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音乐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音乐 一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有趣的声音世界》单元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组织方式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1 活动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课时信息2 唱歌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大雨和小雨》3 唱歌 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布谷》4 音乐知识“声音的强弱” 第一单元第四课时唱歌《大鼓和小鼓》5 欣赏 第一单元第五课时《青蛙音乐会》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章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引导学生聆听各种声音,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探索声音(音乐)奧秘的兴趣。2.通过模仿学生熟悉的声音,培养对声音(音乐)的感受能力;在教师指导下,用声音表现简单的故事情节。3.学唱与声音有关的歌曲《大雨和小雨》《大鼓和小鼓》,逐步学会运用音乐要素的一“强弱”来表现歌曲。4.学唱歌曲《布谷》,初步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学习正确的演唱姿势,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5.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安静地聆听音乐的习惯;感受音乐情绪,并能随音乐参与表现。(二)教材分析“有趣的声音世界”是小学音乐课的第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声音”来组织的,总共分为五个课时。分别是《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大雨和小雨》《布谷》《大鼓和小鼓》《青蛙音乐会》。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引导学生“倾听”大自然、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使学生对探索声音世界的奥秘产生兴趣。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布谷》《大鼓和小鼓》,用音乐的方式感受、表现生活中的声音。学习音乐知识“声音的强弱”,认识力度记号“f”“p”,知道声音有不同的强弱力度,并能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一一“强弱”更好地表现歌曲。欣赏乐曲《青蛙音乐会》,感受美妙的大自然之音。(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比较活泼好动,孩子们比较喜欢唱歌,能够感受音乐律动美。每个孩子的思想都不成熟,对学校班级的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特长和兴趣爱好,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使学生各方面都有所提高。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一)单元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模仿熟悉的声音。能用声音表现一定的情景故事。(2)认识力度记号“f”“p”,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大雨和小雨》《大鼓和小鼓》。(3)学习四分休止符“0”。学会在节奏、旋律进行中,准确表现出休止符的效果。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搜集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中和自然界中感受各种声音。(2)在音乐创编活动中,充分发挥小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欣赏音乐后,将听后的感受画出来,与美术学科结合,让学生初步体验音乐。(3)通过实践活动“自制小乐器”,将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机整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索聆听各种声音,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探索声音(音乐)奥秘的兴趣。(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增强自信心,扩大音乐视野。(3)制作小乐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二)单元作业目标1.让学生自主搜集“生活中有趣的声音”,学会模仿熟悉的声音,能用声音表现一定的情景故事。2.通过小组合作,为歌曲《大鼓和小鼓》《大雨和小雨》设计强弱不同的力度、动作。感受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强弱”。3.随音乐表现歌曲《布谷》,在四分休止符出做拍手动作。学会准确表现出休止符的效果。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一年级第一单元是小学音乐课的第一个单元,整个单元内容都围绕“声音”来组织编写。在作业设计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布置“研究型”“练习型”“体验型”“活动型”作业,充分挖掘与声音有关的音乐要素。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聆听声音(音乐)的习惯。1.音乐研究型作业。让学生自主搜集“生活中有趣的声音”“布谷鸟”图片,为新课学习做铺垫,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针对一年级学生设计一些稍简单的,方便询问、查找、积累的研究型作业,这样可以使学生消除对作业的恐惧,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在轻松查找问题中得以提高、进步。2.练习型作业。“休止符”“强弱记号”练习,引导学生加强技能学习。音乐课本身是一种技能课,低年级的孩子特别适合这项作业。3.体验型作业。“将欣赏完音乐的感受画出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音乐感悟和体验,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4.活动型作业。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扩大音乐视野,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 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作业设计作业分析让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并模仿。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对声音(音乐)的感受能力。布置音乐研究型作业是在音乐课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尝试布置研究型作业,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体现了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汇报时,大部分都能例举出来,一半的同学能形象的模仿出声音。