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1张PPT。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梳理线索,知悉背景魏蜀吴魏吴西晋吴西 晋这一时期,政权的统一与分裂情况如何?在下列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政权名称 为什么会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州郡长官和地方豪强,黄巾起义中央政府无力征讨,放任地方募兵趁机扩充武装,实现地方割据。战例比较:表格和材料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为曹操统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曹操失败曹操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特点:以少胜多官渡之战:“一少”、“一胜”赤壁之战:“一多”、“一败”材料一:公元196年,汉献帝从长安的董卓残部处逃回洛阳,曹操到洛阳朝见献帝,因洛阳残败不堪,迎献帝到许(河南许昌)。材料二:“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石)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片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政治:挟天子而令诸侯经济:屯田制,促进经济发展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胜利的有利因素?材料四:官渡决战前曹操的
军事行动。(右图)
重视人才个人:政治:挟天子而令诸侯经济:屯田制,促进经济发展材料三:曹操曾先后在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三次下达过《求贤令》。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明扬:识别和选拔;仄陋:指因贫贱而被埋没的人才),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三国·魏·曹操《求贤令》(210年)善谋略《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远来疲弊:不习水战:非心服也:孙刘一方: 以逸待劳;就地补给;以长击短;联军抗敌;战略得当……材料五:“……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摔倒)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指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三国志·诸葛亮传)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不利因素?
劳师远征,马乏人倦,补给不便。以短击长;不服水土,疾病流行,大损军力。军心不一,内有隐患。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观点交锋,评说历史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魏:翻车蜀:蜀锦吴:船只观点交锋,评说历史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进步: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混战局面暂时结束,区域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观点交锋,评说历史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进步: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混战局面暂时结束,区域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退步:总体上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300多年的大分裂趋势,一直到589年隋的统一;战乱时有发生。建立时间:266年
建立人物:司马炎
建国都:洛阳
建立方式:篡夺曹魏政权
灭亡时间:316年结合材料分析:西晋统治如此短暂的原因?
(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八王之乱(西晋中后期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年。材料三: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晋书·载记第一》一段历史:课堂小结:一二三两大战役:三国鼎立:东汉末年——西晋灭亡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曹魏 蜀汉 东吴(1)阅读关于三国的读本:《三国志》、《三国演义》、《品三国》……
(2)历史人物再认识:曹操、刘备、诸葛亮……
课后延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