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最新名校开学联考高格作文及解析 03: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三语文最新名校开学联考高格作文及解析 03: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资源简介

2024届新高三大联考高格范文、解析——“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直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那咱们往哪走啊?”“往前走。”“哪是前啊?”“我对您透露一个大秘密,这是人类最古老的玩笑。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出自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雅克和他的主人》两部作品,富含人生哲理。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解读:
本次作文材料由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代表作品中的两段话组成,均富有人生哲理,能给时代青年以成长启迪。
第一段话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呈现出部分人面对自身的优柔、懦弱等弱点缺点,不是努力抗争、努力改变,而是视而不见、不以为意、自暴自弃,无原则地选择了跟自身的弱点和解;第二句话紧承第一句话,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迷醉于自身的软弱”,麻木不仁,深陷弱点,失去了成长改变的欲望,这样又进一步招致“倒在街头”的结果——淹没在人群中,“倒在地上”——跟不上大家的步调节奏而被抛弃,直至“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彻底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
第二段话可以认为是对第一段话中所呈现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关键词就是“往前走”,就是拒绝原地踏步,大胆寻求改变。在“往前走”这个问题上又有人开始了优柔寡断,不知道哪里是前,作者给出的方案是“往哪走,都是往前走”。显然,这里的“不问方向只管去走”就是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不能在无意义的纠结、徘徊中回到第一段话的老路上去,一句话——干就行了。
两段来自米兰·昆德拉不同作品中的话,能给时代青年特别是已经步入高三的考生带来感悟和思考。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自身在学业或人格上存在的弱点不足自己应该有了较为真切的认识,面对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比如作业拖延、时间管理无序、课堂低效、沉溺电子产品、偏执任性、情绪化等等问题,明知自身的不足,却不敢正视抗争,不去努力改观,不去拔节成长,这就是面对成长中问题的软弱表现,那这样的青年就要面对米兰·昆德拉描绘出结果---“倒在街头,倒在地上”。那应该怎么办呢?你要大胆的“往前走”——正视不足,奋力抗争,毫不犹豫,大步向前,然后获得改观,获得成长。
立意指导:
1、正视弱点,选择向前
2、拒绝自暴自弃,向前才能成长
3、变弱点为起点,大步向前
偏题分析:
克服自我缺点,战胜超越自我。(立意时仅扣合第一句名言,而未扣合第二句,顾此失彼,片面理解材料,未整体综合把握。)
拒绝盲动,心中须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符合常理,但陷入思维定势,与材料二名句观点相悖。)
金句速览:
1、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韩愈
4、怕是正常的,不怕却是需要锻炼的事。——毕淑敏
卑怯的人,即使有万丈的怒火,除弱草以外,又能烧掉什么呢?——鲁迅
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6、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存的勇气。——马云
7、每个凡人,心里都有怯懦。——秦文君
8、回避是一种自欺,是一种软弱。——肖复兴
9、人有一种天生的、难以遏制的欲望,那就是在理解之前就评判。
——米兰·昆德拉
好句好段:
1、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2、“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多找找差距、多发现问题,就会看到自己还有许多“成长空间”,也才能在自我解剖、自我省视中更上层楼。
3、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才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4、一条路不是因为它是“对的”,才值得你“往前走”;而是你努力“往前走”,走通了这条路,这条路才变成是“对的”。
佳作展台:
莫道前路何处是?迈步原来是向前
米兰·昆德拉静悄悄地走了,哲人其萎,思想长存,其作品不啻为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开篇既结合材料,又点击热点新闻,以“三言”概述材料中哲人名句的意义,中西合璧,增强文化内涵。)
他的笔下,有一类人,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迷醉于自身的软弱,最终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概述材料,看似守拙,其实稳妥,由材料兴怀,水到渠成。)
