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灯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憧憬、千钧一发”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愿意珍惜、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战争题材的文章,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体会和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先烈的精神品质,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重点难点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图片导入出示天安门广场夜景图,学生欣赏,谈感受,引出课题。活动2【活动】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往事。注意抓住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活动3【活动】把握文章结构师:课文共多少个自然段 哪些段落写了这件往事 开头结尾写到了哪里的灯光 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结构有什么作业 师:写回忆性的文章,可以用上首尾呼应的写法,以线索事物开头,引出下文,再以线索事物结尾,深化主题。活动4【活动】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一)战斗前“多好啊!“在文章中又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1.解读第一个”多好啊!“出示”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教师引读,学生读中体会。师:透过”多好啊”你读懂了郝副营长怎么的心情 2.解读第二个“多好啊!”出示: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教师引读,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读出内心感受。3.憧憬想象出示: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让( )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 ),该多好啊!(二)战斗中1.感受壮举师:半小时后战斗打响了,受敌的围墙被炸开了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的炮火攻击,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面对敌人猛烈的阻击,再找不到突破口,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战友......如果还找不到突破口,我们的围歼站就会......师: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黑暗中的战士们看到了什么 是谁带来了这危难中的希望 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出示句子。师:郝副营长作为营长,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 为什么这样做 战士们知道那点起火光的战友会付出什么代价吗 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换做第二人称读句子。(三)今天出示句子: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分层引读。活动5【练习】抒发内心情感,体会问题含义。出示小诗:黑暗中 是你点起书本为战友照亮前进的路你把生命化作灯光因为你向往那美好的明亮今天璀璨的华灯高挂那是你永恒的笑容师生读诗。师:此刻坐在明亮的灯光下,你们也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郝副营长说,请用一段话获一首诗写下来,用上“灯光”,还可以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学生抒发感受。全班交流。活动6【作业】推荐阅读推荐王愿坚的作品:《党费》《马背上的小红军》《七根火柴》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