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案撰写课题 欣赏《如歌的行板》 年级 五年级上册四单元 撰写人课程 目标 欣赏乐曲《如歌的行板》,通过对乐曲速度、旋律的感受,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乐曲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欣赏乐曲《如歌的行板》,了解弦乐四重奏,激发学生对室内乐的兴趣。课程 重难点 重点:聆听《如歌的行板》,抓“速度”和“音色”两种音乐要素,体会乐曲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在音乐律动游戏中,感受速度、音色的变化。一、导入 (介绍音乐作品和音乐家) 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李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俄国浪漫乐派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交响曲、歌剧、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名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他所作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二、完整聆听《如歌的行板》,听辨乐器及速度 教师:请大家看到大屏幕上的聆听要求, 屏幕出示(1、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2、乐曲由哪几种乐器演奏?) 接下来让我们带着问题认真的聆听。(听完后) 师:你感受到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呢? 师:《如歌的行板》,他的速度就是行板,属于中慢板,意思是指徐步而行的速度,就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像散步一样的感觉。 师:那你听出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呢? 介绍弦乐四重奏。 师:你们都听得很认真,我们刚才听到的《如歌的行板》是一首弦乐四重奏作品,弦乐四重奏是现代室内乐中最经典的组合形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四个声部组成的,每个声部只有一位演奏者。四、律动游戏(通过感受乐曲速度及音色的变化,划分乐段,把握音乐情绪。)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律动游戏。在聆听的过程中,请你用步伐的快慢表现速度的变化,用手的律动表现小提琴音高的变化,并通过速度和音色的变化来进行乐段的划分。记住,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聆听感受来表现。 师:做完律动游戏,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师:从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中我们了解了这一首乐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也就是主题一,曲调速度缓慢,表现出忧郁、沉思的情绪;第二部分,也就是主题二,速度比第一部分稍快一些,情绪较第一段带了一点快乐的情绪,表现出热切期盼的感觉;第三部分是主题一的再现。师:刚刚我们对这首乐曲进行了整体的感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哼唱主题旋律,进行后面的学习吧!(共9张PPT)《如歌的行板》西师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四单元欣赏课《如歌的行板》教学设计纲要一、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迷人的弦乐”这一主题单元,主要通过欣赏乐曲、学唱歌曲,让学生对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乐器,以及弦乐四重奏的演奏形式加以了解。《如歌的行板》用复三部曲式写成,音色朦胧、暗淡,本课在了解了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基础上,引出弦乐四重奏这种演奏形式,让学生了解并激发他们对室内乐的兴趣。二、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如歌的行板》,划分乐段并说出每一乐段的主要音乐情绪;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乐曲表达的意境和情感。2.通过哼唱主题旋律、声势律动,把握速度、情绪的变化,全身心地去感受和表现音乐。3.认识弦乐四重奏,会用科学的方法去欣赏弦乐四重奏,激发对室内乐的兴趣。欣赏课《如歌的行板》教学设计纲要三、(45分钟)全课主要环节环节一:介绍音乐家、作品背景。环节二:听辨乐器及速度(猜测四重奏有哪些乐器),介绍弦乐四重奏及行板。环节三:律动游戏,完整聆听《如歌的行版》通过感受乐曲速度及音色的变化,划分乐段,把握音乐情绪。环节四:聆听、模唱主题一旋律,感受速度及旋律起伏。环节五:聆听、模唱主题二旋律,感受速度及旋律中的大跳音程。环节六:完整聆听,模拟演奏。四、(15分钟)本课教学视频主要呈现内容 : 环节一 至 环节三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浪漫乐派作曲家,在交响曲、歌剧、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名作,其风格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代表作有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悲怆”》、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等。本课《如歌的行板》选自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创作于1871年。聆听音乐《如歌的行板》1.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2.乐曲由哪几种乐器演奏?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基本要素,它决定了音乐的快慢,影响了作品的情感与演奏难度。弦乐四重奏室内乐现代室内乐中最经典的组合形式。它是“交响乐父”——海顿创始的绝妙演奏形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四个声部组成的。每个声部只有一位演奏者,因此它是最纯的一种演奏组合形式,其音色非常纯美,音乐形象非常丰富多彩 ,可以奏出最柔和以及最宏大的音色,可以表达出最深刻最细致的情感。动一动1.用步伐的快慢表现速度的变化2.用手的律动表现音色高低的变化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如歌的行板》(课件)西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上册 .pptx 西师大版五年级音乐上册 《如歌的行板》(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