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 欣赏与审美课《彝族舞曲》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西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 欣赏与审美课《彝族舞曲》教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音乐欣赏与审美课《彝族舞曲》
教科书 书 名:音乐教材 出版社:西师出版社 出版日期:XXX年XXX月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彝族舞曲》,感受音乐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强烈的时代气息。通过聆听乐曲的旋律和节奏,感受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 进一步了解琵琶的弹奏技法、音色特点及其特殊的弹奏技法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作用。 感知速度和力度这两个音乐要素对音乐情感的表达、音乐画面的描述起到的表现作用。 在聆听、演唱的实践活动中,感知音乐、积累聆听经验,逐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能用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情感。 教学难点: 能在听力检测中听辨出琵琶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介绍琵琶 师:琵琶是中国民族弹拨乐器,又称“民乐之王”。上装四弦,演奏时竖着抱,是独奏、伴奏、合奏、重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师示范视频:弹挑、轮指、扫弦技巧 二、情景导入 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琵琶的弹奏一起走进一个美丽的彝族山寨。彝族每年都有一个热闹的节日——火把节。在这个节日的夜晚,高高的明月挂在空中,远处,优美的音乐即将响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彝族舞曲》的主题旋律,感受彝族人们舞蹈的场景吧! 三、欣赏主题一和二 师:首先我们将聆听到的是乐曲《彝族舞曲》的两个主题,想一想,这两个主题表现着怎样不同的舞蹈场景呢? 师:通过音乐,我们可以非常明确的感受到,主题一表现着舞者轻柔舒缓的舞姿, 主题二刻画出热情有力的舞蹈场景,那是什么带来我们这样的感受呢?如果你是这个编舞的人,这两段音乐你会分别为谁设计呢?让我们再次聆听,边听边用lu进行默唱,思考一下吧! 师:主题一采用慢板的速度、中弱的力度,旋律优扬,富于歌唱性,在此基础上,加以琵琶演奏时以推挽指法奏出的滑音,表现出彝族女性的舞姿。而主题二是快板的速度,强的力度,运用扫弦技巧,为我们刻画出另一幅热烈的场景,表现出彝族男性的舞蹈。下面我们来欣赏下琵琶推挽指法和扫弦的演奏,想象一下主题一和主题二对应的音乐形象吧! 四、简介《烟盒舞》彝族文化 师:乐曲《彝族舞曲》的两个主题源自彝族民间乐曲《烟盒舞》,"烟盒舞"是一种传统的民族舞蹈,因节奏不统一而跳不整齐就以拍手统一节奏,后来有人用装烟的烟盒弹着玩,并发出悦耳的声响,于是就用弹烟盒代替拍手。经过世代相传,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今天的"烟盒舞"。有没有发现,彝族的人们真是一群爱生活、会创造的幸福人!也说明音乐来源于生活,通过艺术表现加工,又高于生活! 师:现在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下烟盒舞吧。观察主题旋律,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都是以低音“6”展开,这就是在模仿弹烟盒的声音。下面让我们聆听主题一,在每次出现低音“6”的地方,用弹书本封面来感受下烟盒舞的乐趣吧。 五、欣赏华彩部分 师:随着舞蹈的逐渐发展,这个时候的舞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你能结合之前所学到的分析方法进行华彩乐段的分析吗? 师:这个华彩部分是不是特别热烈呢。速度和力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速度是小快板、力度由强到很强,浑厚深沉的一连串排比短乐句,乐音坚实有力、热烈红火。由琵琶相把位的低音区逐渐提高到高音区,尾部以最高音区把音乐推向高潮。 师:现在让我们来完整的聆听华彩部分,你可以跟随音乐的情感用恰当的声响来为这段彝族舞蹈伴奏! 六、能力测试 师:今天我们欣赏的是一首琵琶独奏的乐曲,下面我们来聆听三个音乐片段,你能听辨出哪一段音乐是由琵琶的音色吗? 师:音乐二是琵琶的音色,你听对了吗? 师:同学们,彝族舞曲一共由8个乐段构成,今天我们欣赏的是其中三个部分,《彝族舞曲》为我们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利用时间将乐曲完整欣赏。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