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课题名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目标 1.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2.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3.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 结合真实情景及模拟实验中获得的证据,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等。 学生准备:记录单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 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地震后路面真实 情景的展示,帮助学生初 步认识地震造成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课 研究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探索 师:1.了解地震的成因。 (1)交流我们对地震成因的看法。 (2)做模拟实验。①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 ② 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 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 ③ 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观察发生的现象。 生:思考、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师:2.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 (1)试着描述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过的地震情景。 生:思考、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师: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自 救与互救 搜集相关知识,制作成宣传海报。 生:思考、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在实验前指导学生明 确实验中各个材料分 别模拟什么,使学生将 自然现象与模拟实验 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有助于学生将实验中 获得的证据用于解释 自然现象。) 三、师生研讨 师:1.根据我们所掌握的事 实,我们能为先前对岩石弯曲原因的猜测找到依据吗 生:可以。在地壳某些脆弱的地带,当它承受不了巨大的应力作用时,或者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壳相互挤压就会造成岩层的弯曲变形。 师:2.组成地壳的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能 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 这个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 生:由地壳的运动形成的地壳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强烈的地震能使房屋倒塌、铁路变形、海啸冲毁港口、公路毁坏,能导致山崩地裂、地面沉降与隆升、地表错位,河道堵塞。这个改变是剧烈的。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 对地壳运动和地震的成 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 会 用 知 识 解 释 真 实现 象 。) 拓展 师:回家再次制作实验。 生:回家制作。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进行进一步的 体验创新,巩固本节课所 学内容。) 课堂巩固 1.地震发生时,身处高楼的人正确的做法是( )。 A.乘坐电梯快速逃离高楼到空旷的地方。 B.护住头部,就近躲到坚固家具的下方。 C.跑到阳台,发送紧急求助信号,等待求援。 2.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地能发生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C.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3.下列各种自然现象,( )因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A.涨潮退潮 B.地震 C.风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板书设计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板块不停地运动:碰撞、分离 地壳或岩石圈机械变形、变位:升降、漂移、褶皱、断裂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模拟实验探究地震的成因,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因,虽然对模拟实验兴趣浓厚,但实验易乱,易失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在教学中要有序地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精心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