米兰·昆德拉的名言,仿佛是在为世人画像,作为读者、观者的我们,大可不必不必索隐软弱者的原型何许人也。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不知不觉扮演着软弱者的角色,或是五十步笑百步。(从名言到现实人生,揭示名句的刺世、启迪意义。)
鲁迅说,即使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未必是一首好诗。我们每一个人,或是上帝咬过的苹果,或是折翅的天鹅,我们日渐魁伟的身躯之下,也有脆弱的内心,孱弱的灵魂。总之,我们不是强大无比的超人奥特曼。
懦夫们,讳疾忌医,像以可耻的精神胜利法麻痹自己的阿Q,像盲目乐观的密考伯主义者,不敢正视自身的缺点,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他们像套中人一样,缺乏晒晒内心脏腑的勇气,任其阴暗软弱的内心蒙尘发霉,内心的杂草蔓延生长,无法破除软弱这一心中蟊贼,任其潜滋暗长,蜕变成巨大的毒瘤,最后使人病入膏肓。
而勇士们则不同,他们拿起解剖自我的手术刀,刮骨疗伤,直面软弱与不足,自修求强。身上最软的地方,伤痕累累,结痂成为最硬鳞,和耀眼的勋章。他们从人头攒动的闹市中走出,睥睨人间,声震长天,看众人平地上,唯我碧霄中。(本段与上文“有些懦夫”形成鲜明对比,对比之中,价值取向自明。)
就像《家》中的觉慧,以及不少影片中的新青年,曾经被禁锢于封建礼教的牢笼之中,深感自己软弱,无力抗争,但最终砸碎身上的桎梏,成为旧秩序的叛逆者,成为觉醒一代,勇敢抗争,投身于时代洪流之中。
就像视障硕士董妮娜,生于黑暗的世界,春花秋月、日升月落,别人人眼中熟视无睹的景象,对她来说却是一辈子的奢求,但她没有自暴自弃,消极沉沦,让自己的人生被定义——盲人就只能按摩、算命,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手指触摸世界,用心灵感知光明,终成为全国首位硕士研究生。致谢博士赵安,回望身后路,可怜无数山,贫寒的家庭,沉默的大山,使他从小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输在起跑线上,但他从不妄自菲薄,敢于正视缺点,以看清生活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相信自我的英雄主义,奋起直追,自强不息,弥补短板,从小镇走来,却没有沦为做题家,而是历练为心怀使命、担当的新青年。(从昔到今,一脉相承,意在指出正视、勇敢、果决行动,是人生不易之理。)
人生中,我们往往纠结于哪里是前方。与其坐而论道,小心求证,不如果决行动,及时出发。不要害怕走弯路,不要因噎废食,莫道前路何处是?迈步远来是向前。鲁迅说,人生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是的,漫漫征途,迈开脚步,则穷山距海,无远弗届。
国家发展亦同此理。 从燕园红楼里墨迹未干的《新青年》,到“真理味道有点甜”的《共产党宣言》,从井冈山的燎原星火,到西柏坡的耿耿星河,从南海边的画下的一个圈,到如今的中国式现代化……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明,足迹所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下自成蹊,最终成为景行大道。(从个人发展到国家发展,尤善运用铺排手法,选取历史事件作为节点,连点成线,成革命史、国史,具有史诗般的厚重壮美,令人叹为观止。)
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是的,当代青年,莫彷徨,莫躺平,只管向前走,莫道前路何处是?迈步原来是向前,让奋然前行的背影,成为最壮丽的青春剪影;让铿锵的足音,成为激越的青春之歌。(结尾引用名句,对接话题,妙合无痕,并运用比喻,热情洋溢地呼吁期待,可谓曲终奏雅。)
思路借鉴:
莫道前路何处是?迈步从来是向前
起(第1、2段):引述米兰昆德拉名句,为下文阐发人生哲理做铺垫。
承(第3—6段):紧承上文名句,揭示其深刻丰富的内涵,对应材料中的名句一部分。
转(第7—10段)笔锋一转,联系历史、现实、当下,从个人到国家,指出如何克服缺点、自强,唯有果决行动,以对应材料中的名句二“往哪儿走,都是往前走”。
合(第11段):结尾引用名句,点题收束,并呼吁期待。
名师阅卷:
亮点借鉴:
善用比喻,蕴藉生动。
文章自始至终,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论述“克服软弱”“战胜自我”等观点,连用“手术刀”“刮骨疗伤”“晒晒脏腑”等比喻,或以形象的喻体设喻,或以类似的事理设喻,使人产生联想,并会心赞同。如“背影”成为“青春剪影”,“足音”成为“青春之歌”,巧用比喻,揭示了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因果关系,使人明确奋斗、行动的意义,这样以形喻形,以声写声,善用比喻,使文句生动形象,蕴藉典雅。
范文链接:
迷失软弱,寻找坚韧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却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有些人在面对困境时选择了逃避和自暴自弃,他们沉浸在自己的软弱中无法自拔。然而,正是意识到自身软弱,并积极抗争才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写道:“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直软弱下去。”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软弱对人的毁灭性影响。软弱使人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最终只能被动接受失败和挫折。相反,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软弱时,并主动寻求改变和突破,才能够真正实现个人成长与进步。
