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选择题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邓小平南方谈话D.新中国成立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这个转变始于( )21·cn·jy·com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历史的伟大转折,是因为会议( )①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④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A.政治建设上来 B.法制建设上来 C.经济建设上来 D.文化建设上来5.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邓小平的重要贡献是( )A.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B.率领农民参加人民公社化运动C.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D.实行改革开放6.拨乱反正秉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开创社会主义特色道路。下列描述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三大改造奠基础 B.“一五”计划谋发展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实施“安居工程”7.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A.毛泽东 B.江泽民 C.胡锦涛 D.邓小平8.我国的高考制度恢复于( )A.1976年 B.1978年 D.1979年 D.1977年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的三个转变是( )①从“两个凡是”到实事求是②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从“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到“以阶级斗争为纲”④从封闭、墨守成规到改革开放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1.材料一:新中国的高考制度始于1952年,但在“文化大革命中”,高考制度被废除整整10年,国家出现严重的人才断档。21教育网材料二:1977年8月,重新恢复党政军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职务的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充分听取与会者要求立即恢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废弃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意见后,邓小平同志表示,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恢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www.21-cn-jy.com(1)我国高考制度在那一年恢复?(2)高考制度的恢复有什么重要意义?12.2012年12月7日到11日,习近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离京调研,前往深圳、珠海等广东诸地。他向邓小平塑像鲜花,访谈民生,倡导改革,座谈经济,酝酿新一轮改革。在调研期间,习近平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他说:“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2·1·c·n·j·y(1)改革开放的开始是以哪一历史事件为标志的?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2)有人把这次会议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请你说出这次会议实现了哪些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答案一、选择题:1-5:BDDCD 6-10:CDDBD11.(1)1977年(2)不仅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也是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建,成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许多人的命运从此发生改变。21cnjy.com( http: / / 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8张PPT)56年58年66年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49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中国成立78年文革十年曲折发展十年过渡时期两年徘徊新时期导入新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流行这样一句话:“毛泽东让中国人民 起来,邓小平使中国人民 起来!”富站一、历史性转折的背景政治生活: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的状况如何?经济发展:生产遭到破坏,停滞不前思想领域:比较混乱拨乱反正的任务很艰巨一、文化方面二、思想方面错 误两个凡是错误主张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矢志不渝地遵循二、思想方面纠 正1.该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2.该文章的影响是什么?重申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1)全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摆脱陈旧过时的框框束缚,把注意力放到研究新情况和实际问题,研究如何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上来。那么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现代化建设状况如何?资料1: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学技术的贡献率高达72%,苏联达到66.7%。美国的科研人员有120万,苏联达90万,中国只有20多万资料2:据统计,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由1955年的4.7%下降到1978年的1%。国内生活物资的匮乏,使各种票证仍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资料3: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在一家汽车公司,他了解到这里每个工人每年能生产94辆汽车,而我国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厂,每个工人每年只能生产1辆汽车。在观看自动化程度先进的机器人焊接生产线时,邓小平感慨地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我国科技水平低,对于经济贡献率低,科研人员缺乏我国经济水平低,国内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我国机械化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劳动效率低三、科技方面二、历史性转折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1978年12月1.思想上: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2.经济上:果断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8年12月伟大的历史转折思想 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政治 路线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回归八大)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伟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文革:个人崇拜与教条主义泛滥文革:“阶级斗争为纲”文革:两个反革命集团控制国家权力文革:体制僵化、社会封闭自1957年之后,全党全国的各项工作从根本指导思想上说均以“阶级斗争为纲”,并成为后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些对阶级斗争夸大化、绝对化的提法,一度成为流行口号。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断然否决。1957年10月,在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影响下,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改变了八大的方针。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含义:前 提:内 容:根本目的:实 质:“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新领导形成新道路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伟大历史性转折政治:拔乱反正经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开始意义:以此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标志。“文化大革命”失误是如何纠正的?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点的依据: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背景1.文化方面2.思想方面3.思想方面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2.内容:(1)思想上(2)经济上(3)组织上3.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doc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