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单元作业设计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单元作业设计1

资源简介

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基本
科学 三年级 第一学期 教育科学 第 一 单 元
信息
出版社 《水》
单元组 自然单元 □ 重组单元
织方式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课 1 《水到哪里去了》 第 1 课
2 《水沸腾了》 第 2 课

3 《水结冰了》 第 3 课

4 《冰融化了》 第 4 课

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第 5 课
6 《加快溶解》 第 6 课
7 《混合与分离》 第 7 课
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 8 课
二、单元分析
1、根据物体的特征,能够对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进行分离。
2、知道物体有形状和大小的变化。
3、知道水的三态的区别,明确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有形态和
单 课 体积的变化,但仍是同一物质。
元 4、知道水在 100℃时会沸腾,在 0℃时会结冰。


要 5、通过观察,能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情况。


6、知道一般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水结冰时,
体积会膨胀。
7、会描述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发生的形态变化,以水的三态为典
型实例。
1
本单元一共设计了 8 课。第 1~ 4 课从观察水蒸发现象开始,引
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冰融化的现象,比较三
种形态的水的特征。第 5、6 课引导学生探究以水作为溶剂的溶解现
象,包括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认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 7
课通过分离食盐和沙的混合物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某些变
化是可逆的。第 8 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
变化,使学生明白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组成物质本
身的成分并没有不改变,总结并提升学生对物态变化和水这一特殊
物质的认识。
1 课“水到哪里去了”引导学生认识蒸发现象,包括四个活动:①结合生活现象解释水到哪里去了;②交流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③用实验证明蒸发现象;④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单 教 第 2 课“水沸腾了”引导学生认识水沸腾现象。在这一课中,
元 材 学生将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观察水沸腾的过程,获得与水沸腾相关


析 的现象和证据,与已有的对沸腾的认识进行整合,形成对水沸腾的

深刻认识。
3 课“水结冰了”引导学生认识水结冰现象。在这一课中,学生将观察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如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的值时,水开始结冰;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要占据更多的空间 同时,学生还将观察到水是怎样结冰的。
4 课“冰融化了”引导学生认识冰融化现象。在这一课中,学生将观察到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即水从固态到液体的变化过程,如随着温度的上升,冰开始融化;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等。
5 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引导学生进一步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对比,发现水能溶解物质的多少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也是不同的。
6 课“加快溶解”通过两个控制变量(只存在一个变量)的
2
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速度的两个因素,即是否搅
拌和温度。
7 课“混合与分离”提出了一个将混合在一起的食盐和沙分离开来的任务,学生将经历分离食盐和沙的实验过程,在观察中了解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认识到溶解和结晶是可逆的。
8 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变化,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物理变化的本质。
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
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

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

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能认识到水的很多物理特征,更重要

的是领悟到正是因为水的这些特征,动物、植物和人类才能在自然界中得以生存。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对“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物质变化可逆”等概念也会有一些初步认识。
3
三、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
序号 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 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
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
2 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改变,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
伸,纸被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方面的区别以及三态变化的条件和因
3 素;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 100℃或降低到 0℃时,水会
沸腾或结冰;观察并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现象、温度状况以及水结冰后
的体积变化;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物质。
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知道食
4 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可逆的;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
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描
5 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
和水蒸气凝结。
6 能认识和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如酒精灯、温度计以及搅拌、分离和蒸发
的实验装置。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坚持立德树人,基于课程标准,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整体设计单元作业,精
心选择作业内容。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作业层次:主要分“基础达标题”,“素养提升题”“课后活动探究”三个
层次。基于单元一体化的视角,各层次的作业既独立承担功能,又相互联系,梯
度推进,形成完整统一的作业体系,促进本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
2、每个作业层次的思路说明:
①课时作业第一个层次的基础达标题,主要是选择题和判断题,都是以巩固
课堂基础知识为宗旨设计的。
②第二个层次的素养提升题,是以识图为主。由文字题转入到识图题,还让
学生交流讨论,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引起他们对实验器材的积
4
极关注。
③第三个层次的课外综合探究题,主要是培养孩子们手脑并用、动手探究,
即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学习科学的重要意义,大大提升了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和科学探究精神。
④单元检测作业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达标题、素养提升题、实验探究题。
承接课时作业设计的。
五、课时作业
1、《水到哪里去了》的作业
作业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与 评价设计 时
层次 设计意图 长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评价主体
学生
①玻璃杯中的水过几天就会变少,其原因是( )
教师
a、 水蒸发了
b、 杯子吸收了水
c、 水从杯底流出去了
d、 水变成了冰
②、晒谷物时,把谷物( ),才能干的更快。
基础 a、摊开 巩固学生对 评价方式 5
自我评价
达标 b、放在太阳下 课堂基础知 分

