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6张PPT。伟大的历史转折(1)、“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的任务非常艰巨。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背景:徘徊中前进(2)、思想上: “两个凡是”的“左”倾的错误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影响?实质上:是“左”倾错误继续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影响:使“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在许多方面得以继续,继续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经胡耀邦审定的由南京大学胡福明教授撰写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天,即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文章重申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2、关于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性质和意义:影响:这场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讨论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考虑问题时不再受陈旧过时的框框束缚,把注意力放到研究新情况和实际问题,研究如何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上来。二、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难题资料1: 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学技术的贡献率高达72%,苏联达到66.7%。美国的科研人员有120万,苏联90万,中国只有20多万。资料2 :据统计,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由1955年的4.7%下降到1978年的1%。国内生活物资的匮乏,使各种票证仍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资料3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在一家汽车公司,他了解到这里每个工人每年能生产94辆汽车,而我国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厂,每个工人每年只能生产1辆汽车。在观看自动化程度先进的机器人焊接生产线时,邓小平感慨地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结合三则材料说说当时的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哪些问题?三、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 、时间:1978年12月 北京2、基本内容①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次大会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工作重心经历了哪几次转移? 第一次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后,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次是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国时期。第三次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逐步转入经济建设上来。3、意义这次会议,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历史新时期,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三新” 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①新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②新时期:③新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你是如何理解的?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我国改革开放序幕,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1979年1月1日的《时代》,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 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文革”结束以后“左”的错误继续发展的表现是 A、大搞斗私批修 B、坚持“两个凡是” C、制造冤假错案 D、阻止邓小平复出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是针对 A、对“文革”的评价 B、冤假错案问题 C、阶级斗争问题 D、两个凡是”问题3、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平反冤假错案 B、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 C、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4、我国高考制度恢复于 A、1976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79年5、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最重要的意义是 A、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6、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 A、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C、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D、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