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4.1夯实法治基础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感受法治中国取得的进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道德修养:自觉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3.法治观念: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增强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4.健全人格:了解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5.责任意识: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选择法治道路描绘法治蓝图选择法治道路结合视频内容,谈谈法律的作用1、法治的含义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制与法治的区别vs法制法律、制度的总称,侧重于立法层面法治国家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侧重于执法、司法层面2、为什么要实行法治(1)个人: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国家: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出自《商君书·定分》。命: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实行法治的前提:要有法良法良法(三个判断标准)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第四十条学校、幼儿因、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第十五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酌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岭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第五条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你了解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条文?3、法治的要求(1)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一个国家制定了良法,就是“法治”的国家吗?法制法制是指法律制度,侧重于立法层面法治强调的是通过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侧重于执法、司法层面。法制” 是法治的前提,“法治” 是法制的体现和保障。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2)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197819972002200720122018202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同意领导。《民法典》颁布;习近平法治思想被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相关链接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描绘法治蓝图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假如法律失效.mp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mp4 新课标——4.1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pptx 法治.a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