作业 识的掌握。 钟
c、摊在通风、有阳光的地方 生生互评
③水蒸气在( )情况下能液化成小水珠。
教师评价
a、遇冷
b、遇热
c、任何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①水蒸气是气体,不是水。( )
②水蒸气是白色的。( )
5
③没有固定的形状是液态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征。
( )
3、识图题
交流讨论:为什么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时感觉冷?
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
联系生活实
素养 际,巩固蒸 5
提升 发需要吸热 评价方式 分
作业 的知识。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
膜,一支记号笔和一根橡皮筋。然后向两个杯子里
课外
加入等量的水,用记号笔标出水的高度。再用塑料 加深对水的
综合
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 蒸发和液化
探究
杯口不盖。然后把它们放到通风向阳的地方。2 至 3 的认识。
作业
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思考:你看到了
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15


6
a、水沸腾时,蒸发现象也在发生
b、水蒸发是汽化现象,水沸腾不是汽化现象c、蒸发和沸腾都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2、《水沸腾了》的作业
作业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与 时
层次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评价主体
①在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 学生
误的是( ) 教师
②下列说法正确是( )
基础 ③关于水沸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巩固学生对 评价方式 6
自我评价
达标 课堂基础知 分

作业 a、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 钟
识的掌握。 生生互评
时破裂,释放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又液化

成小水珠,即“白汽” 教师评价
b、烧杯中的水量会影响把水加热至沸腾时所用
的时间
c、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会继续升高。
2、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画×)
a、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
与壁。( )
b、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小。( )
c、水的沸点是 100℃,这是人们规定的。( )
7
烧杯中的水
沸腾后,温 评价主体
度 不 再 升
学生
高,试管中
教师
的水虽能达
3、识图题
到沸点,却
交流讨论:试管内的水能沸腾吗? 不能继续通
过烧杯中的
素养 水吸热,所 5
提升 以不能继续 评价方式 分
作业 通过烧杯中 钟
自我评价
的水吸热,

所以试管中 生生互评
的水不能沸

腾。主要巩 教师评价
固学生掌握

水沸腾了温
度不再升高
的知识。
通过实验探
究加深对水
沸 腾 的 认 评价主体
识,进一步
学生
验证水的沸
测量水的沸点。准备温度计、清水、水锅、记录纸, 教师
点。(如果
然后在水锅中加入小半锅清水,放在煤气灶上加热,
课外 课外活动探
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 20
综合 究测量的水
腾时的温度。思考:你测量的水的沸点是多少?和 分
探究 的沸点跟课
在课堂上测量的水的沸点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 评价方式 钟
作业 堂上的不一
能因为什么? 自我评价
样,这个问

题由老师告
生生互评
诉学生,那

是因为两次
教师评价
实验的气压

不一样。)
8
3、《水结冰了》的作业
作业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与 时
层次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评价主体
学生
①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教师
A、温度 B、透明度 C、硬

②水在结冰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是
( )
A、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
B、要向周围环境释放热量
C、既不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也不向周围环
基础 境释放热量。 巩固学生对 评价方式 6
自我评价
达标 课堂基础知 分
③为了使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可以采用的
作业 识的掌握。 钟
生生互评
方法是( )

A、加水 B、搅拌 C、加 教师评价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
①水结冰后,温度将一直保持不变。( )
②在碎冰中加食盐会使碎冰的温度上升。( )
③水结冰后,形态变了,但体积不变。( )
素养 3、识图题 巩固盐可以 5
评价主体
提升 出示撒盐化雪的图片,交流讨论:盐起到什么作用? 加速冰雪融 分
学生
作业 化,降低水 钟
并说说其中的原因。 教师
结冰的温度
的知识点。
9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评价主体 5
学生 分
教师 钟
让学生亲自 ︵
课外 观
回家做一块冰,再对它进行仔细观察,看看你又会 观察水变成
综合 察
有哪些新的发现。 冰后,体积
评价方式
探究 时
发 生 的 变 自我评价
作业 间
化。

