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唱歌与表现课《乌骏姆》教学设计一、执教年级:六年级二、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乌骏姆》三、教材分析“乌骏姆”是音译的维吾尔语,意为“前进”。歌曲表现了维吾尔族少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为三段体,小调式。第一乐段为第1—8小节,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句为相似乐句。歌曲旋律始终围绕主音进行,反复呈现的 到 五度大跳,充分体现了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第二乐段为第9—18 小节,由三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的中间插入了一个小节的短小间奏。切分节奏在这一乐段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这也是维吾尔族歌曲的一个音乐特点。第三乐句为一个较长的乐句,歌词采用了“来”这一简单的衬词,在歌曲的结束部分,节奏排列拉宽,过渡到第三乐段。第三乐段由四个乐句加上一个补充乐句构成,第三乐句为第一乐句的重复。乐段的旋律仍然围绕主音展开,四分音符在重音上的出现,给旋律增添了坚定、有力的因素。在第四乐句后加入了一个补充的乐向,乐句旋律为第二乐段结束部分的重复,拉宽的节奏排列给人以完全结束的感觉。四、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本课出现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八分休止符等音乐知识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应很快能熟悉并表现,在学唱前老师要注意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以更好地进行歌曲的表现。五、学习目标1.通过歌曲《乌骏姆》,感受附点音符、切分节奏、八分休止符,以及重复出现的 所带来的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并体验维吾尔族人坚定乐观的性格。2.通过对比体验、反复聆听等方式学唱歌曲,用科学的方法表达歌曲的情感。3.采用听、唱、创等多种音乐艺术表现手法,激发主动参与意识。六、教学重难点在歌曲中唱好附点音符、切分节奏、带休止乐句的用气方法,并感知这些音乐元素在歌曲风格中的表现作用。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聆听歌曲师:同学们,今天的歌曲《乌骏姆》,想必你们看到这个题目也有点疑惑,这个词儿出自哪个地方呢?它又代表什么意思?让我们随音乐和美景猜测一下。(播放音乐和图片)2.理解“乌骏姆”的含义(二)学习第一乐段1.聆听乐句聆听乐句知晓有四个乐句。2.感受乐句节奏特点四个乐句是以什么频繁的附点八分音符为动机展开。3.旋律音始终围绕主音进行,反复呈现 到 的五度音程大跳,明示了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4.演唱第一乐段(三)学习第二乐段1.聆听击鼓(1)选择合适的地方加入手鼓节奏。(2)跟老师一起拍手鼓节奏师:老师拍在间奏这里(手鼓出现节奏型),有跟老师一样的么?我们一起拍一拍。(3)跟琴声边唱歌谱边拍手鼓节奏.2.感受衬词3.边拍边唱师:现在请我们边拍边唱,注意“胡杨”和“红柳”八分休止符的呼吸点和切分音不屈勇敢的韵律感。大胆地用歌声去抒发你们的赞美之情吧!(四)学习第三乐段1.观察音区的旋律特点音区提高了,掀起了歌曲的情感高潮。(五)小结师:完整演唱第一段,打起手鼓唱起歌,去表达自己的美好音乐之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