将陪伴他度过一个漫
长而寒冷的冬天。
父亲不再主持果园里的事,只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到果园里转转。砍掉了老树的土地,平整而安详,
像是卸下了所有的负担,在休憩,在安睡。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
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5. 下列对于标题《父亲和树》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父亲”和“树”是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文章围绕二者之间的故事展开叙述。
B. “和”字暗示了父亲和苹果树的密切关系。
C. 文章以“苹果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两条线索贯穿全文。
D. 点明文章主旨,揭示父亲砍掉苹果树、破坏生态的痛苦和悔恨。
6. 请用词语概括父亲对苹果树的感情变化。(2分)
抗拒——( ① )——( ② )——难过
7.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2分)
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
8. 结合本文谈谈你在父亲身上发现了哪些美好品质。(3分)
9. 文章结尾处写到:“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
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对此,你有哪些感悟?(4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曹刿论战
《左传》
第 4 页 共 8 页
{#{QQABZQgAoggIAAJAAAhCAQmQCgEQkAAAAAoOAFAAMAAAwQFABCA=}#}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
B. 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
C. 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
D. 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11.翻译文中画线语句(2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2. 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3 分)
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①以买纸。
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众人异之,
或问其故。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②酬二百金。如
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
素与苏子瞻相善。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遨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
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
能供。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友正未尝仕。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①鬻(yù),卖。②端,长度单位。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13.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 (2 分)
(1)积三十年不辍 ________________ (2)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_________________
1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1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并专心练习。为了购买纸张,他卖掉了价值三百万钱的别馆。
B.张友正搬离旧居,与染工为邻,是因为染坊里有染过的绢,可以用来练习书法。
C.苏子瞻应邀到友正家吃饭,看到长案上放置着笔墨纸等,而饭菜放在旁边,大笑起来。
第 5 页 共 8 页
{#{QQABZQgAoggIAAJAAAhCAQmQCgEQkAAAAAoOAFAAMAAAwQFABCA=}#}
D.友正、子瞻二人每饮一巡酒,就展开纸张,进行书法创作,酒喝完了,纸也用完了。
(二)古代诗歌鉴赏(9分)
村行①
[北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 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C. 诗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为抒情做铺垫,抒情为写景作结。
D. 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
17.诗歌的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些写景角度描写山野景色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8.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3)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5)王维的《使至塞上》中“ , ”两句,以传神
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小题。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不应只当数据丛林中的猎人和采集者,也应该有不甘为信息传播者而
愿为思想 liào望者的志趣。只有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才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
明的进步。
“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萦.绕耳边。要在花
繁柳茂中 bō开、雨骤.风狂里站定,不仅需要“______”的眼界,也需要“______”的思考,唯如此,“______”
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 下列给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萦绕 yíng 雨骤风狂 zhòu 瞭望 拨开
第 6 页 共 8 页
{#{QQABZQgAoggIAAJAAAhCAQmQCgEQkAAAAAoOAFAAMAAAwQFABCA=}#}
B. 萦绕 yín 雨骤风狂 zòu 瞭望 拔开
C. 萦绕 yín 雨骤风狂 zhòu 嘹望 拔开
D. 萦绕 yíng 雨骤风狂 zòu 嘹望 拨开
20. 下列句子出自上文语段,将句子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②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A. ②①③ B. ③①② C. ②③① D. ①②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 题。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杜甫描写江南的诗句。江南的民居,顺应天人合一,追
求房屋格局的变化,注重细节或局部的装饰,它的门窗,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充满了灵秀,形成了精巧细
腻、活泼淡雅、肃穆华丽的风格。在花心、格子等几何纹、套环纹细节的点缀下,整个窗户线条流畅,匠
心独具,增添了人居环境轻松灵动的感觉。
当下,长三角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乡村空间改造,让粉墙上的一扇扇花窗成为 。用瓦片、
薄砖、木竹制作的圆形、矩形、回纹、万字、冰纹、花鸟、山水等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的江南符号,呈现
出的 、诗情画意,让人们在虚虚实实、 中,寻秘探幽。一扇扇诱人的花窗,似一
团花影,如一缕花香,让江南春色关不住。
处处门窗皆有意,花饰窗棂景醉人。江南的花窗, ,演绎着一段段浪漫的传奇,它是江南
文化的符号,透露出诗性和雅性的文化基因。它朴实、美观,传承着江南的历史文化,传达着新时代最美
的江南意蕴。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点睛之笔 千姿百态 朦朦胧胧 历经沧桑
B. 点睛之笔 千娇百态 模模糊糊 饱经风霜
C. 生花妙笔 千姿百态 模模糊糊 历经沧桑
D. 生花妙笔 千娇百态 朦朦胧胧 饱经风霜
2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 分)
方向比努力还重要。先选择方向,也就是目的地,再选对道路,这样才能开车到达目的地。方向不对,
道路不对,车开得再快,你就不会到达目的地,永远都不会成功,为人处世,既要抬头看看方向、路况,
也要低头努力做事。如开车一样,小心谨慎,不冲动,不急躁,心里有杆秤,始终如一地坚持开车的要领
和原则,沉稳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23.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完成小题。(6 分)
(1)表格中是三位同学参加校文学社“与经典同行”整本书阅读活动后的读后感,请从下列名著中选择合适
的书名,将标题补充完整。
第 7 页 共 8 页
{#{QQABZQgAoggIAAJAAAhCAQmQCgEQkAAAAAoOAFAAMAAAwQFABCA=}#}
《傅雷家书》《海底两万里》《昆虫记》《简 爱》《儒林外史》《西游记》《骆驼祥子》
①尊重生命,赞美万物。——读《_____________》有感
标题 ②神魔小说,童心之作。——读《_______________》有感
③人格独立,心灵强大。——读《_______________》有感
(2)人物是作品的灵魂,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选段所对应的人物。
[甲]他五十多岁了,身体还很好,一点也不觉得累。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过许多受伤的部下。他不在
乎自己的财产,只在乎马,他爱那匹马。他在整个中国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能说会道,有一种强烈的
人格魅力。
——《红星照耀中国》
[乙]她上身穿着件浅绿的绸子小夹袄,下面一条青洋绉肥腿的单裤。绿袄在电灯下闪出些柔软而微带
凄惨的丝光,因为短小,还露出一点点白裤腰来,使绿色更加明显素净。下面的肥黑裤被小风吹得微动,
像一些什么阴森的气儿,想要摆脱开那贼亮的灯光,而与黑夜联成一气。
——《骆驼祥子》
[丙]他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
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赵氏慌
忙揩揩眼泪走进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
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他时,点一点头,把
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丙《儒林外史》
甲是 ____________ 乙是 ________________ 丙是 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卡塔尔世界杯中,梅西手捧大力神杯的画面与《早
安隆回》的旋律相互交融,令人激荡难忘。对足球的热爱是梅西人生中“最美的星星”,照亮他“一路前
行”;绿茵场上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是球迷们“最美的星星”,照亮他们一路前行……在你的人生中,也一
定有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一直激励着你一路前行,成为你夜空中“最美的星星”。
请以“生命中最美的星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 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第 8 页 共 8 页
{#{QQABZQgAoggIAAJAAAhCAQmQCgEQkAAAAAoOAFAAMAAAwQFAB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