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上《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包括“民主的足音”“新型的民主”两目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通过近代以来的不断探索,总结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具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基本特点,从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安居乐业,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久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帮助学生认识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强调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二、学情分析从生活经验来看,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有参选班干部选举的经历或者为班级和学校提意见,但由于未成年,学生并没有参与民主生活的经历,缺少民主的直接经验。从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八年级宪法部分对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如何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对民主进行认识,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建立和认同。三、教学目标政治认同:了解民主政治建设和曲折发展历程。知道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重要形式和具体的民主制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道德修养:自觉提高民主素养,增强民主意识,认同民主价值。法治观念:拥护我国的各项民主制度,努力成为民主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责任意识:关心社会,知道我国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自觉理性参与民主生活。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民主价值教学难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新在哪里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优秀学生评选活动教师过渡:从一个小小的评选方式足以感受民主的魅力,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的国家,你参与过民主生活,感受过民主的力量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二)新课讲授第一框:民主的足音目标导学一:如何认识民主1.教师设问:“民主”这一词显然不是凭空而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熠熠生辉,它们其中显然也有民主的身影,你知道哪些反映民本思想的诗句或者典故呢?(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政得其民) —《孟子·离娄上》;“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祖先早就传下训诫,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与低看,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稳固,国家才能安定;“得到天下的大道理是这样的,得到人民的拥护,就能够得到天下。得到人民的拥护之道,就是以人民的心愿行事,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要做一个圣人,就不能有自己的意志,而是要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教师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教师提问:在我国,谁是国家的主人?并材料展示:《宪法》第一条教师提问:是人人都享有民主吗?教师总结: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不是全部人/全民民主))教师提问并展示课件:我国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教师总结: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4.课件展示美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这说明民主道路的选择依据是什么?教师总结: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小结: ①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不是全部人/全民民主)②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③选择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目标导学二:中国民主的发展1.教师提问并展示课件: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了哪些苦难?(从1840到改革开放)教师总结: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的心声。教师提问并展示课件: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追求民主,付出了哪些努力?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到清末新政,思考他们成功了没有?总结:没有还权于民。(2)课件展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到1978年改革开放民主历程总结:俄国十月革命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民主实现形式;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1956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1978年—至今)目标导学三: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法治保障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32页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什么来保障?(提示: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将我国的民主制度确立下来,使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运行有了法律依据。)2.材料展示:四次宪法关于第一条(国家性质)的修改和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图。教师总结:①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②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第二框:新型的民主目标导学四: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保障教师过渡: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符合国情)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符合实际)具有强大生命力。那么它新在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1.课件展示:《宪法》第一、二条并思考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教师总结: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本质属性观看视频并思考: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教师总结: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4.通过例子解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特点。5.教师提问:根据图片结合上学期知识,思考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是哪些?教师总结:人民民主的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6.教师过渡: 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和空话,而是落实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的,回忆上学期所学,我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教师总结: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升华: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七、课堂总结中国之治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确立了一套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丰富人民民主形式、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政治发展经验,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和政治价值理念,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青少年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后备力量,要培养自己的民主意识,树立民主意识,有序参与民主生活!八、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