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 大中国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西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 大中国教案

资源简介

歌曲《大中国》
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大中国》
二、教材分析:
高枫的《大中国》是一首校园民谣曲风的歌曲,唱出了祖国河山的多姿多彩,表现了中国人共有的民族自尊与自豪,“一个家”的比喻让人觉得爱国就是那么亲切。这首歌融合了许多地方民歌调子的歌曲,把中国的特点都数了个遍。直至今日,《大中国》唱起来依然是荡气回肠且影响深远。 《大中国》的音乐创作以《东方红》、《红绸舞》以及东北民歌、朝鲜族音乐作为素材,在曲调方面,融合了许多地方民歌调子的歌曲,伴以铿锵喜庆的锣节奏,形成了一种热烈的气氛,使广大听众在听、唱这首歌时,能感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和亲切熟悉的音乐与节奏。这首歌曲旋律集中国南北音乐为一体,这样容易被全国各地的人传唱。曲调节奏感强,年轻人不会觉得没有时代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祖国的大好风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能用自豪的声音,区别采用不同的力度、情绪演唱歌曲一二乐段。
3.进一步巩固认识附点节奏,反复跳跃记号。
四、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大中国》一二乐段。
五、教学难点:唱准附点节奏,区别一二乐段节奏、音高、情绪变化。
六、教学过程:
(一)了解流行音乐。
1.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流行音乐吗?
2.简介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又称通俗音乐,是指那些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被大家所喜爱,并广泛传唱或欣赏的器乐曲和歌曲。流行音乐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歌舞表演和有声电影的放映而广为流传。
(二)初听歌曲《大中国》
1.了解歌曲情绪:热情、自豪
2.了解歌曲节拍:四四拍
(三)学习第一乐段
1.划分乐句
(1)提问:第一乐段可以分成几个乐句?
(2)听教师弹奏旋律划分第一乐段的乐句。
总结:每两小节为一个乐句,第一乐段可以分成四个乐句。
2.节奏练习
(1)出示第一乐句节奏,随教师一起拍读第一乐句的节奏。
(2)感受节奏特点:东北秧歌的典型节奏
3.感受旋律特点
聆听老师视唱第一乐句,感受其旋律特点:典型的东北秧歌的曲调。
4.歌曲情绪:热情、奔放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采用了东北秧歌的典型节奏和曲调,歌曲的情绪显得特别热情奔放。
5.解决难点:附点节奏
(1)出示第一小节的附点节奏,巩固认识附点八分节奏。
(2)找出第一乐段所有的附点节奏。
(3)感受附点节奏的作用
对比聆听老师视唱第一乐句,第一遍没有附点节奏,第二遍加入附点节奏。区别两遍的情绪变化:第二遍加入附点节奏以后情绪更有激情,更富有动感。
6.视唱第一乐段
随老师伴奏挥拍视唱第一乐段歌谱。强调换气,特别是第三乐句在6前换气。
7.练唱第一乐段歌词
(1)理解歌词
导入:第一部分把中国比喻成家,那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是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国就是我们的家,幅员辽阔、景色秀丽,那同学们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好!让我们带着亲切、自豪的情绪来演唱第一乐段。
(2)练唱第一乐段,播放录音。
(四)学唱第二乐段
1.了解歌曲的演唱顺序,播放歌曲第二乐段。
(1)导入:边听边看,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
(2)介绍第二乐段的演唱顺序:歌曲从第二乐段开始演唱到1 ,再从头演唱,跳过1演唱2结束。
2.巩固认识反复跳跃记号。
3.节奏对比。
(1)出示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节奏。
(2)教师分别读两个乐句的节奏。
(3)区别两个乐句的节奏:第二个乐段的节奏更加紧密。
4.了解旋律特点
出现歌曲的最高音“3”,比较第一乐段旋律音升高。
5.歌曲情绪:更加热烈。
总结:第二乐段由于节奏更加紧密,旋律音升高,情绪较前一段更加热烈。
6.练唱第二乐段,播放第二乐段音乐。
(1)练唱第一遍。
导入:请同学们用热情的声音演唱第二乐段歌词。
(2)练唱第二遍。
导入:我们再把情绪推高一点,用较强的力度唱得更热情一些。
(五)练唱一二乐段。
导入:请同学们将一二乐段连起来演唱,注意力度、情绪的变化,第一乐段唱得亲切,力度稍弱,第二乐段更热情,力度稍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