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考点分析考点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中华文化发展的伟大转折(1)转折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3)文化发展的引领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1)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2)时代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3.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方针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体内容 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主要目的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1)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2)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3)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4)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5)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1)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3)才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4)才能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考点三: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1)地位: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2)原因: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3)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3.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1)地位: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2)原因: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3)要求完善服务体系 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优秀文化建设 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文化产品供给 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考点四: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1.立足时代之基(1)原因: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的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2)意义: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2.回答时代问题(1)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2)回答时代问题的意义问题地位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社会进步 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 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考点五: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1.文化发展的资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2.具体要求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课题。(2)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3)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4)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考点六:建设文化强国1.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1)文化现状: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2)具体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2.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3.建设文化强国,要提供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1)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2)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3)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4)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风。4.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1)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2)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考点七:坚定文化自信1.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1)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2)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1)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2)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4.当代文化自信的表现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探究1.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方针 双为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展方向 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具体要求 面向现 代化 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并服务于现代化建设面向世界 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取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面向未来 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方向,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具体特征 科学的 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其内在的性质科学民族的 建立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大众的 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发展目的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2.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具体内容 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追求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内在关联的,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考法3.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决定因素 群众基础 由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决定的领导阶级 中国共产党是文化建设的领导者,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社会制度 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文化发展 是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文化规律 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具体意义 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方向战略布局 实现“五位一体”国家总体战略布局,必须发展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强国目标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持,必须加强文化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资源 我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立足自身文化优势,必须践行符合自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考法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要求(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定文化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方向。(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必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法5.文化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地位 原因 要求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1)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 (2)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1)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2)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1)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3)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考法6.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1)文化创造者: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创作了大量的文化作品。(2)文化传承者:人民群众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要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3)文化传播者:人民群众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4)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每个公民都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弘扬者。(5)文化成果受益者: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群众思想文化道德素养是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考法7.文化发展要融通各种资源总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向内看 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向外看 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向前看 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向后看 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考法8.全面认识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原因分析角度 具体内容文化发展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发展 文化反作用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强国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考法9.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要求分析角度 具体内容文化环境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造和剔除落后文化,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价值引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中人的发展 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动社会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领社会风尚,要弘扬科学精神和时代新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化繁荣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发展道路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方向依靠力量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考法10.比较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含义 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如算命、测字等)表现出来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危害 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政策 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练习1.由中央音乐学院进击打击乐团表演的打击乐合奏《玄九天》,以手为槌,鼓面震动,灯光变幻。将西方的旋律乐思、节奏对位与中国传统锣鼓的节奏审美巧妙融合,打破了人们对中国鼓的固有印象,令人拍案叫绝。“立足当代、重在传承、中西融合、时尚大众”是进击打击乐团的创作密码。这给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是( )①推进文化交融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②不能离开优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④文化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当前,我国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初步形成,人们享有的公共文化生活更加便捷。“组团看美展”“打卡图书馆”“夜游博物馆”,到美术馆看展打卡,到图书馆阅读学习,到博物馆听课学艺,越来越成为都市年轻人钟爱的一种新风尚。这种可喜变化有利于( )①提升人们的文化体验,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②开拓新兴文化产业,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提供遵循③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④提高基础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满足居民各种需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表明,传统并非僵化和固定的套子,而是时刻和社会处于相互适应的过程之中。传统塑造国情,当代接续历史。这表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 )①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适应②立足时代,反映时代风貌③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先进文化④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决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气象科学蓬勃发展,现代农业方兴未艾,在急速奔涌的新时代,我们与二十四节气似乎已经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脱钩”。穿梭于城市霓虹中的我们,或许已经很久没有注意到手机日历中关于节气来临的推送,或许要靠着朋友圈的“提醒”,才想起在冬至这天为自己煮一碗饺子。保护二十四节气( )①需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②有利于加深对中华农耕文明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③需要引导民众按照古人原有方式开展生产生活④能够指导农业生产,是维系人们社会生活的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在新的时代征程上,广大文艺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不忘初心,书写新时代的新史诗,礼赞史诗般的新时代。在建党一百周年和抗疫的关键时刻,他们陆续推出《领航》《坚信爱会赢》《闪亮的坐标》等优秀作品,唱响了中国文艺的声音,传递着中国文艺的力量。这启示文艺工作者应该( )A.心系复兴伟业,描绘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恢宏气象B.坚持守正创新,增强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引领C.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舞台中央的中国形象D.坚持弘扬正道,消除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影响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排除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借鉴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排除④。2.答案:B解析:公共文化服务属于文化事业,具有公益属性,文化产业具有营利属性,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是开拓新兴文化产业.②不选。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主要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是为了“满足居民各种需求”,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④错误。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依据传统“时刻和社会处于相互适应的过程之中”可以判断①②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④中“决定性作用”夸大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说法错误。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坚定文化自信。保护二十四节气需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有利于加深对中华农耕文明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①②符合题意。“引导民众按照古人原有方式开展生产生活”说法错误,③排除。民族文化是维系人们社会生活的基础,④排除。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广大文艺工作者书写新时代的新史诗,礼赞史诗般的新时代。他们陆续推出一系列优秀作品,唱响了中国文艺的声音,传递着中国文艺的力量。这启示文艺工作者要心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描绘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恢宏气象,A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增强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引领”说法错误,B排除。我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C排除。“消除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的说法错误,D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