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 《乐音的特性》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响度、音调和音色的概念.2. 通过实验探究,列举影响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3. 能区分声音的特性.4. 根据声音的特征能判断并对各种声音进行分类.学习过程:知识梳理一、 声音的响度1.声音的强弱叫响度,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还与声音是否集中于一个方向上传播有关,例如医生用的听诊器能清晰地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3.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方法:就是在研究一个问题和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先研究其中一个变量,其余的变量相同(或保持不变),这样得出这个变量与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关.同样的方法,在其余的变量中再选取一个,余下的变量保持不变进行研究.比如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就得控制距离相等,传播范围一样。【例1】 要想使听到的锣声更响些,下列方法中最好的是( ).A. 加大敲锣力度,同时人离锣远些 B. 减小敲锣力度,同时人离锣近些C. 加大敲锣力度,同时人离锣近些 D. 减小敲锣力度,同时人离锣远些精析:声音的响度与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敲击力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解答:C解后反思: 在探究影响声音的响度的因素时,可在鼓面上撒些碎纸屑,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与响度的关系.用较小的力敲鼓时,发现鼓皮振动的幅度小,听到的鼓声较弱;而用较大的力敲鼓时,发现鼓皮振动的幅度较大,听到的鼓声较强.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二、 声音的音调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方法:就是在研究一个问题和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先研究其中一个变量,其余的变量相同(或保持不变),这样得出这个变量与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关.同样的方法,在其余的变量中再选取一个,余下的变量保持不变进行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可能与弦的长度、粗细、松紧有关。3.对着装有水的试管吹,发声体是管内空气柱在振动,空气柱长短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也就不同,空气越多振动得越慢,声音的音调越低;敲打装有水的试管,发声体是试管玻璃和水在振动,水越多振动得越慢,声音音调越低。【例2】 在联欢会上,主持人介绍“下面请听我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演唱……”、“有请女高音歌唱家……”,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声速精析: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的高低,误以为就是指声音的大小.平时所说的“男高音”、“女低音”是指音调的高低,它是由歌者声带振动的频率所决定的;响度则是指声音的大小,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解答:C【例3】 C调中1(do)的频率为256 Hz,小提琴发这个音时琴弦每秒钟振动________次.如果琴弦每秒振动288次,发声的音调比C调中1音更________.精析:频率的定义是声源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其单位是Hz,所以256 Hz的意义也就是每秒钟振动256次,且音调与频率有关,因此每秒钟振动次数数值越大,音调也就越高.解答:256 高解后反思: 音调和响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音调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例4】 一般情况下女同学声音尖而细,而男同学声音低沉有力,为什么?精析:一般女同学声带狭长,气流冲击声带发声时,声带振动较快,但振幅不大,所以音调高、响度小,听起来尖而细,而男同学声带较宽厚,发声时振动较慢,但振幅较大,所以音调低、响度大,听起来低沉有力.解答:见精析【例5】 豆豆同学在观察小提琴、二胡等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丽娜找来了各种不同的琴弦,想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琴弦的编号及情况如下表.控制条件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A 钢 30 0.3B 钢 30 0.6C 尼龙丝 40 0.5D 铜 50 0.5E 尼龙丝 50 0.5(1)豆豆同学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请你帮她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只填字母代号)的琴弦.(2)豆豆同学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请你帮她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只填字母代号)的琴弦.精析: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有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等,在研究弦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就要使用粗细、松紧相同而长度不同的弦进行实验;要研究弦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时,就要使用长短、松紧相同而粗细不同的弦进行实验;在研究弦的音调与弦的松紧的关系时,就要使用长短、粗细相同而松紧程度能够改变的弦进行实验.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这是物理实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豆豆同学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时,应控制琴弦的长度、琴弦的横截面积(以及松紧,本题已设定弦张紧程度相同)相同,再选择不同的材料相比较,因此只能选用表中编号D和E;若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及松紧)相同,再选择横截面积不相等的相比较,因此只能选用表中编号A和B.解答:(1)D、E (2)A、B解后反思:同学们要通过分析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这种实验研究方法,要将控制的变量找准找齐才能避免失误.三、 声音的音色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我们把声音的品质叫音色,不同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声波的波形也不同.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例6】 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m/s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D.明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精析::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B、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C、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C错误;D、明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A.