生生互评 分



教师评价

10
4、《冰融化了》的作业
作业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与 评价设计 时
层次 设计意图 长
1、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评价主体
学生
①冰融化成水,体积会( )
教师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②水在自然界同时以( )形式存在。
A、液态 固态
B、气态液态固态
C、 液态气态
③在“冰融化”的实验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
是( )
基础 A、试管外壁有小水珠 巩固学生对 评价方式 6
自我评价
达标 课堂基础知 分
B、冰融化一半时,用温度计测量到试管中水的
作业 识的掌握。 钟
生生互评
温度是 2℃

C、冰完全融化时,用温度计测量到烧杯中的水 教师评价

的温度是 15℃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水结成冰时,冰化成水时的温度是同一个温
度( )
②要使水变成水蒸气,必须把水加热到 100℃
( )
③水蒸气、水、冰的形态不同,不是同一种物
质。( )
11
3、识图题 评价主体
同学之间交流讨论,然后把“遇冷”或“受热” 学生
分别填在合适的( )里。 教师
素养 巩固使水的 5
状态发生变
提升 分
化的重要因 评价方式
作业 钟
素是热量的 自我评价

知识。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通过查阅资 评价主体
学生
料了解气态
教师
水和固态水
课外 之 间 的 转 20
综合 了解升华与凝华。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升 化,完善对

探究 华与凝华的知识。 水的三态转
评价方式 钟
作业 化的认识,
自我评价
进一步激发

探究水的兴
生生互评
趣。

教师评价

12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作业
作业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与 评价设计 时
层次 设计意图 长
1、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评价主体
学生
① 在做“5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
教师
时,如果充分搅拌后还有食盐不能继续溶解,这时
应该( )
A、停止继续加食盐,统计这份之前已经在水中
加入了多少份食盐
B、停止继续加食盐,统计所有加入水中的食盐
有多少份
C、加水,直到食盐完全溶解
②100 毫升水比 50 毫升水溶解的食盐多,这说
明( )
A、食盐在 100 毫升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
基础 B、食盐在 50 毫升的水中溶解能力更强 巩固学生对 评价方式 6
自我评价
达标 课堂基础知 分
C、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变,但更多的水能
作业 识的掌握。 钟
生生互评
溶解更多的食盐

③在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的实验中, 教师评价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两杯同样多的水,先在一杯水中溶解食盐直
到不能继续溶解,再在另一杯水中溶解小苏打直到
不能继续溶解
B、两杯同样多的水,先在一杯水中溶解小苏打
直到不能继续溶解,再在另一杯水中溶解食盐直到
不能继续溶解
C、用同一杯水做实验,先溶解食盐直到不能继
续溶解,再溶解小苏打直到不能继续溶解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3
×
① 只有粉末状的物质才能溶解在水中( )
②同样多的水能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不
同( )
③在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实验中,如果不小心
撒到桌面上的食盐和小苏打,应该直接把它们扫到
垃圾桶里。( )
3、识表题 评价主体
学生
交流讨论: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物质能溶 教师
素养 解在水中,什么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巩固学生对 5
溶解含义的
提升 分
理解。 评价方式
作业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
课外 让学生亲自
观察到不同 15
综合 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看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
物质在水中 分
探究 溶解能力怎样。
的溶解能力 评价方式 钟
作业
是不同的。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14
6、《加快溶解》的作业
作业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与 评价设计 时
层次 设计意图 长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评价主体
学生
①在研究加快冰糖溶解的方法时,下列条件能
教师
构成对比的是( )
A、搅拌与给水加热
B、搅拌与不搅拌
C、搅拌与变小冰糖的颗粒
②把相同质量的粗盐和精盐同时加入温度一
样、质量一样的水中,( )
A、粗盐的溶解速度较快
B、精盐的溶解速度较快
C、粗盐和精盐的溶解速度一样快
基础 ③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巩固学生对 评价方式 6
自我评价
达标 A、探究温度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时,将两份 课堂基础知 分

作业 识的掌握。 钟
质量相同的食盐同时加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中 生生互评
B、探究温度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时,可以摇
教师评价
晃水杯,以加速溶解。
C、探究是否搅拌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时,将
两份质量相同的食盐同时加入同样多的冷水与热水
中。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
①食盐在一大杯水中比一小杯水中溶解的更快
( )
②把固体物质研磨成粉末可以加快它在水中的
溶解( )
15
③加热和搅拌可以使食盐在水中溶解的更快
( )
3、识图题
交流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快速溶解?
评价主体
点拨:冲咖啡、冲奶粉、冲服小儿感冒颗粒等。
学生
教师
加强学生对
素养 新知识的应 5
用,提升学
提升 分
生解决实际 评价方式
作业 钟
问 题 的 能 自我评价

