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第2课 呼吸与健康生活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教案+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第2课 呼吸与健康生活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教案+课件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呼吸与消化》
单元主题 科科前些日子不小心“阳了”,出现了呼吸困难,上吐下泻的症状。好在经过一段时间居家治疗,科科很快就恢复了健康。从此之后,科科对身体健康十分关注。这段时间,文化宫组织的人体健康宣讲会,科科很快报名参加了。科科想学习人的呼吸和消化系统,然后制作做一个宣传手抄报。于是,他找到果果老师帮助他,在果果老师帮助下,他能成功吗?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 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3-4年级):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6.2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维持生存(3-4年级):描述人维持生命活动需要空气、水分、食物等。 学业要求: 1.能够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 2.认同保护人体具有呼吸功能和摄取养分功能器官的重要性。 3.认识到人的某些器官具有帮助维持其生存的功能。 4.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能与他人交流证据和观点。
教材分析 “呼吸与消化”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人体内部结构及其与外界物质的联系。这个单元以“人体具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器官,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为线索设计了有层次的探索活动:1-3 课关注呼吸与健康的关系;4-6 课研究食物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7-8 课探索食物消化的过程与变化。以此促进学生对人体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为高段学习“健康生活”打下基础。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将有机会体验与探索人体呼吸与消化过程,了解空气、食物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人体用于呼吸与摄取养分的器官;感受人体不同部分的器官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建立“系统化”的人体结构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我们自己》单元中,已经能用看、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学生对于呼吸有许多经验性的认识,能感受到鼻子、咽、喉在参与呼吸;知道呼吸需要空气;知道剧烈运动后呼吸会变得急促,甚至有的学生已经发现运动量越大,呼吸会越急促这个规律,但是有些活动也会减缓呼吸;体育活动时,有过测量肺活量的经历。但大部分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时人体外部和内部是怎样变化的?”、“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肺活量是指什么”、“如何选择肺活量值”、“肺活量对人体的健康有什么意义”等问题的认知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在学习中,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要经历自身体验观察与模拟实验的活动,通过观察、描述、交流发展对呼吸系统的新认识。 关于食物和营养,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与学习中有着较多的体验,已经了解了要想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但学生对于食物的关注常常是零散的,想到和遇到的问题多是喜欢吃什么、吃的是什么等问题,即使涉及饮食健康问题,得到的解释也不尽全面。另外,学生对每类营养的作用也不太清晰,对食物中各种营养的检测方法了解较少。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会用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眼光来看待“食物”,更深入地了解食物的营养以及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关于消化系统,学生对食物在口腔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食物被咬碎、嚼烂等,也有一部分学生知道口腔里牙齿的类型和作用,但是对食物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真正细致、客观的观察很少,对食物中看不见的变化更是了解不多。同时学生对于各部分消化器官的功能也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需要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对于消化系统的认知,明白食物进入人体以后是在一整套消化器官作用下才被吸收利用的。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人体呼吸是由多个呼吸器官协同参与,知道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是气体交换的过程,空气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知道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通过对测得的肺活量值进行分析和反思,明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加大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知道人体所需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食物的种类很多,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持合理营养,才能使身体健康。 了解食物在口腔里的初步消化过程,认识到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口腔的消化。 知道参与人体呼吸与消化的器官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2.科学思维: 应用感官并结合体验活动,认识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了解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学会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能获取合理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分类的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对分类记录进行整理。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在食物中的存在。 用分析的方法,能处理人体营养需求量与食物量之间的关系。 学会查阅资料,开展模拟实验,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完善并纠正自己对消化器官的认识。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自身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 3.探究实践: 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时是协同合作的。 体验人体运动后对呼吸次数的影响,能严谨地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得出结论。 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能推测影响肺活量大小的因素,并学会对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在参照膳食宝塔调整饮食过程中,能获取有用信息,并通过分析,科学地搭配菜品。 能观察口腔里的食物以及牙齿,描述食物在口腔发生的变化,并能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模拟馒头在口腔的消化,以及对原有观念进行修正或补充。 通过动手实验,用科学的方法检测食物中含有那种营养,观察记录检测结果并分析。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4.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驱使下,表现出对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探究兴趣; 知道科学学科的学习与实践要实事求是,能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与实验的信息,具有基于事实表达观点的意识; 能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运用不同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 能认真地观察和实事求是地描述,并愿意分享自己的研究结果,体会口腔对消化食物的重要作用,有健康生活的意识。 在探究过程中,能有意识关注到消化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增强健康生活的意识。