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3张PPT。第五课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敌视、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和外交孤立政策,对新中国政权构成极大威胁。而苏联则对中国的民族和民主革命给予了同情和支持。严峻形势新中国该如何开展外交?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那天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提出了哪三条外交原则?如何理解?一边倒自 学 思 考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除三原则外,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还提出了什么外交政策?有何作用? 自学思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不仅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也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5年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建国初期,我国就与苏联等26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的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图谋。结合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解释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实 行“一边 倒”的外交原则。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国际上正在出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局面。美国站在了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国民党打内战。而苏联则对中国的民族和民主革命长期给予了同情和支持。新中国成立前夕,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联合的必要性。因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开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中美建交背景: 20世纪70年代,面对迅速变化的世界形势,美国调整了外交政策,开始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而此时的中国,也需要打开外交新局面。改善中美关系越来越成为两国的共识。过程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 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公 报》 声 明: “ 美 利坚 合 众国 政 府 承认 中 国 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承诺逐步减少其在台湾地区的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从此结束,两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作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 国民党当局的 “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决议。中日关系背景: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日关系的缓和。 过程1972年,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意义此后,许多原先追随美国孤立中国的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他同时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好改革和开放,在国内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和平环境,根据这个情况提出了我们的对外政策。思想基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政策含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调整了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方。对于所有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意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使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思考题 “一边倒 ”时期我国主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则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方。对于所有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与“一边倒 ”时期的 外交相比 ,你认为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 策的变化是什么?1、新中国的外交原则 (毛泽东)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4、外交成就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建交2001年上海APEC会议召开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课堂小结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 (邓小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