力。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探索物质颗粒大小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准备包
装纸的硬糖果 4 颗、小锤一个、透明杯子 2 个、热
水、筷子 1 双。不剥开硬糖果的包装纸,用小锤轻 评价主体
学生
轻将 2 颗硬糖果敲碎,敲成 2 块以上即可。再在 2 验证课堂猜 教师
个杯子中各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然后
课外 想,拓展对
将 2 颗完整的硬糖果和被敲碎的硬糖果同时放入两 影响溶解快 15
综合
慢的因素的 分
探究 杯热水中。请一名合作者协助,用筷子同时搅拌两
认识,同时 评价方式 钟
作业
杯水,观察硬糖果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将观察结果 加深对比实 自我评价
记录下来。 验的认识。
生生互评
思考:在这个实验中,变量是什么,相同的条
件是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实验现象?由此你能得出 教师评价

什么结论?
16
7、《混合与分离》的作业
作业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与 评价设计 时
层次 设计意图 长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评价主体
学生
①下面很难溶解于水中的是( )
教师
A、小苏打
B、味精
C、小石子
②下面关于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中的食盐溶液的
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C、当蒸发皿中的水分全部蒸发干时立即离开酒
精灯
基础 ③关于分离食盐和沙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 巩固学生对 评价方式 6
自我评价
达标 课堂基础知 分
是( )
作业 识的掌握。 钟
生生互评
A、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也可以从水中分离出

来 教师评价

B、过滤时会有一些食盐颗粒留在滤纸上
C、如果过滤后溶液是浑浊的,应再过滤一次,
直到溶液变得透明为止。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
①在用蒸发皿加热食盐溶液的过程中,有一部
分食盐随水一起蒸发掉了。( )
②如果食盐和白砂糖混在一起了,也能用“溶
解→过滤→蒸发”的方法把食盐、白砂糖分离开来
17
( )
③在用蒸发皿加热食盐溶液的过程中,可以不
用玻璃棒搅拌。( )
3、识图题
观察下图,然后进行交流讨论,并将答案填写在括 评价主体
号里。第一个装置可以用来进行 ( )分离,第 学生
二个装置可以用来进行( )分离。 教师
巩固学生认
素养 识过滤和蒸 3
提升 发的实验装 分
评价方式
作业 置。 钟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让学生从课
堂实验进行 评价主体
延伸,课后 学生
寻找生活中 教师
课外 分离物质的
准备铁屑和木屑的混合物,然后进行分离实验, 方法,同时 15
综合
认识到分离 分
探究 并说出方法和最终结果。
的作用。让 评价方式 钟
作业
学生在生活 自我评价
中 解 决 问
题,从而提 生生互评
升学生的科
学素养。 教师评价

18
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的作业
作业 作业内容 作业分析与 评价设计 时
层次 设计意图 长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评价主体
学生
①将水加热到沸腾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下列说
教师
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B、水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C、水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
②下列变化和水的三态变化不同的是( )
A、放鞭炮 B、折断筷子 C、弯曲铁丝
③下列变化与其他两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
基础 ( ) 巩固学生对 评价方式 6
自我评价
达标 A、把大理石雕成雕像 课堂基础知 分

作业 识的掌握。 钟
B、把泥土烧制成陶瓷 生生互评
C、把水冷冻成冰
教师评价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
①水蒸气、水、和冰是同一物质的三种不同形
态。( )
②把木材做成一张桌子或一把椅子,木材的形
状发生了变化,但本质没有变。( )
③近距离往玻璃上哈气,玻璃上会出现细小的
水珠,这是哈气过程中产生的新物质。( )
联系生活实
3、识表题 际,列举出
素养 物 体 的 形 评价主体 6
提升 交流讨论:比较橡皮泥、纸与水的变化。再列举出 状、大小和 学生 分
作业 三种和水三态变化相同的现象。 形态发生变 教师 钟
化,但本质
没 变 的 事
19
例,既巩固 评价方式
了学生对知 自我评价
识的掌握,
又激发了对 生生互评
科学学习的
兴趣。 教师评价

