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单元信息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基本信息科学 四年级 第一学期 教科版 呼吸与消化单元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序 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1 第二单元第一课 感受呼吸2 第二单元第二课 呼吸与健康生活3 第二单元第三课 测量肺活量课时信息4 第二单元第四课 一天的食物5 第二单元第五课 食物中的营养6 第二单元第六课 营养要均衡7 第二单元第七课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8 第二单元第八课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学习内容 3~4 年级学习目标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的混合物质。 具有重要意义。简要描述人体呼吸的器官。人体具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器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 描述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 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二)教材分析1、思维导图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人体就像是一台复杂而神奇的机器,多个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生命体,人体与外界物质有着紧密的“不可思议”的联系。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吃进肚子里的食物,要通过消化为人类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以及生命活动所需能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人体系统的认识与理解,并为将来学习“健康生活”打下基础。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会体验与探索人体呼吸与消化过程;了解空气、食物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人体用于呼吸与摄取养分的器官;感受人体不同部分的器官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建立“系统化”的人体。本单元以“人体具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器官,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为线索设计了有层次的探索活动。本单元总共有八课,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呼吸与消化”、“食物与生命健康”、“食物消化历程”三个部分。(三)学情分析基础知识:“呼吸与消化”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人体内部结构及其外界物质的联系,学生对于我们的身体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力水平: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本单元将引导学生对呼吸活动体验与探索,对食物的统计、分类、实验及食物消化过程的观察与实验。生活经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但学生对于“为什么呼吸 ”“呼吸是怎样的过程 ”的认识还是模糊的、不完善的。生活中学生吃过各种各样的食物。对于食物,学生有着较多地体验,但他们对食物的关注常常是零散的,对于食物的消化,他们的解释也不尽全面,有的甚至是片面的。学习支撑:通过学习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这一单元,学生大致了解我们身体的基本组成部分,知道我们有消化器官胃和呼吸器官肺。在三年级上册“空气”这一单元学生知道了空气不是一种气体,它包含了比如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其他气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能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与摄取养分的器官,认识到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建立人体“系统”概念。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通过人体呼吸模拟实验,感受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了解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了呼吸活动。认识到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知道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2.应用感官并结合体验活动,知道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3.通过简易的材料测量肺活量,掌握如何获取合理的数据,初步学会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自己测量的结果进行反思、评价。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的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通过对食物的记录和分类,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知道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将食物分成不同类别。知道我们一天要吃多样的食物来保持身体健康。5.学会查阅资料开展模拟实验,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完善,并纠正自己对消化器官的认识。参与人体呼吸与消化的器官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小学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业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本单元作业设计严格遵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紧扣教材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本单元的题目设计均源自于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合理选编、灵活创编。作业的设计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着眼夯实基础和发展能力,系统设计符合学习规律、重在迁移运用、突出重难点、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层次性作业。每一课分层布置基础性作业、进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潜力,中等水平的学生发展能力,学习能力暂时不足的学生巩固基础。五、课时作业第 1 课时 感受呼吸基础题1.仔细观察右图,将 A、B、C、D 四个部位与正确的呼吸器官名称连线。ABCD2.时间要求:约 5 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气管-C,鼻腔-A,口腔-B,肺-D。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察学生是否了解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了呼吸活动。综合题1.2021 年 10 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升空,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进入中国空间站。