解答:A解后反思: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四、声音的波形图波形图,主要看波形是否周期性重复(是否有规律,来决定是乐音还是噪声)、波幅的大小(振幅,来决定响度的大小)、波频的疏密(频率,来决定音调的高低)。也就是,一看波的形状(有无规律),二看波的疏密(频率),三看波的振幅。它们分别对应音色,音调,响度。当堂训练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C.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2.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 )A. 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3.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 )A.振幅一定更大 B.振幅一定更小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 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4.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5.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振幅 B.音色C.响度 D.音调6.比较小鸡和老鹅的叫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两种叫声的音色不同B. 两种叫声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都不同C. 老鹅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大D. 小鸡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7. 东营市是吕剧发源地。吕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8. 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________比较大的缘故.9.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 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 号 材 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 60 0.76B 铜 60 0.89C 铜 60 1.02D 铜 80 0.76E 铜F 铜 100 0.76G 钢 80 1.02H 尼龙 80 1.02J 尼龙 100 1.0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A.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 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 表1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距离 较长 长 短 表2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响度 较响 响 弱11. 高级音响一般都配有音箱,箱中至少装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喇叭,它发出的声音美妙丰满,与原来的声音几乎完全相同,具有很高的保真度,请说明其中的道理.《当堂训练》答案1.C [解析]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A错误;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故B错误;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与地面的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D错误。故选:C。2.A [解析]A、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的振幅是相同的,尺子振动的频率不同,能说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正确;B、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同一尺子,音色和振幅均相同,不能说明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错误;C、响度跟振幅、人与声源的距离都有关,故C错误;D、实验中没有改变传播声音的介质,故不能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故D错误.3.D [解析]音调表示的是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即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越高,故选D.4.C [解析]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我们听到的哨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故B正确;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若吹的力度相同则响度相同,若吹的力度不同则响度不相同;与拉动活塞无关,故C错误;D、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变长,空气柱振动变慢,则“竹管笛”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故D正确。故选:C.5.D [解析]用嘴贴着试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试管口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当水量增加时,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因此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故选:D。6. C. [解析]本题是考查音调、响度问题,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而响度是声音的大小.声音越尖细,则音调越高;声音越大,则响度越大.一般说来,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人高,女人的音调比男人高.本题中小鸡和老鹅的叫声不同,小鸡的叫声声音小但尖细,而老鹅的叫声声音大但比较粗哑、低沉,即两种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都不同.故正确答案选C.解后反思: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大小(强弱)称为响度.这里主要是没有从物理学角度来区分响度和音调这两个概念,根据生活经验所形成的思维定式来做出错误的判断,没有从物理学的角度去认识事物.7. 音色;音调 [解析]二胡和小提琴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乐器;调节琴弦的松紧,振动的频率不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答案为:音色;音调.8. 音色 响度9. (1)A B C A D F 80 1.02(2)选用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改用不同的力拉紧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振动频率,进行分析比较[解析]因为猜想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长短、材料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探究音调与某个因素的关系时,应保持其他因素相同.10.机械闹钟 B 泡沫 衣服 锡箔纸11.因为立体声音箱里配置的喇叭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低频声音,能够清晰地放出几十赫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高频声音,能够放出千赫以上的声音;有的主要用来播放中频声音.再加上用精选的木料做成体积较大的音箱,有利于低频声音的共鸣,所以听起来低音显得比较丰富而且强,而且多个喇叭播放的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利用双耳效应使人产生立体声的感觉,放音效果很好,几乎没有失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