评价主体
将刚煮熟的热鸡蛋放到凉水里浸一浸是否觉得 学生
容易剥壳,思考:这是什么原理? 让学生动手 教师
体验,验证
课外
物体具有热 15
综合
胀冷缩这一 分
探究
性 质 的 原 评价方式 钟
作业
理。 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基础达标题】
1、选择题(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①下列与蒸发快慢无关的是( )
A、周围温度的高低
B、水的多少
C、水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
②下列方法让冰融化最快的( )
A、静置
20
B、用吸管吹
C、用吹风机吹
③关于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由树枝上的水凝固成的冰
B、 是天上下的雪挂在树枝上形成的冰
C、 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在树枝上形成的冰
④下列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⑤加热水壶里的水至沸腾后,从壶嘴冒出的物质描述正确的是( )
A、“白汽”就是水蒸气
B、“白汽”与壶嘴之间的无色部分是水蒸气
C、上面两项都是水蒸气
⑥ 夏天,自行车轮胎气打得太足容易爆胎,是因为气体受热会( )
A、 缩小 B、 液化 C、膨胀
⑦在加快溶解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A、引流 B、搅拌,加快溶解 C、固定烧杯
⑧ 关于酒精灯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灯帽盖灭火焰
B、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C、吹灭火焰
⑨关于过滤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滤前,湿润滤纸,使之紧贴漏斗内壁,不残留气泡。
B、 滤纸的边缘要略高于漏斗的边缘
C、液面要略低于滤纸边缘
⑩下列变化和其他两项不同的是( )
21
A、蜡烛被切碎 B、蜡烛融化 C、蜡烛燃烧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利用物质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混合物分离。( )
把一张纸折成了纸飞机,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
用筛筛子的方法不能分离沙和豆子。( )
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是因为产生了新的物质。( )
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继续升高。( )
在冰水混合物中,如果冰不融化,那么水的温度是 0℃。( )
冰必须变成液态的水后才能变成水蒸气。( )
化雪的时候,雪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
在加热水至沸腾的实验中,石棉网没什么作用。( )
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可逆的。( )
【素养提升题】
3、填图题
写出下面各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
写出下列各操作的名称
22
写出酒精灯三层火焰的名称以及各部位的名称。
【实验探究题】
23
4、在做“水沸腾了”的实验时,小林从某个时刻开始,每隔 1 分钟就记
录一次水的温度,数据如下表。
下左图是他第 3 分钟时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示数,请根据示数填写上表中
的空格。
下右图是他所用的实验器材,请在图中把实验器材的名称补充完整。
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
在 4~7 分钟这段时间里,酒精灯一直在加热,但温度计的读数并没有升高,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_____(填“吸热”或“放热”);同时,他看到烧
杯中有大量气泡冒出,下图中的_____能描述他看到的气泡。
24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对应单元 对应学 完成
序号 类型 难度 来源
作业目标 了 理 掌 应 时间
解 解 握 用
1① 书面 3 √ 易 原创
1② 书面 3 √ √ 易 原创
1③ 书面 5 √ √ 易 原创
1④ 书面 6 √ √ √ 中 原创
1⑤ 书面 3 √ √ 中 原创
1⑥ 书面 5 √ √ 易 改编
1⑦ 书面 4 √ √ √ 中 改编
1⑧ 书面 6 √ √ √ 中 改编
1⑨ 书面 6 √ √ 中 原创 40

1⑩ 书面 2 √ √ 中 原创

2① 书面 1 √ √ 中 改编
2② 书面 2 √ √ 易 改编
2③ 书面 1 √ √ 易 改编
2④ 书面 5 √ √ 易 原创
2⑤ 书面 3 √ √ 中 改编
2⑥ 书面 3 √ √ 中 改编
2⑦ 书面 3 √ √ 中 改编
2⑧ 书面 3 √ √ 中 原创
2⑨ 书面 6 √ √ 中 原创
25
2⑩ 书面 4 √ √ 中 改编
3① 书面 6 √ √ 中 改编
3② 书面 6 √ √ 中 原创
3③ 书面 6 √ √ 中 原创
4① 书面 6 √ √ 易 选编
4② 书面 6 √ √ 较难 选编
4③ 书面 3 √ √ 中 选编
4④ 书面 3 √ √ 较难 选编
附 第一单元质量检测答案
【基础达标题】
1、 选择题
①B ②C ③C ④A ⑤B ⑥C ⑦B ⑧A ⑨B ⑩C
2、判断题
√ √ × × ×
√ × √ × √
【素养提升题】
3、填图题
0℃ 12℃ 35℃
搅拌 过滤 蒸发
酒精灯三层火焰名称是:外焰、内烟、烟心
各部位名称是:灯帽、壶塞、灯芯、灯壶、酒精
【实验探究题】
4、实验探究题
96
(左)石棉网 (右上)蒸发皿 (右下)三脚架
98℃
吸热 A
2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