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2课时)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说课:一、设计依据;二、目标达成;三、如何上课;四、教学感悟。一、设计依据1、课标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重要组成部分,课标对于复分解反应要求: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2、教材分析复分解反应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同时也是“酸、碱、盐”构建“三位一体”的核心内容。复分解反应的内容有三个教学层次:一是结合碳酸盐的性质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二是通过生成沉淀反应实例强化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而以讨论形式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三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如何利用必要的信息(如溶解性表),应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3、学情分析①同学们已经学习酸、碱、盐溶解性表和酸、碱、盐的解离知识。②了解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会书写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③已初步具备探究实验操作能力。4、设计意图复分解反应这节课,以“酸、碱、盐”知识为载体,以演示实验为情境,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二、目标达成1、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条件。2、通过复分解反应的探究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探究能力。本节课重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条件;难点: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三、如何上课1、教学策略:教法: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法:自主学习、交流合作。2、教学程序:实验引入;概念分析;分组实验、科学探究;分享收获等四个环节。环节1:知识回顾什么是复分解反应?表达式是什么?环节2:实验引入:(学生演示)CuSO4溶液、氯化钡溶液分别和NaOH溶液的反应,并写出反应方程式:CuSO4 + 2NaOH = Na2SO4 + Cu(OH)2↓环节3:概念分析:同学们你知道以上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吗 这就是我们上一节课共同学习的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然后分析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双交换、价不变环节4:分组实验、活动与探究我继续引入:是否化合物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同学们:根据以下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每组同学设计以下探究实验,归纳实验过程和现象:(“+”表示反应,“-”表示不反应)氢氧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 碳酸钾溶液 硝酸钡溶液稀硫酸判断依据学生讨论:在怎样的条件下,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无明显变化一定没有发生反应吗?然后,我从微观的角度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复分解反应,并总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最后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环节5:分享收获同学们在分享收获同时,加深对复分解反应定义的理解,学会了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判断方法,在交流讨论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到成功的乐趣。3、板书设计:复分解反应1定义 2实质 3条件 4判断。四、教学感悟育人感悟:老师只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舞台,学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精彩。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恳请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