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9.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例句中加点字与对应成语加点字相比较,意思均相近的一项是( )
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①信口雌黄 ②信言不美 ③信而好古 ④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B.赢得仓皇北顾
①顾影自怜 ②瞻前顾后 ③鹰视狼顾 ④顾左右而言他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①行将就木 ②按部就班 ③一蹴而就 ④一挥而就
D.圣人无常师
①喜怒无常 ②三纲五常 ③非常之谋 ④老生常谈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郎 公谨 浪涛尽 雄姿英发
B.豪杰 峰火 这次弟 元嘉草草
C.神鸦 仓惶 憔悴陨 晚来风急
D.杯盏 寻觅 扬州路 乍暖还寒
3.下列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故垒(lěi) 公瑾(jǐn) 纶巾(lún) 樯橹(lǔ)
B.堆积(jī) 酹江月(lèi) 梧桐(tóng) 乍暖还寒(zà)
C.舞榭(xiè) 佛狸祠(bì) 狼居胥(xū) 金戈铁马(gē)
D.浪淘尽(táo) 港陌(mò) 神鸦(yā) 早生华发(fā)
5.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中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苏词上片融情写景,怀古抒情,下片赞扬周瑜伟业,抒发自我感慨。
B.辛词上片因景怀古伤今,缅怀古代英雄,表达对当时统治者不满;下片回顾历史教训,规劝韩侘胄切勿草率北伐。
C.这两首词尽管怀古的角度,写景的角度相同,但所抒之情不同。
D.苏词“穿”“拍”“卷”三个动词笔力飞动;辛词用典较多,恰切地表达了报国无路的郁愤之情。
6.下面对三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词开篇即景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B.辛词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的英雄人物,目的是歌咏他们的丰功伟业。
C.辛词中多处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D.情景交融是李词在写作方面最为突出的特点。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垒西边 故国神游
B.赢得仓皇北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雁过也,正伤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怎敌他、晚来风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
B.多情应笑我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可堪回首
二、小阅读-课内
9.“用典”即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辛弃疾词中用典很多,内容大多跟词人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特别是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除了回顾词人四十三年前南下归来的经历之外,全属用典。有人认为辛弃疾“掉书袋”,觉得这是一个缺点,对此,你有何看法?
10.苏词和辛词都是怀古词,抒情主人公心绪有何不同?
11.有人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
金庸
令狐冲又惊又喜,依稀记得便是那天晚上所听到、曲洋所奏的琴韵。
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令狐冲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这婆婆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地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王元霸、岳不群等虽都不懂音律,却也不禁心驰神醉。易师爷更是犹如丧魂落魄一般。
(摘自《笑傲江湖》)
12.有人说“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中的“遥”与“外”应该交换位置,这种看法对吗?
13.第3段最后一个长句子的意境,与《琵琶行》中哪4个诗句描写的情景相似?
1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中说“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是因为演奏者的思想性格,情感经历迥异。
B.第3段描摹箫声,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一年四季自然景物变化的情景。
C.第3段描写音乐主要采用侧面烘托和通感的修辞方法。
D.文中写王元霸、岳不群、易师爷等都不懂音律,但却听得心驰神醉,丧魂落魄,这样描写有点儿自相矛盾。
E.《笑傲江湖曲》是小说《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所以曲调既粗旷又细腻,既豪放又典雅。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②,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③,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④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⑤,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有删改)
[注] 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卦名。下文《离》也是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③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笺奏文书。④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⑤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少师蔡伯坚    师:以……为师。
B.弃疾间与之游   游:游玩。
C.时虞允文当国   当:主持、掌管。
D.留守叶衡雅重之  雅:很,甚。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聚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取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辛弃疾奉命追捕,不顾义端的求饶,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慰劳军队,召见并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等官职,并以节使印和告身征召耿京,但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和邵进杀害了。