(1)空间站舱内宇航员为什么可以不佩戴供氧装置,因为舱内 _______ 。(有充足的氧气 有充足的二氧化碳 没有氧气)(2)________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______是植物制造养料做必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视频资料拓展:“神舟十三号发射~空间站中的氧气是从哪里来的?”(手机扫码即可观看)2.时间要求:约 10 分钟3.评价设计①参考答案或提示:(1)有充足的氧气。(2)氧气,二氧化碳②评价设计:【自我评价】评价指标 水平熟练、正确的掌握知识 ☆☆☆☆☆可以运用学过的知识对科学现象进行解释或者实际运用 ☆☆☆☆☆【教师评价】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科技实事,让学生充分体会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 2 课时 呼吸与健康生活综合题1.以下是一般情况下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变化的柱状图,请根据图中数据完成填空。( 1 )根据柱状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在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了 %,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 %,其他气体的含量增加了 %。(2)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 (氧气 二氧化碳)来维持生命。人的呼吸实际上就是进行 (气体交换 血液循环),使(二氧化碳 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二氧化碳 氧气)。(3)下列图片中哪些做法不是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的方法( )2.时间要求:10 分钟3.参考答案与评价设计①参考答案或提示:(1)5%、3.97% 、1.03%(2)氧气、气体交换、二氧化碳(3)D②评价设计:【自我评价】评价指标 水平掌握呼吸过程的实质 ☆☆☆☆☆知道呼吸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师评价】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根据柱状图学会分析数据,通过柱状图中气体成分和气体所占比例的变化,发现呼吸过程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真正的参与其中,知道呼吸的实质其实就是进行气体交换即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被排出的过程,同时意识到呼吸与健康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第 3 课时 测量肺活量综合题1.团团和圆圆学习了“测量肺活量”后,想要测量自己的肺活量。视频资料:“测量肺活量”(手机扫码即可观看)(1)他们可以选择用( )来测量肺活量。A. B. C.(2)团团展开测量袋,先___________,然后对着测量袋呼出全部的气体。(轻轻吸一口气 深深吸一口气)(3)团团的测量袋鼓起后的数值是 1900 毫升,圆圆的测量袋鼓起后的数值是1300 毫升,_______ 的肺活量大一些。(团团 圆圆)(4)体育老师告诉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来增大我们的肺活量。(多喝热水锻炼身体)2.时间要求:10 分钟3.参考答案与评价设计①参考答案或提示:(1)C(2)深深吸一口气(3)团团(4)锻炼身体②评价设计:【自我评价】评价指标 水平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方法 ☆☆☆☆☆知道呼吸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师评价】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察学生是否了解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肺活量。并通过简易的材料,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数据,对数据结果进行评价,知道肺活量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第 4 课时 一天的食物综合题1.小乐是一名小小航天迷,在观看完太空课堂后,他对宇航员们在天和核心舱里吃什么很是好奇。通过查阅资料后,小乐了解到,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天和核心舱内有 120 多种食品和饮品可供航天员们食用,包括航天招牌鱼香肉丝、黑椒牛柳、香辣羊肉、椒麻鹅等菜,以及竹笋肉丝炒面、米饭、红糖糍粑和苹果等水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小乐在记录航天员一天的食物时,应将竹笋肉丝炒面记录为(A.1 B. 2 C.3 D.4)种食物。(2)小乐将航天员们一天的食物进行记录后,对以下食物进行了分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A.按营养成分分 B. 按熟食和生食分C.按植物类和动物类分 D。主食和非主食分(3)米饭是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也是宇航员们的最爱,它属于下面哪几类?①动物类 ②植物类 ③主食 ④副食 ⑤熟食 ⑥生食A. ①④⑤ B.②③⑤ C. ②④⑥ D.①②③2.时间要求:10 分钟3.参考答案与评价设计①参考答案或提示:(1)3,竹笋肉丝炒面包含竹笋肉面三种食材,应记为 3中食物。(2)C(3)B②评价设计:【自我评价】评价指标 水平能对食物进行分类 ☆☆☆☆☆可以对复杂食材进行记录 ☆☆☆☆☆【教师评价】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以时下热点话题——神舟十三号构建情境,通过对航天员们的食物进行分类和记录,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不同食物按照同一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类,而同一种食物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被分成不同的类。在记录复杂食物时,应根据食材记下食物的种类。第 5 课时 食物中的营养综合题1.神州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分别来自黑龙江、山东、四川,考虑到航天员个性化的饮食需求,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会根据航天员的喜好有针对性的为他们准备了专属食谱。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航天招牌菜如:鱼香肉丝、竹笋肉丝炒面、黑椒牛肉、香辣羊肉、米饭、红糖糍粑等。(1)在航天员的这些菜谱中,请用直线将下列菜品与他们对应的主要营养物质以及该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连在一起。(2)容易发胖的人应该少吃下列哪些富含脂肪的食物( )A.红薯 豆类 谷类B.蔬菜类 水果类C.巧克力 奶油蛋糕 坚果 冰激凌(3)如果想检测糍粑、白菜中有没有淀粉,我们需要准备 (碘酒 白醋),把试剂滴在待测食品上,发现颜色变成 (填“蓝色”或“红色”),则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2.时间要求:5 分钟3.参考答案与评价设计:①参考答案或提示:(1)(2)C(3)碘酒、蓝色②评价设计:【自我评价】评价指标 水平掌握食品中的六大营养物质 ☆☆☆☆☆知道营养物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掌握检测食品中营养物质的方法 ☆☆☆☆☆【教师评价】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引用热点话题——神舟十三号来构建情境,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本题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保持人体健康需要的六大营养成分: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以及六大营养物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考察学生能否掌握辨别食物中的淀粉的实验方法。