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上册 唱歌与表现课《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西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上册 唱歌与表现课《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唱歌与表现课《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科书 书 名:音乐教材 出版社:西师出版社 出版日期:XXX年XXX月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聆听、交流,了解革命小英雄王二小的感人故事,在故事中感知小英雄的革命形象,歌曲的文化价值以及抗战儿童团的革命文化; 2.通过演唱、对比、聆听等学习活动,解决节奏和一字多音、高音演唱的难点,用饱满的情感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3.通过聆听模唱活动,有情感的进入情景式歌表演; 4.深刻理解抗战时期的革命文化,对英雄人物有崇高的敬仰,有坚定学习的斗志决心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用连贯的声音和不同的情感演唱歌词; 教学难点: 一字多音、切分节奏等难点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937年-1945年,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许多抗日根据地都成立了抗日儿童团的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它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也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今天让我们来听听吴旗凯同学说说晋察翼边区儿童团的小英雄——王二小。 二、聆听歌曲 师:在这位机智勇敢的王二小身上,发生了一段英勇无畏的动人故事。今天让我们跟随这首《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一起去聆听吧! 三、感知旋律 师: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创作于1942年,2015年被评选为“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之一,歌曲受人喜爱的地方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一听歌曲的旋律部分。 师: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我们将乐句每个小节的第一个音组合成一段音高起伏的旋律线条,听我来唱一唱,你觉得都有什么特点呢? 师:歌曲采用中国民族五声调式1、2、3、5、6,创作,起始音和结尾音都是6,首尾呼应,这是民族调式中的羽调式。旋律从第一个6进行发展,结束到低八度的6,四个乐句旋律逐渐下行,音符组成红色的脚印,一段英勇无畏的故事让人感动至今。 四、介绍儿童团 师:儿童团中最为活跃的就是晋察翼边区儿童团,他们站岗放哨、捉汉奸、送情报、利用自己年纪小,不被注意的特点,深入敌后,出色完成任务。 开展“五不运动”,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 五、唱第一段歌词 师:让我们跟着钢琴伴奏一起演唱,演唱难点出现在哪些地方? 师:切分节奏、一字多音、演唱高音时的气息支撑。 师:让我们再次跟随伴奏演唱,演唱时用怎样的情感来表现?为什么? 师:故事随着歌词的情景发展着,这放牛的王二小到底去哪儿了呢?让我们来读一读第二、三、四段歌词。 六、唱其余段歌词 师:这三段歌词还可以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情感来演唱? 七、欣赏视频 师:虽然歌曲未完,但真实的故事已然发生,让我们跟随短视频来一起去感受二小的英勇坚强吧! 八、结束语 师:“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岁月悠悠,转眼间80年过去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在中国传唱了半个多世纪,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相信同学们已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在课下还可以去找一找另外几首抗战歌曲,用今天学习到的方法去分析歌曲。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