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学习进行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探究呼吸及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如何健康生活。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 (或问题) (一般1-2个) 达成评价1体验课感受我们的呼吸了解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体验呼吸过程,探究呼吸器官的协调作用,探究呼吸的意义通过感受呼吸过程,知道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协同参与呼吸活动。通过学习呼吸活动,知道呼吸是气体交换的过程,空气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知道呼吸是我们身体的重要活动。1体验课呼吸与生活健康掌握不同状态下的呼吸情况及呼吸与身体健康的关系通过阅读和体验探究,了解不同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变化,探究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认识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通过不同活动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统计与分析,理解呼吸系统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呼吸功能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生活。1实验课测量肺活量学会测量肺活量,掌握提高肺活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方法,意识到肺活量与人体健康的亲密关系。学生利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肺活量,记录测量数据且明白如何取值,分析、反思自己的健康指数,树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的意识。1体验课一天的食物认识人体一天所需要的食物,学会给食物分类统计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对食物进行合理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完成一次全班性的调查活动,知道一天食用的食物是丰富多样。能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1实验课食物中的营养辨别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探究人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通过实验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知道如何辨别脂肪和淀粉,懂的辨别食物的营养成分,掌握人所需的营养物质。1阅读课营养要均衡学会合理饮食通过阅读研讨,探究营养需求和饮食的关系。通过参照膳食宝塔调整饮食,知道人体所需的营养种类和数量是有一定范围的,认识到人体需要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均衡。1实验课食物在空腔里的变化掌握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通过实验探究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及器官的参与情况。认识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与牙、舌头、唾液的关系,初步认识食物消化需要身体内多器官协同工作。1实验课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掌握食物在人体的消化过程通过实验探究食物在人体的消化过程及各器官的作用。通过比对消化器官图,猜想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和进行模拟实验,认识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再一次感受食物的消化需要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完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2.2呼吸与健康生活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科科的健康学习
单元主题
科科前些日子不小心“阳了”,出现了呼吸困难,上吐下泻的症状。好在经过一段时间居家治疗,科科很快就恢复了健康。从此之后,科科对身体健康十分关注。这段时间,文化宫组织的人体健康宣讲会,科科很快报名参加了。科科想学习人的呼吸和消化系统,然后制作做一个宣传手抄报。于是,他找到果果老师帮助他,在果果老师帮助下,他能成功吗?
单元结构化活动
人体的呼吸系统
人体的消化系统
感受我们的呼吸
呼吸与生活健康
测量肺活量
一天的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
营养要均衡
食物在空腔里的变化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科科的健康宣传手抄报
呼吸与健康生活
科科经过第一节课初步了解了呼吸活动,很开心。一天早上,他在公园看见很多人:有些人在跑步,累得气喘吁吁;有些人坐在草坪上,看起来很放松。科科突然发现在不同状态下,人们的呼吸状态好像也不一样。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果果老师把他们带到教室一起探究……
在果果老师的指导下,他能找到答案吗?
故事导入
新知探究
同学们,呼吸无时无刻进行着,它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运动状态更好
睡眠状态更佳
活动一:猜测呼吸与人体状态的关系
新知探究
人体状态不同,呼吸快慢不同。
运动比静止时呼吸要快。
活动一:猜测呼吸与人体状态的关系
活动探究
活动二:比较不同状态下呼吸的特征
探究一:比较人体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
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
活动探究
材料①:空气的组成成分
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混合气体,因此空气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3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4%,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的体积分数约为0.002%。
活动探究
材料②
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活动探究
1.吸入的空气中氧气比呼出的多;呼出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比吸入的多。
2.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活动探究
探究二:影响呼吸的因素
活动1: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活动步骤:
1.一位同学准备一个羽毛放在鼻孔前面;
2.另一个同学拿着秒表开始记录2分钟内,羽毛波动的次数。
3.测三次,记录测量数据。
活动探究
记录及分析:
活动结论:
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19次。
当呼气时羽毛向下飘动,吸气时羽毛向鼻孔处飘动,因此羽毛波动一次即呼吸一次。
安静状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每分钟的波动次数 18 20 19 19
活动1: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活动探究
1.学生平均分成四个小组,每组选出3个代表,分别进行慢走(20步)、快走(20步)跳动(20次)、俯卧撑(20次)。
2.每组分别记录3个代表运动后的呼吸次数并取平均值记录到表格中。
活动2:测量运动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活动探究
记录及分析:
活动结论:
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与运动有关,运动越剧烈,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越多。
活动 安静状态 慢走20步后 快走20步后 跳动20次后 俯卧撑20次
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23 24 26 30 33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吸的次数也随之增加;运动越剧烈,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越多。
活动2:测量运动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探讨研究
1.分析数据,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活动三:解释影响呼吸频率的因素及作用
很多活动都能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做运动时,呼吸频率增加,比如跑步;静止时活动频率降低,比如睡觉。
研讨探究
2.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
我们身体的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这个过程需要氧气参与。所以,呼吸次数增加,可以增大身体供氧量,使我们保持充足的能量。同时,呼吸次数的增加,也将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保持身体健康。
研讨探究
3.伴随呼吸次数的改变,你注意到心跳速度的变化了吗?
