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促进民族团结(学历案+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促进民族团结(学历案+知识点)

资源简介

2023年—2024年度第一学期 九 年级道德与法治学历案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设计人:
课题 7.1促进民族团结 主备: 辅备 任务二:家和万事兴分析PPT以及下面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材料一:十年来,甘肃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倾斜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民族地区教育,切实提高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多渠道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充分就业,使民族地区发展条件、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改善。材料二:国家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一批批医疗人员接力进藏,为雪域高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并培养大批医疗骨干,带动了西藏医疗水平提升。 材料二:2023年4月22日,以“展民族文化 筑复兴梦想”为主题的上饶市“三月三”畲族文化系列活动在铅山县太源畲族乡举办。各地游客云集畲乡,感受浓郁独特的畲乡文化,与当地畲民共襄盛举。举办该活动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 交流阅读上述材料回答: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是什么?从经济、民生、文化等角度,谈谈党和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繁荣采取了哪些措施?作业设计与巩固训练一、判断并改错:1.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光荣权利。( )3.促进民族团结,必须彻底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4.我国各民族形成了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 )【重点基础知识默写】1.坚持民族 、民族 和各民族 的基本原则。2.各族人民形成了 、 、 、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加强和巩固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 利益5.各族人民应当牢筑中华民族 意识,齐心奋斗。基础练:1. 宜昌对口支援的新疆温泉、西藏山南的学生来宜交流,他们游览三峡,参观校园,与宜昌的学生同台演出。如果为该活动拟定标题,最恰当的是(  )A.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课标要求:1.法治教育: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意义。
2.政治认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PPT中的材料,说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新型民族关系,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2.通过材料分析和阅读教材,归纳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措施和意义,提高正确看待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
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一 (检测目标一) 2.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二)
自主学习 时间要求:6分钟我国的民族概况和分布格局分别是什么?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是什么?P913.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P914.为什么要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5分)P92、965.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5分)P93、956.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P92-93
学习过程:任务一:民族大家庭材料一: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材料二: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内蒙古自治区居住55个民族。各民族共同居住生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交往交流交融日益频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内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共同奋斗。上述材料反映我国的民族概况和分布格局分别是什么?(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之间什么样的关系 (2分)(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 (4)谈谈你对材料中划线部分的理解。(5)维护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树立怎样的意识,有怎样的行动
③各民族各具特色的历史 ④各民族生死与共的命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能力提升练:8、材料一 为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辽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旅广电局主办的主题音乐会《春风十万里》在辽河剧院上演,《守望相助》《赞歌新时代》等一个个精彩节目生动展现了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和谐景象。材料二 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一方针?材料三“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富强。(2)材料四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怎样的?(3)血浓于水,中华一家亲。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什么 学后反思:1.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2.你对本节课还有哪些疑惑或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
德育行动: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我们要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参考答案
任务一:(1)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分布: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
答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4)谈谈你对材料中划线部分的理解。
解析:划线部分说的是“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这句话实质就是道出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故要分析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
答案: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③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富裕、共同繁荣。 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5)①增强维护民族团结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1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关心少数民族同学。
任务二:【答案】(1)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2)经济方面: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民生方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文化方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作业:
一.1.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应该是聚居的地方 )
2.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光荣权利。( 权利错了,应该是义务。 )
3.促进民族团结,必须彻底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彻底消除错误,说法太绝对了 )
4.我国各民族形成了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 应该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
1 C 2B 3B 4B 5A 6A 7A
8. 【答案】(1)材料二:民族团结。材料三:民族平等。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第一框 促进民族团结
1、我国的民族概况?(P9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2、我国的民族人口的分布格局?(P91)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分别是什么?(P91)
(1)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民族平等的表现?(P91)
①在我国,各民族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5、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P92、P96)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③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⑤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6、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共同繁荣?(P93)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7、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P94-P95)
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经济)
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民生)(★民生的重要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
④政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方针,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8、(补充)青少年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①增强维护民族团结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关心少数民族同学。
9、(补充)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取得成就的原因?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扶持。⑤民族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⑥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