然而,在面对困境时,并非每个人都能够选择坚持与抗争。有时,我们会迷失在前进的方向上。雅克和他的主人在《雅克和他的主人》中展示了这一点。当被问到往哪走时,主人回答道:“我对您透露一个大秘密,这是人类最古老的玩笑。往哪走,都是往前走。”这段对话暗示着我们在面临选择时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然而,正如主人所说,不管选择哪个方向,只要我们坚持向前,不断探索和奋斗,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现实生活中,软弱并非一种罪过或缺陷,而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对待和应对自身的软弱。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并勇敢面对困难与挑战。其次,在面临困境时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努力提升自己来增强内心的坚韧与抗压能力。
正如我的亲身经历所告诉我,在高中生活中我曾遭遇过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我从未放弃过。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对自己软弱的提醒,激励着我不断进取。通过持续努力和坚持不懈,我成功地克服了一个个难题,实现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总结起来,软弱并非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而是我们成长中的一部分。只有意识到自身软弱,并勇敢面对、积极抗争,才能够变得更加坚韧与坚定。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言:“往哪走,都是往前走。”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和选择,在我们坚持向前的道路上,只要保持勇气和信念,我们就能够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时文链接:
求学贵在“知不足”
《南史》记载,南朝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时称“江郎”。后来他不思进取,到了晚年诗文再无佳句可出,时人谓之才尽。成语“江郎才尽”由此而来,警示我们求学不能自满,必须有知不足精神。在这方面,鲁迅先生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鲁迅年少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因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挂在身上炫耀,而是卖了奖章,买了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夜里读书寒冷难耐时,他就摘下一颗辣椒放嘴里嚼,辣得额头冒汗达到驱寒效果。鲁迅的成才和成功,印证了他的那句名言: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人生在世,求学是毕生的事业。或学文化、学技能、学为人处世,或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都离不开知不足精神。如何知不足?一方面,需要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原本出身行伍、没有文化,经孙权劝说后认识到自身不足,发愤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后来以“白衣渡江”战胜关羽而名扬天下。这则故事启示我们,要始终秉持谦虚的求学态度,做到求知若渴,坚持以人为镜找差距、以事为例明不足、以过往为训查过错,才能在求学路上不断进步。另一方面,需要敢于剖析自我。齐白石晚年时发现自己画功不如年轻时候,便每天勤于描红到深夜。面对孩子“已负盛名,为何描红”的疑惑,他回答:“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懈怠,特别是在享有盛名时能够保持头脑清醒,敢于重新打基础、抓学习,无疑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学海无涯,厚积薄发者才能终有所成;书山有路,勤学不辍者方能领略高处风景。我们只有始终保持知不足的清醒,才能在自满时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在疲惫时提振前行的精气神。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作为党员干部,我们面临着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必须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特别是在学理论上,必须时时秉持知不足的态度,紧跟党的创新理论步伐,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细功夫、深功夫,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能力。实践是生动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甘当小学生”的学习态度,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知不足的求学精神。党的事业之所以能不断发展、不断成功,“拜人民为师”是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问计于民方知虚实。群众中有大智慧,有我们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真知灼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善策良方,要求我们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下心去,真心接受群众批评,虚心向群众请教,才能获取“活知识”、掌握真本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