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学案

资源简介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背知识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的基本要素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统称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当时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什么是国家?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简述生产力发展与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之间的联系。
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私有制的发展,国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奴隶制生产关系有哪些特点?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劳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具体内容包括: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具体内容包括:(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什么? 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哪两个基本条件?西方资产阶级是如何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的?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西方资产阶级是依靠暴力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的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其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各是什么?
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什么?它体现的是哪个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什么?
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它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什么?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诞生标志是什么?
条件有:空想社会主义是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历史前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理论基石。 诞生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哪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第二次: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第三次:二战后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
十月革命有何重大意义?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 。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封建主义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使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胜利标志、主心骨(领导核心)各是什么?
开始标志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胜利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主心骨(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如何?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1)由无产阶级领导;(2)前途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3)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中国革命必须分哪两步走?为什么?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如何?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的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何重大意义?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过渡时期指哪段时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年底)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
“一化三改”。“一化”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什么?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有何重大意义?
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的是什么?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有哪些?
(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4.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地位各如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或行动指南),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如何理解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变”是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不变”是指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是什么? 党的基本路线
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与人民、个人、世界的关系如何?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给每个人带来机会。每个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四个伟大”的关系如何?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安排?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国梦,青年应该怎么做?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哪六点要求?
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是什么?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地位如何?
“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十四个坚持”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是什么?
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