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个人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分好单元逻辑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第四课 我国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1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高质量发展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矛盾离不开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第一框 坚持新发展理念(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含义:(是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议题探究:中老铁路建设可谓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老铁路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站稳“造福人民、惠及民生”立场。铁路建设直接拉动老挝当地工程建设、电力、农牧业、服务业、物流等产业发展,为沿线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中老铁路开通,老挝迈入铁路运输新时代,为地区国家人民带来更多福祉。---新发展理念坚持的基本原则(为谁)(靠谁)(成果归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新四大发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保障民生,增进福祉,共同富裕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①发展为了人民,②发展依靠人民,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要求?(怎么做)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为谁)(靠谁)(成果归谁)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意义?(为什么)相关链接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东中西部发展不协调,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探究:进入新时代 出现新问题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为什么?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开启新征程,新在哪?新发展理念2021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创新A协调B绿色C新发展理念共享E开放D1.为什么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必要性)(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时代需要)(2)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现实意义)(3)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地位)(二)贯彻新发展理念2、怎样贯彻新发展理念?创 新 解决问题地 位 (原因)要求 (做 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难题:“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发展动力问题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发展(1)地位: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面临的问题:核心技术卡脖子。缺研发主体、缺钱、缺人、缺产权保护、缺成果转化(3)怎样创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国家的组织者作用,财政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提高个人的创新意识。人才教育+引进、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成果转化。 “区域协调发展” “城乡协调发展”协 调 解决问题地 位 (原因)要求 (做 法)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难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发展(二)贯彻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坚持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绿 色 解决问题地 位 (原因)做 法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难题:“生态环保任重道远”——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开 放 解决问题地 位 (原因)做 法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难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共 享 解决问题地 位 (原因)做 法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要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难题:“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理念 解决问题 原因 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动力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永续发展必要条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乡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不平衡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放型经济;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的关系: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越大——消费水平越低,消费结构不合理。恩格尔系数越小——消费水平越高,消费结构优化。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金额消费总支出金额× 100%=P38 相关链接--恩格尔系数新发展理念时政热词1.创新:科技创新(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管理体制创新、文化创新、思想创新、制度创新等。2.协调:区域——东中西、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3.绿色:新环保法、垃圾分类、塞罕坝精神(治沙)、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生物多样性大会等。4.开放:一带一路、全球治理与中国声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进口博览会、外商投资法等。5.共享:民生问题、公共服务、扶贫攻坚等。A省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发展互联网销售、建立大数据平台,并尝试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销售,产品畅销海内外;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发展绿色产业;在一些贫困乡镇,实行精准扶贫,使原来的贫困镇变成“魅力乡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强与京津两地的合作,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课堂练习结合材料,说明A省的成功做法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1)地位: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2)内在联系: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3、新发展理念的地位和内在联系P38底下相关链接--构建新发展格局内涵: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措施:(1)畅通国内大循环,要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2)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形成全球资源要素强大引力场,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3.1 坚持新发展理念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