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物质的比热容课后练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3物质的比热容课后练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2.3 物质的比热容 课后练习题
2023-2024学年物理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C.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2.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 煤油 冰 铝 铜
比热容/(J kg﹣1 ℃﹣3) 4.2×103 2.1×103 2.1×103 0.88×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D.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3.炎热的夏天,我们经常去海边游玩避暑,当在烈日当空的海边行走时会发现:岸边的沙滩很烫脚而海水却比较凉,其主要原因是(  )
A.水吸收的热量比砂石的少
B.水放出的热量比砂石的多
C.水具有的内能比砂石小
D.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大
4.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乙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 J/(kg·℃),据此判断物质乙的比热容为(  )
A.2.25×103 J/(kg·℃)
B.2.4×103 J/(kg·℃)
C.3.0×103 J/(kg·℃)
D.4.2×103 J/(kg·℃)
5.在热现象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应该早晨多灌水,晚上多排水
C.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大
D.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6.一茶杯开水,从刚倒入到可以喝的这一段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可能是( )
A.400J B.4000J C.4×104J D.4×105J
7.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如表:
水 4.2×103 铅 0.88×103
酒精 2.4×103 干泥土 0.84×103
煤油、冰 2.1×103 铁、钢 0.46×103
小明阅读了表后,得出了如下结论,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相等
B.在太阳光照射下,湿泥土比干泥土升温慢
C.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D.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8.甲物体的质量为2kg,乙、丙两物体质量均为1kg,三个物体温度均升高1℃,吸收的热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B.温度均降低1℃时,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C.甲的比热容为2400 J/(kg·℃)
D.甲、丙的比热容之比为1∶2
9.已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块和铝块,吸收相同热量后,再相互接触,则
A.不会发生热传递
B.会发生热传递,温度由铜块传递给铝块
C.会发生热传递,热量由铜块传递给铝块
D.会发生热传递,热量由铝块传递给铜块
10.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初温为20℃和40℃的两杯水,用酒精灯加热两杯水至沸腾,他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甲乙两杯水的质量之比为(  )
A.2∶1 B.1∶2 C.3∶4 D.4∶3
11.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水银的比热容是0.14×103J/(kg·℃),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相同的水和水银,温度都升高1℃,水吸收的热量是水银的30倍
B.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降低相同的温度,水银放出的热量是水的30倍
C.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吸收相同的热量,若水银升高1℃,则水升高30℃
D.若1kg的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全部被30kg的水银所吸收,则水银的温度要升高1℃
二、填空题
12.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中,将甲、乙两种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不同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不计热量损失。加热10min,甲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若乙的比热容为 4.2×103J/(kg·℃),则甲的比热容为 J/(kg·℃)。
13.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0.5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 (选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这种液体在020min内放出的热量为 J。
14.将质量为100g、初温为20℃的水,用酒精灯加热至50℃,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J,这是通过的方式 改变水的内能。(c水=4.2×103J/(kg ℃)
15.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时,温度会升高,为了不让它的温度过高,需要用循环的水进行冷却,主要的原因是水的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某汽车由于水箱中水的汽化,当水箱中的水减少了三分之一以后,则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 J/(kg·℃),水冷却发动机通过 的方式使发动机的内能减少。
16.炎热的夏天中午,在阳光的照射下,海水的温度明显低于海滨浴场内沙子的温度,其原因是 .
三、实验题
17.小明同学比较沙子和水的比热容,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在两个相同的易拉罐内分别装入初温、 相同的沙子和水;
(2)实验中,可以通过比较 (选填A.升高的温度 B.加热时间)来反映两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沙子和水,加热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的目的是: ,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格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温度/℃ 沙子 18 22 29 37 45 —
水 18 19 21 23 25 27
(4)5min时,温度计显示沙子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 ℃;
(5)分析数据可得沙子的比热容 (选填A.小于 B.等于 C.大于)水的比热容;
(6)上述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转换法和 法。
18.小明同学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设计实验时,小明选择用加热烧杯内水的方法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是出于 目的考虑。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由图可知“适当”的含义是:试管不接触烧杯底部和侧壁且还要注意 ;
(2)实验过程中发现熔化过程中,冰的温度始终不变,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实验后小明将所得数据用图像的形式呈现,如图乙所示,可以得到结论: ;
(4)从图还可知,0~t1与t5~t6这两段时间相等,升高的温度却不同,请根据生活经验或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原因 。
19.小明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水和食用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1)加热5min,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2)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如表是小明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
液体名称 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t1/℃ 液体初温t2/℃ 加热时间t/min
水 10 68 98 20
食用油 10 68 98 10
①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小明采用的是 (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食用油的比热容是 J/(kg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四、计算题
20.吃早饭的时候,妈妈用热水给小雪加热如下图所示的袋装牛奶,为了使这袋牛奶的温度由12℃升高到42℃,妈妈至少要用60℃的热水多少千克?[水的比热容为,设该牛奶的比热容为,不计热量损失]
21.小红在探究“家用电器实际功率”的科学实践活动中,以家里的电热壶为观察研究对象.下面的表格中记录的是电热壶铭牌中的相关数据,如图是实践活动中使用的电能表.关闭家里的其它用电器,只让电热壶工作的情况下,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电热壶的技术参数
额定电压U 220V
额定功率P 1.2kW
最大容积L 1.2L
(1)用电热壶把1.2L初温是20℃的水加热到70℃用时6min,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c水=4.2×103J/(kg·℃)】
(2)在6min的时间里电能表的铝盘转动了100r,此电热壶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3)此电热壶烧水的效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B
6.C
7.C
8.D
9.C
10.B
11.D
12. 等于 2.1×103
13. 甲
14. 1.26×104 热传递
15. 比热容大 4.2×103 热传递
16.水的比热容远大于沙子的比热容
17. 质量 B 为了使水和沙子受热均匀 52 A 控制变量
18. 使冰均匀受热 试管中装有固体(冰)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 晶体 冰在熔化时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水的比热容比冰大
19. 等于 方案二 水的吸热能力强 2.1×103
20.0.248kg
21.(1)2.52×105 J;
(2)1000W;
(3)7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