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问对。孝宗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趁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
D.辛弃疾在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得到留守叶衡的赏识,叶衡认为他胸有大志、谋略过人,叶衡做丞相后,大力举荐他。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五、句子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 , ”两句思接千古,追忆孙权,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及其功业的仰慕。
(2)《氓》中用“斑鸠”来作比,劝告女子不要迷恋爱情的句子是“ , ”。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 ”,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六、古代诗歌阅读
20.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七、语言表达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上下文文意和句式,在甲、乙两处补写相应的语句。
在辛弃疾的笔下,江南是女性的,茅檐低小,稻花飘香,柔媚温婉; 甲 。 乙 ;落日当楼,断鸿悲歌,拍遍栏杆是志士不尽的慷慨。他是诗人,他更是志士;他是游子,他更是主人。浪漫的低吟也好,慷慨的高歌也罢,柔情万种,壮怀激烈,都是对这一片残山剩水深深的爱恋。
甲:
乙:
22.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例句: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几年前,一个由7位探险家组成的野外探险小组在经过一座地势险要的石山时,遇到山体崩裂,无数巨石从山上轰然而下……
等一切沉寂下来,7位探险家中有6位已经被乱石砸死,而幸存的那位探险家却只受了一点轻伤。
闻讯而至的记者采访这位幸存的探险家:“你是侥幸没有被石头砸中吗?”“不是。”探险家淡淡地说:“只是因为我面对危险抬起了头,从而得以避开巨石。”
面对危险抬起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危急时刻,只有抬起头勇敢面对才有可能逃离危险。
面对危险,不同的态度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请用对比的手法对上述语段进行简要概括。
24.根据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子瞻闲赏庭前月
下联:
25.下面是某校团委申请举办活动的流程图,请将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C
6.B
7.A
8.D
9.观点一:用典太多,增加了阅读难度,影响了这首词的流布。
观点二:正确地看待用典,是鉴赏辛弃疾词的关键。就这首词来说,词的上阕借历史人物来抒写词人的抱负,一个爱国词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写在艺术上是极为成功,无可指摘的。词的最后用廉颇一事表达词人的悲愤之情,成功地再现了词人的形象。综上所述,辛弃疾词的用典是非常成功的。同时,在辛弃疾所生活的年代,在权臣当道的社会背景下,用典不仅可以借助典故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巧妙地绕开政治,以免因“直谏”而遭受迫害。
观点三:综观本词,用典虽多,但抒情的脉络清晰,词中所涉及的那些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词人的思想感情表达得真切动人。词人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这是辛弃疾词用典的一大特点,把握这一特点才能正确鉴赏。
10.苏轼倾慕古代英雄周瑜,从而引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喟与怅惋、“人生如梦”的长叹,可见词人深深的痛惋与颓唐。词人毕竟性格旷达乐观,尽管身处逆境仍“一尊还酹江月”,豪爽而超旷。
辛弃疾歌颂英雄业绩,慨叹英雄逝去,旨在表达对当朝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民族投降政策的无比愤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况,表其心迹,祈望征战沙场,报效国家,抒发了词人抗金救国、光复中原的执着情怀,倾诉了无路请缨、空怀壮志的愤懑和无奈。
11.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素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是一位爱国者,但是,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但是,英雄却无用式之地!用此典故正是:明烈士幕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12.可以有“对”与“不对”两种意见。认为应该交换位置的:“数里”比“数十丈”遥远。认为不必交换位置的:这里的“遥”,即指相对地“远”,与下文的“外”同义。 13.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4.BD
15.B 16.D 17.A 18.(1)我因为主帅归顺朝廷,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2)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辛弃疾,(认为他)刚直不阿,有远大的谋略。
19.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20.《咏牡丹》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牡丹的大而无用与枣花小却能结实、桑叶柔却能养蚕结丝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牡丹的讽刺。《苔》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苔花虽然小,却要学牡丹开放,表达了对努力展现自己的精神的赞美。
21. 甲:江南又是男性的,楚天千里,雨打风吹,刚强雄健 乙:明月惊鹊,清风鸣蝉,闲听蛙声是诗人无边的浪漫
22.(1)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2)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
23.面对危险,一种是把眼一闭,把头一缩,想逃避危险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另一种是抬起头,勇敢面对危险,结果可能会逃离危险。
24.(示例1)茂叔独爱池中莲
(示例2)元亮独采篱下菊
25.举办活动前应由部门进行策划并提交策划书给部长,部长审核可行后方可交给对应分管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的再交主席团审核。在上述审核中,任何一级没有通过,该方案即淘汰。最终如果通过,则由对应部门部长与分管部门负责人共同向团委书记申请举办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