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1课时--公民的基本权利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1课时--公民的基本权利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心素养导向下雨湖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
(课时页)
课题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1课时--公民的基本权利 总第10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提高自身的权利意识。 2.通过学习,知道宪法规定公民有广泛的基本权利,但不能滥用权利。 3.树立权利意识,遵守权利界限。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知道权利是有界限的,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利。
重点落实的学科学生核心素养 社会责任——民主法治,公民意识;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 希沃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人的骄傲》 提问:欣赏后有什么感受?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教师点拨:宪法充分的保护了我们的基本权利。引入新课。 观看视频 激发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1.出示宪法及文本: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国家应充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获得帮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播放视频) 3.活动园: 查找宪法第二章的规 定,看看下列情景对应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将序号写在圆圈中。 语音播放: 沈一诺:物质保障权 梁思源:平等权 孟家琪:休息权 4.案例分享:孙志刚案 推动国务院废除收容遣送条例,是 保护公民权利的著名案例。 5.小结:归纳为十大基本权利。 6.课堂活动: 辨析;情境答题说权利。 7.知识窗: 新中国成立之前,虽然《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提出了保障国民权利,但是当时内忧患,公民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1954年颁布的第三章第八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1982年颁布的宪法全面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确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8.播放视频:中国国籍的地位。 9.活动园: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具体落实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请把以下法律和基本权利对应起来。 【活动二】:权利行使有界限 1.提问: 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那是不是我们就可以随便行使自己的权利呢? 2.播放视频:网上维权不当,被法院判发帖道歉。 3.思考:视频当中的这对夫妇的做法及其带来的后果,对你有何启示? 4.出示: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 5.活动园: 提问: 你如何评价这三位同学的看法?如果你是林博远,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处理小建议: 协商:远亲不如近邻; 投诉:向有关部门或物业公司投诉; 调解:请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委会 或者街道办等调解; 诉讼:向法院提起诉讼; …… 6.小结: 7.巩固练习。 阅读 认知 观看视频 听语音 思考 讨论 分享 抢答 比赛 阅读 认识 思考 讨论 分享 思考 观看视频 思考 分享 交流 思考 讨论 分享 思考 通过观看视频、参与课堂活动、新旧中国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培养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通过案例的形式,让学生用正确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使学生明白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
课堂小结 国家充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让我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但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情感升华 总结提升 突出核心素养目标。
课后作业 学会正确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
板书设计 公民的基本权利 保障性 界限性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落实的对应《新课标》指导理念;本课时教学评价关注点;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改进思路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