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3 热力环流导学案【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学习目标】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并能够自己画出其形成过程。2.在理解和掌握热力环流的前提下,能够用事实解释生活中的热力环流。【学习重点】理解并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够运用其基本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导学】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 “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这里的“内地”指福建, “台地”指台湾。思考:为什么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相反呢?【预学】一、气压1、概念:气压是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2、影响因素:海拔: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 ,高空气压 近地面。密度: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 ,称为高压;密度 ,气压值越小,称为 ;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 向低压运动。二、等压面1、概念:等压面指空间中气压 的各点所组成的面。2、性质:假设地面受热均匀,则形成的等压面 于地面。三、大气运动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的变化,都是通过 来实现的。大气的运动有 运动和 运动之分。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 或气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 。【研学】探究一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一、观察实验:要求:观察视频中烟雾运动的方向,并绘制出示意图。(冷) (热)二、以问析理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空气运动的顺序:先有 方向,近地面热空气 运动,冷空气运动;后有 方向,空气从 流向 。绘制出完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标出高低气压)(高空)(近地面)(近地面)(热) (冷)探究二 海陆风的形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分析其形成过程。提示: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海洋比热容大,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分别绘制出白天和晚上海陆间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标出高低气压)分析夏季海洋对沿海地区气温的调节作用。白天:夜晚:(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 ))【练学】(甲乙丙丁abcd)(A. 甲>乙>丙>丁B. 乙>甲>丙>丁C. 乙>甲>丁>丙D. 甲>乙>丁>丙)【悟学】要求:请大家结合课堂所学,总结并绘制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