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7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7张PPT。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有人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则把苏联改死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莫斯科的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 他说“俄国的悲剧,就在于卡尔·马克思的晚年时代已经死去的思想,却在20世纪初的俄罗斯被选择”。“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口号”。
——《苏共的领导集团》 戈尔巴乔夫改革①苏俄人民生活水平从1917年的欧洲第5, 1985年跌至世界第88。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
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干部任命制、职务终身制使苏联形成了一个官僚精英集团……思想僵化,贪污受贿。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不满的情绪日增。
③俄国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且发展极不平衡。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
④ “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背上沉重的包袱。政 治:
经 济: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政治生活僵化发展速度下降民族矛盾尖锐关系紧张,急需缓和旧体制的束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民用工业品技术落后,质量低劣。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1985-1991)1、内容:A.1985—1988年,经济改革,实施“加速发展战略” →片面发展重工业;B.1988年后,政治改革①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②改革方式:民主化、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③改变党的地位: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总统制;④1991年8月,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2、结果:戈尔巴乔夫改革C.对外关系经济改革失败导致经济衰退;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分离倾向加剧;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的领导地位“新思维”外交 缓和与西方关系 主动从东欧撤军 鼓励变革东欧剧变背景东欧各国二战中多数被苏联解放,战后深受苏联的影响和控制20世纪50年代,匈牙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对本国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政府政策不利,爆发了匈牙利事件。1988年初,背负外债160亿美元,人均外债1500美元,居东欧国家之首。财政赤字增加,通货膨胀严重。捷克斯洛伐克改革东欧剧变1.剧:
变: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权力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3.剧变过程:经济困难导致政治危机执政党妥协退让,反对派势力大张反对派夺权4.夺权方式: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
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罗马尼亚)2:时间:1989年到1990年实质:东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社会主义制度东欧剧变后的地图1989年11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暴发要求捷共领导人下台的游行  捷克斯洛伐克是1918至1992年存在的联邦制国家。1918年10月28日,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60年通过新宪法,更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90年4月,联邦议会决议更国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3年1月1日,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的主体共和国国家。德国柏林墙被拆除  柏林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东德)于1961年8月12日夜始建,用于隔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西德)。1989年11月9日被推倒,促进了德国统一。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统一后的德国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名、国旗、国歌、国徽,首都设柏林。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存在于1963至1992年,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解体,分别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解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波黑)和科索沃。历史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长期受制苏联,照搬苏联模式,产生许多错误和问题经济方面(旧体制未根本改革,成效不大)
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官僚主义滋生膨胀)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推动)
西方因素(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东欧剧变的原因: 和平演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一种"超越遏制战略",以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崩溃瓦解。 “和平演变”就是一种非暴力的衍生变化过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用武力侵略不能将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技术交流、文化 交往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方式,进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资本主义式的,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 部分加盟共和国独立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1991年)“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21日)苏联解体 为了防止联盟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联盟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党内一些高级干部对此强烈不满,发动八一九事件。大权落入了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手中,苏共产党彻底瓦解,国家政权发生质变。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在1991年“8·19”事件中,叶利钦成为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21日,戈尔巴乔夫从克里米亚的别墅回到莫斯科,1991年8月24日,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八一九事件这一事件实质是苏联“传统派”为了挽救国家的完整和统一,为了挽救社会主义而采取的一场政变行动。1991年10月23日,戈尔巴乔夫和叶
利钦在议会中祝贺挫败八一九事件 但这种政变在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和叶利钦等人的猛烈反扑下,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因此反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1991年12月21日,11个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发表《阿拉木图宣言》,宣布苏联不复存在。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职务。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苏联时代的结束。苏联国旗 俄罗斯国旗 ①1991.8,《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②1991.8,“八一九事件”③1991.12.8, 《明斯克协议》成立“独联体”④1991.12.21, 《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苏联解体⑤1991.12.25,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⑥1991.12.26, 苏联最高苏维埃从此结束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观点争鸣●“经济没有搞好说”
●“斯大林模式僵化说”
●“民族矛盾决定说”
●“军备竞赛拖跨说”
●“戈氏叛徒葬送说”
●“外部因素决定说”
●“苏共腐败说”
●“意识形态说”
●“路线错误说”
●“上层自决说”1.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3.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和西方势 力的影响
4.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
5.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
苏联解体的原因:1、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历史原因
2、人民生活水平长期落后——现实原因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直接原因
4、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外部原因
5、美苏争霸、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
6、共产党自身建设没有搞好
······ 以史为鉴是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请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就及当前的社会问题,谈谈中国应该从苏联的经济建设与改革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①要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③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④要始终关注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
⑤建立健全完善的权力监督机制,防止腐败、专权和特权现象的出现,以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走和平发展之路;
⑦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⑧正确协调处理好民族问题
······苏联解体,从中我们得到了哪些认识? ①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性、复杂性; ②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也需要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 ③此次剧变仅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农业工业取得一定的成效,最后失败失败前期:经济领域
后期:政治领域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体制僵化、丧失活力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全盘西化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削弱、放弃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逐步推进,比较稳妥经济改革失败,过早
政治改革失败、解体成就辉煌文革的影响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与改革的道路?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十月革命确立政权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确立阶段社会主义经
济改革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艰难的复杂的曲折的。必须不断的探索改革实践。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不错的构想,糟糕的实践 苏联解体——高涨的独立呼声把戈尔巴乔夫的帝国带向四分五裂 开始结束——戈尔巴乔夫背向列宁 俄国革命 1917年革命前夜,沙皇的手谕甚至调动不了一只500人的部队;而1991年苏联解体前夕,连KGB的特种部队也拒绝为紧急状态委员会卖命
苏联解体——高涨的独立呼声把戈尔巴乔夫的帝国带向四分五裂俄罗斯的闹独立者——叶利钦,苏联政治的坏蛋,在至关重要的选举中对抗戈尔巴乔夫权力真空——打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衡量如何对美国最有利1991年 一个没有 国家的领袖 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我们应吸取哪些历史经验与教训?(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5)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②建议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以适应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形势;③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④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反对民族沙文主义。⑤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⑥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拒腐防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⑦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线索: 理论实践挫折发展马克思主义一国胜利:俄十月革命胜利多国胜利:欧亚社义国家建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成就巨大,健康发展。现实巴黎公社目前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5个:
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