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七课亲情之爱 第一课时家的意味核心素养目标 1.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培育家国情怀。 2.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心。 3.了解家的丰富内涵、功能;明确孝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理解家的内涵;明确孝的重要性;如何孝亲敬长。教学难点 家庭关系的确立。课时安排 1教学过程 【导入】视频导入 视频播放“family” 学生说说自己看见视频 的感受。 【活动1】 我说我家:体会“家”之内涵 1.交流与讨论:通过“蜡笔小新”图片,总结家庭的三种关系,用一句话来表达,“家”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一般意义上家庭的含义: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多媒体出示图片,“彩色的房子”学生回答:“在你的心目中,家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3.师生共同探究家庭的功能,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3页阅读感悟,回答: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师生归纳家的意义。 教师总结: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②家是我们的心灵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活动2】我爱我家:探究中国人的“家” 1.问题探究:展示春运壮观景象(购票者焦急的眼神、火车站拥挤场面、摩托车返乡大军),思考是什么吸引着在外的游子们这样做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提升: 中国的春运,可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个景观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引出知识点:在中国人的心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2.教师讲授家规、家训、家风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 (1)欧阳修至二子的《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为小人,可不念哉 (2)诸葛亮《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颜氏家训》节选。(4)电视剧《走西口》中田家家训。 3.交流与分享:你家的“家训”、“家规”是什么 你又收集了哪些知名“家规”、“家训” 哪些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广大的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自古至今,代代传承的“家规”“家训”包含了很多积极因素,如仁爱、诚信、勤俭、孝等等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而作为“百善之首”的“孝”更应该被人们传承和践行。 4.问题探究:为什么我们要着力推崇“孝”文化呢 教师: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必须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迁,“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孝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空巢”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父母在默默承受着孤独。因此,国家又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国家道德和法治双约束,督促人们勿忘孝德。 【活动3】尽孝在当下 1.情景探究: 播放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并说说你的感受。(启示我们要及时行孝) 2.反思孝行 你有过不孝的行为吗 你应该怎样尽孝心 (学生自由回答,例如给父母做按摩,不顶撞父母,帮家长分担家务等等) 教师总结:(1)尊敬。听取家长意见和指导,如有不同见解,理性沟通。(2)倾听。多和父母联系、沟通,帮父母分担烦恼。(3)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体谅家长辛劳,分担家务等等。 孝行不在大小,只要做了,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所以,让我们心怀感恩,及时行孝。 【课堂小结】 教师出示本课知识结构,小结本课内容,引导同学们认识家庭、热爱自己的家、用行动感恩父母孝亲敬长。 【作业】 书面作业:能力培养与测试相关练习 实践作业:做一件或多件事,来表达对长辈的感恩之心和孝心。 板书设计 二次备课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