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加快,人又是通过血液传递氧,所以心跳加快。
因此,心跳会随呼吸次数的改变而改变,呼吸加快,心跳加快,呼吸减慢,心跳减慢。
拓展应用
拓展应用:肺是重要的呼吸器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
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呼吸时,空气中的一些病原体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为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我们要不断增强体质,学会科学洗手,经常开窗通风,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外出时戴口罩。
生活应用
原因:由于高原地区的环境低压、低氧,会引起机体缺氧,机体为了适应低氧环境,就会发生适应性改变以满足氧气供给。另外,人们进入高原地区后,如果登高速度过快,或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本身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等,会使本身的耗氧量增加,加重氧的供需失调,诱发急性高原反应。
缓解方法:多注意休息,必要时可以适当吸氧,如果症状较为严重,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高原反应一般是指人们在到达一定海拔时所出现的不适症状,常会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及失眠等其他症状。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高反吗?我们又该如何缓解呢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 )减少了,( )增加了。
2、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 )来维持生命,它可以帮助我们
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3、我们在运动后,呼吸的次数( ),心跳的次数( )了。
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增加
增加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1、睡眠的时候,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最低的。( )
2、人在呼吸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是氮气。( )
3、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与肺活量的大小无关。( )
寻找一些保持呼吸健康的知识,做一期知识简报吧!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呼吸与健康生活
吸气(O2) 呼气(CO2) 肺(中转站)
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与运动有关,运动越剧烈,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越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资料阅读和体验活动,知道呼吸就是气体在体内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会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吸入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次数增多。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能对人体运动和呼吸次数的关系进行推理、解释。
探究实践:体验人体运动后对呼吸次数的影响,能严谨地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
能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协作,真实记录。
明白呼吸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放二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难点: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进行分析。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1.活动一猜想改变呼吸速度的原因。
2.动手操作,完成探究实践活动。
评价量表1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星等
探究人体状态与呼吸的关系 通过阅读活动,分析呼出和吸入气体成分的不同,得2星 ( )
通过测量安静状态下、运动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对人体运动和呼吸次数的关系进行推理、解释,得3星
3.积极参与探讨,进一步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
评价量表2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星等
能够讨论出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能根据活动数据,合理推理和解释人体状态与呼吸次数的关系,得2 ( )
呼吸次数增加对健康有什么好处? 知道呼吸次数的增加有利于氧气的摄入,使更多的氧气参与到生命活动中,为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提供养料,得2
呼吸次数增加与心跳的关系。 知道伴随着呼吸次数的增加,心跳速度也会加快,得1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科科经过第一节课初步了解了呼吸活动,很开心。一天早上,他在公园看见很多人:有些人在跑步,累得气喘吁吁;有些人坐在草坪上,看起来很放松。科科突然发现在不同状态下,人们的呼吸状态好像也不一样。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果果老师把他们带到教室一起探究…… 在果果老师的指导下,他能找到答案吗? 通过故事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学生融入故事情节,对能够联系本节内容的,要给予积极评价。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猜测呼吸与人体状态的关系 同学们,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呼吸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同学们猜想一下,呼吸与我们的状态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参考:1.人体状态不同,呼吸快慢不同。 2.运动比静止时呼吸要快。 评价活动二:比较不同状态下呼吸的特征 大部分的生物都离不开呼吸过程,那么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组织同学进行阅读。 探究:1:比较人体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 探究步骤: 教师多媒体出示成分统计图。 材料: ①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混合气体,因此空气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3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4%,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的体积分数约为0.002%。 ②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同学们仔细阅读,做好记录。 (3)小组交流,分享记录。结合材料及生活经验讨论吸气和呼气时,讨论出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不同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小结: 1.吸入的空气中氧气比呼出的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吸入的多。 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现在我们来改变一下我们的状态,进一步探究一下吧! 探究2:影响呼吸的因素 活动1: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1.一位同学准备一个羽毛放在鼻孔前面; 2.另一个同学拿着秒表开始记录2分钟内,羽毛波动的次数。 3.测三次,记录测量数据。 活动记录: 安静状态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每分钟的波动次数18201919