第 6 课时 营养要均衡综合题1.2021 年 12 月 9 日下午 15:40,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演示了多项科学实验。小乐是个小小科学迷,在观看完太空授课后,他立志要成为一名宇航员。而要成为宇航员,健康是首要条件。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图一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图二为平衡膳食宝塔微课视频二维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也可先扫描二维码观看微课视频):图一 图二(1)在太空授课时,航天员王亚平不仅介绍了他们的工作生活场,还展示了他们摄取营养的食物之一苹果,苹果属于膳食宝塔的第 (填序号)层,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 (维生素 蛋白质)。(2)如果你是营养师,你会建议小乐每天摄取最多的食物应是 类食物,最少的食物应是 类食物。(谷薯类 油脂类)(3)为了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小乐所在学校食堂精心设计了以下午餐食谱,你认为营养搭配不合理的是( )。A.米饭、红烧肉、清蒸鲫鱼、牛奶B.馒头、青菜豆腐汤、炒鸡蛋、香菇滑鸡C.回锅肉、丝瓜汤、面包、胡萝卜(4)生活中小乐有着“爱吃什么就多吃什么”的理念,这样的理念 (对不对),因为 。2. 时间要求:5 分钟3.参考答案与评价设计①参考答案或提示:(1)④ 维生素 (2)谷薯类 油脂类 (3)A(4)不对,因为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在摄取食物时,种类多样且适量。(言之有理即可)②评价设计:【自我评价】评价指标 水平掌握平衡膳食宝塔中每层食物种类及食用量 ☆☆☆☆☆能科学搭配食物以达到营养均衡 ☆☆☆☆☆树立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师评价】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延续当下热点话题——神舟十三号构建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完成此部分内容的积极性。同时结合平衡膳食宝塔考察学生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掌握平衡膳食宝塔中每层食物种类及食用量,其次知道平衡膳食(科学搭配食物)既要丰富多样,也要保持合理数量。最后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而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第 7 课时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实践题制作口腔牙齿模型1.平时我们在吃东西时,舌头、唾液和牙齿分别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其中不同种类的牙齿也有着不同的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吗?门齿:“我就像一把切刀,负责切割的工作。”犬齿:“你看我尖尖的,我的本领是撕碎食物。”臼齿:“我是牙齿家族中最宽大的,咀嚼的任务可离不开我。”让我们数一数自己牙齿的个数,对镜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结合牙齿的分布排列图,挑战利用橡皮泥、超级黏土和卡纸等适宜材料做一个简单的口腔牙齿模型吧!(做好不同种类牙齿名称的标记)2. 时间要求:30 分钟3. 评价设计评价指标 水平观察仔细 ☆☆☆☆☆能根据不同种类牙齿的形状,实事求是的制作 ☆☆☆☆☆大小合适,牙齿分布排列合理 ☆☆☆☆☆制作过程合理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牙齿的认识,不同种类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通过制作口腔牙齿模型,认识不同种类牙齿的形状和分布排列情况,进一步了解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很有意义。(用微信扫一扫右图的二维码,观看学生作品展示)第 8 课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基础题1.食物进入身体最初的消化场所( )..A.胃 B.大肠 C.小肠 D.口腔2.时间要求:约 1 分钟3.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或提示:D。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口腔是初步消化场所,考察学生是否了解人体消化器官的名称及其各自功能。实践题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食物进入人体后会经过哪些消化器官,感兴趣的同学可利用卡纸、橡皮泥、吸管以及塑料袋等材料制造一个人体消化器官模型。2.时间要求:20 分钟3.参考答案与评价设计评价设计:【自我评价】评价指标 水平熟练、正确的掌握知识 ☆☆☆☆☆可以运用学过的知识对科学现象进行解释 ☆☆☆☆☆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评价】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学有余力,且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通过制作模型,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1.猜谜语:两片叶,胸中挂,吐故纳新作用大。打一人体器官( )。A.肺 B.大肠 C.心脏 D.胃2.如图是模拟食道工作的实验,用手挤压馒头上面的塑料管,馒头会顺着塑料管向下移动,直到出口,说明食道的作用是( )。A.初步消化食物 B.磨碎食物C.吸收营养 D. 将食物推送至胃第 2 题3.下列食物中,富含丰富蛋白质的是( )。A. 米饭 B. 苹果 C. 牛奶 D.青菜4.如图所示,左图是人体呼吸器官,右图是用饮料瓶制作的模拟肺呼吸过程的模型,请将模型中的吸管、小气球、和橡胶皮分别与气管、肺和膈肌对应连线。5.为纪念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国务院将每年 8 月 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比如坚持关注健身与跑步等。(1)为响应国家号召,小红和小丽是一对热爱运动的好朋友,她们发现每次慢跑之后自己的呼吸频率都会比平时 ,于是她们设计了探究实验:(快 慢)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呼吸快慢与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系吗 人的心跳快慢的因素与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系吗)猜想和假设:人的呼吸快慢与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系实验过程: ①先测量一个同学平静状态下 1 分钟呼吸的次数。②让这个同学测量慢走散步 1 分钟,再测量一下呼吸的次数。③待平静后再让这个同学慢跑 1 分钟后测量呼吸的次数。④待平静后再让该生快跑 1 分钟后测量呼吸的次数。⑤最后将几种情况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并绘制了柱状图。(2)请根据表格数据,完成快跑一分钟时的柱状图。(3)根据数据她们发现在__________的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最少,在_________的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最多。(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对 应 对应学单 元 难度 来源 完成序号 类型 作 业 了解 理解 应用 时间目 标1 选择 1、5 √ 容易 原创2 选择 5 √ 容易 原创 203 选择 4 √ 容易 原创 分钟4 连线 2 √ 容易 原创5 实验探究 3 √ 中等 改编(三)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1.A; 2. D; 3. C;4.5.(1)快 人的呼吸快慢与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系吗(2) (3)静坐 快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