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1.1《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共4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1.1《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共42张PPT)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练习使用显微镜
microscope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人教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阐述生物圈的范围及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态度责任
通过对文字和图片材料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树立“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01
显微镜的发明
人类头发直径
细砂石
人的肉眼的分辨率为只有0.1-0.5毫米
细菌细胞大约1~2微米 动植物细胞大约20~30微米
1微米=0.001毫米
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
显微镜的发明
1590年前后,眼镜工匠詹森把两个凸透镜前后放置,发现物体的细节变得十分清楚。光学显微镜就是这样偶然发明的。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1635—1703)
研制出能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明
(仿制品)
1932年,德国科学家鲁斯卡和克诺尔研制出第一台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达到12000,超过了光学显微镜。
第一台电子显微镜
现代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由镜筒、真空装置和电源柜三部分组成。
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放大了1000倍。
02
显微镜的构造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1.光学部分
目镜
作用:放大物像
接近人眼睛的镜头,标有16×或10×等字样,表示目镜放大16倍或者10倍。
物镜
作用:放大物像
接近观察物体的镜头,标有10×或40×等字样,表示物镜放大10倍或40倍
10倍:低倍物镜
40倍:高倍物镜
1.光学部分
2.机械部分
镜筒
作用:安放镜头把目镜和物镜聚合起来
镜臂
作用:握镜作用
转换器
作用:安放并转换物镜
注意:转换物镜的时候,一定不能直接拨物镜,而要转动转换器。
2.机械部分
粗准焦螺旋
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大
逆升顺降
细准焦螺旋
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逆升顺降
2.机械部分--焦距调节
压片夹
作用:固定玻片标本
通光孔
作用:使光线通过进入物镜和镜筒内
载物台
作用:安放玻片标本
2.机械部分
镜柱
作用:支持
作用:稳定显微镜
镜座
2.机械部分
遮光器
位于载物台下方
作用:调节穿过通光孔的光线量
3.照明部分
遮光器
作用:调节进光量
特点:圆板上的孔称为光圈,光圈有大有小,可调节进光量。
最大光圈
最小光圈
3.照明部分
反光镜
作用: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种
3.照明部分
3.照明部分
凹面镜(汇聚光线)
平面镜
适用:
光线好
晴天
适用:
光线暗
阴天
目镜
物镜
镜筒
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
镜臂
细准焦螺旋
压片夹
通光孔
载物台
遮光器
反光镜
镜柱
镜座
考考你
03
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注意不要用手扳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反射到镜筒内
目镜中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便于画图
(物镜镜头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3.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镜筒下降的时候,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压坏玻片标本,损伤镜头。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观察
1、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
2、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用擦镜纸擦拭。
3、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取下目镜,放回盒内。
4、将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复原放回
04
显微镜的特点
镜头 目镜 物镜
图示
特点 没有螺纹;目镜越_________, 放大倍数越_________ 有螺纹;物镜越 , 放大倍数越_________
长(短)
小(大)
大(小)
长(短)
1.放大倍数计算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写在玻片上的“上”字,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什么字?
玻片上的物
视野里的像
显微镜下的物与像的关系:


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1)成像规律
2.成像特点
如何把视野左上角的图像移到视野中央?
显微镜下的物像移动至中央:
往哪偏往哪移动
(2)物像的移动
往左上移
2.成像特点
(3)低倍镜和高倍镜的成像特点
图示举例 视野内的细胞数目 细胞体积 视野明暗
低倍镜 多 小 亮
高倍镜 少 大 暗
2.成像特点
(1)是否在目镜上
3.污点判断
(2)是否在玻片上
(3)是否在物镜上
课堂小结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
显微镜的操作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特点
1、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2、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小、越多,视野越亮;反之,看到的细胞越大、越少,视野越暗。
3、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2. 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 A.玻片上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目镜上
D
1. 让显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 )
A.镜筒 B.目镜 C.物镜 D.准焦螺旋
C
3、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相比,其( )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A
课堂练习
4、 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 ×
B.面积放大了400 ×
C.长度或宽度均放大40 ×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 ×
A
谢谢观看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