活动分析: 当呼气时羽毛向下飘动,吸气时羽毛向鼻孔处飘动,因此羽毛波动一次即呼吸一次。 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19次。 活动2:测量运动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课件出示活动规则: 1.学生平均分成四个小组,每组选出3个代表,分别进行慢走(20步)、快走(20步)跳动(20次)、俯卧撑(20次)。 2.每组分别记录3个代表运动后的呼吸次数并取平均值记录到表格中。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运动,测算呼吸次数,分析并得出结论。 记录: 活动安静状态慢走20步后快走20步后跳动20次后俯卧撑20次每分钟的呼吸次数2324263033
活动分析: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吸的次数也随之增加;运动越剧烈,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越多。 活动结论: 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与运动有关,运动越剧烈,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越多。 评价活动三:解释影响呼吸频率的因素及作用 教师组织活动: 1.分析数据,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结论。 很多活动都能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做运动时,呼吸频率增加,比如跑步;静止时活动频率降低,比如睡觉。 2.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结论。 我们身体的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这个过程需要氧气参与。所以,呼吸次数增加,可以增大身体供氧量,使我们保持充足的能量。同时,呼吸次数的增加,也将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保持身体健康。 3.伴随呼吸次数的改变,你注意到心跳速度的变化了吗?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结论。 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加快,人又是通过血液传递氧,所以心跳加快。 因此,心跳会随呼吸次数的改变而改变,呼吸加快,心跳加快,呼吸减慢,心跳减慢。 拓展应用: 教师提问:肺是重要的呼吸器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结论。 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呼吸时,空气中的一些病原体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为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我们要不断增强体质,学会科学洗手,经常开窗通风,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外出时戴口罩。 活动一: 在教师的指导下,猜想呼吸与人体状态的关系。 活动二:探究1: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比较人体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明白呼吸的本质是气体交换。 探究2:通过引导学生体验安静状态下、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呼吸,帮助学生发现影响呼吸的因素。 活动三: 通过研讨,使学生对呼吸有进一步的认识。 活动一: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于呼吸与人体状态的关系的认知。 活动二:探究1: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理解能力。 探究2: 学生能够自主体验不同状态下的呼吸过程,完成活动,能够比较呼出和吸入气体的不同,掌握影响呼吸频率的因素。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完成量规1评价。 活动三: 教师通过学生总结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本环节知识,完成量规2评价。
(三)生活应用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高原反应吗?高原反应一般是指人们在到达一定海拔时所出现的不适症状,常会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及失眠等其他症状。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高反吗?我们又该如何缓解呢? 学生猜想,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原因:由于高原地区的环境低压、低氧,会引起机体缺氧,机体为了适应低氧环境,就会发生适应性改变以满足氧气供给。另外,人们进入高原地区后,如果登高速度过快,或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本身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等,会使本身的耗氧量增加,加重氧的供需失调,诱发急性高原反应。 缓解方法:多注意休息,必要时可以适当吸氧,如果症状较为严重,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拓宽领域挥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谈论以及现象解释。
(四)知识总结 学生自主总结,用简报或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展示。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查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总结影响呼吸频率的因素以及保持健康的方法,用思维导图形式展现。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一、填空。
1、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 )减少了,( )增加了。
2、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 )来维持生命,它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3、我们在运动后,呼吸的次数( ),心跳的次数( )了。
二、判断。
1、睡眠的时候,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最低的。( )
2、人在呼吸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是氮气。( )
3、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与肺活量的大小无关。( )
答案:
一、1、氧气 二氧化碳 2、氧气 3、增加 增加 二、 √ × ×
【综合实践类作业】
寻找一些保持呼吸健康的知识,做一期知识简报吧!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用故事引入,采用了直观教学和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不少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欠佳,需要在平常教学着重进行训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