学生汇报作业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寻找”到的声音组织起来,然后进行分类,分成自然界、动物、人类生活三大类。方式 作业内容 作业完成时间 设计意图生活中哪些物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品会发出声音?你 心理特征,他们对自然界预习作业 听过哪些有趣的声 5-10 分钟 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音?请你模仿出来。 到好奇和有趣,因此我让(比如:风声、雨声、 学生通过自己寻找声音,水声、交通工具的声 模仿声音,让学生从生活音等等。) 中和自然界中感受各种声音,从这一设计活动中获取知识创新能力,并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其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评价设计(含评价标准):能说出哪些物品会发出声音为“合格”,能说出并模仿出声音为“良好”,说出并模仿出两种以上有趣的声音为“优秀”。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评价表姓名: 学生自评 小组评价 评价说明1.说出一样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得☆☆☆作业完成 ☆☆☆☆☆ ☆☆☆☆☆ 2.说出并能模仿出情况 有趣的声音。得☆☆☆☆3. 说出并模仿出两种以上有趣的声音。得☆☆☆☆☆作 业 成 绩 教师结合学生评价总评 ☆☆☆☆☆ 和家长评价进行总评。1第二课时 唱歌《大雨和小雨》作业设计作业分析学习完歌曲之后,创设小组创编动作,用不同的音量和动作表现歌曲。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音乐要素“强弱”来表现歌曲,用音乐的方式感受表现生活中的声音。学生在练习时,能够跟着音乐演唱歌曲,在小组合作中,女生表现较好,能够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还会指导小组成员动作。作业汇报时,大部分同学能用不同的音量和动作表现。方式 作业内容 作业完成时间 设计意图创编舞蹈动作, 学习完歌曲的基础课堂作业 用不同音量和动作 5-10 分钟 上,创编舞蹈动作,边唱表现大雨和小雨。 边表演,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评价设计(含评价标准):参与此项作业的学生可自由分组上台表演展示即为“合格”。参与此项作业的学生可自由分组上台表演展示,表情自然,能用动作和音量表现大雨和小雨。即为“良好”。声音与动作能够融合一体,可以大方的表现,即为“优秀”。唱歌《大雨和小雨》评价表姓名: 学生自评 小组评价 评价说明1.小组合作,能上台作业完成 表现。得☆☆☆情况 ☆☆☆☆☆ ☆☆☆☆☆ 2.说出并能模仿出有趣的声音。得☆☆☆☆3. 说出并模仿出两种以上有趣的声音。得☆☆☆☆☆作业成绩 ☆☆☆☆☆ 教师结合学生评价总评 和他生评价进行总评第三课时 唱歌《布谷》作业设计作业分析唱歌《布谷》设置了前置性作业和课堂作业,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布谷鸟”图片,让学生观察“布谷鸟”的形态,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本课学生第一次认识四分休止符,要让学生理解四分休止符停一拍,设置练习型作业,之后通过活动作业准确演唱带有休止符的小节。学生在汇报作业时,非常开心的展示“布谷鸟”图片,有的同学还能说出“布谷鸟”的形态、叫声等。2方式 作业内容 作业完成时间 设计意图搜集“布谷鸟”图片预习作业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5-8 分钟 身心特点,让学生课前自主搜集“布谷鸟”的图片,在课上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学习认识新 理解和表现四分休课堂作业 朋 友 四分 休 止 符 5-10 分钟 止符是本课的重难点,通“0”。0( )分音 过创设练习性作业和活符停( )拍。 动作业,在理解的基础上2.演唱歌曲,在 表现歌曲,循序渐进的解休止符处拍手。 决重难点。评价设计(含评价标准): “布谷鸟”图片搜集到一张即为“合格”,“布谷鸟”图片搜集到一张,能正确演唱歌曲即为“良好”。“布谷鸟”图片搜集到一张,能正确演唱歌曲,在休止符处正确拍手,即为“优秀”。唱歌《布谷》评价表姓名: 学生自评 小组评价 评价说明1.“布谷鸟”图片搜作业完成 集到一张。得☆☆☆情况 ☆☆☆☆☆ ☆☆☆☆☆ 2.“布谷鸟”图片搜集到一张,能正确演唱歌曲。得☆☆☆☆3.“布谷鸟”图片搜集到一张,能正确演唱歌曲,在休止符处正确拍手。得☆☆☆☆☆作业成绩 ☆☆☆☆☆ 教师结合学生评价总评 和他生评价进行总评。3第四课时 知识“声音的强弱”、唱歌《大鼓和小鼓》作业设计作业分析作业设计时,结合音乐知识“声音的强弱”与歌曲《大鼓和小鼓》串联起来。首先学习音乐知识“声音的强弱”,知道“f”表示强,“p”表示弱。之后创设活动作业,小组合作为歌曲《大鼓和小鼓》设计强弱不同的力度,学生在汇报作业时,能够认识力度记号“f”“p” ,小组合作时,成员们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很多小组表现很好,指导在唱“小鼓”时力度弱,“大鼓”力度强。有的组在此基础上还创编了舞蹈动作。方式 作业内容 作业完成时间 设计意图1.力度记号“f”表示( )“p”表示 认识力度记号,小组( )。 合作为歌曲设计强弱不课堂作业 2. 小组合作为 5-8 分钟 同的力度,并能运用音乐歌曲《大鼓和小鼓》 基本要素——“强弱”更设计强弱不同的力 好地表现歌曲。度,试试那种强弱力度更适合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评价设计(含评价标准):能正确认识力度记号即为“合格”。认识力度记号,小组合作表现歌曲即为“良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即为“优秀”。知识“声音的强弱”、唱歌《大鼓和小鼓》评价表姓名: 学生自评 小组评价 评价说明1.认识力度记号,得☆☆☆☆☆☆☆☆ ☆☆☆☆☆ 2.认识力度记号,小作业完成 组合作表现歌曲。得☆☆情况 ☆☆3.认识力度记号,小组合作表现歌曲,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得☆☆☆☆☆作业成绩 教师结合学生评价总评 ☆☆☆☆☆ 和他生评价进行总评。4第五课时 欣赏《青蛙音乐会》作业分析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体验型的作业,将自己欣赏完的感受画出来。将音乐与美术学科有效结合,可以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加深孩子的音乐感受,增加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兴趣很大。看得出学生们很喜欢画画,很多同学画的很好。方式 作业内容 作业完成时间 设计意图欣赏完《青蛙音乐会》,你联想到了什么?把你欣赏完 10-15 分钟 作业反馈的形式不课堂作业 的感受画出来。 拘一格,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反馈,与美术学科融合,加强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评价设计(含评价标准):安静聆听音乐即为“合格”,安静聆听音乐,拿起画笔动手作画。即为“良好”。拿起画笔动手作画,颜色鲜艳,内容丰富即为“优秀”。欣赏《青蛙音乐会》评价表姓名: 学生自评 小组评价 评价说明1.能安静聆听音乐。作业完成 得☆☆情况 ☆☆☆☆☆ ☆☆☆☆☆ 2.安静聆听音乐,拿起画笔动手作画。得☆☆☆☆3.安静聆听音乐,拿起画笔动手作画,颜色鲜艳,内容丰富。得☆☆☆☆☆作业成绩 教师结合学生评价总评 ☆☆☆☆☆ 和家长评价进行总评。5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作业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有趣的声音世界”,创设实践活动——自制小型乐器,与本单元主题有机结合。奥尔夫曾说:“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自娱自乐的音乐家,我们的教育应以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学生完成作业时,学生们“手脑相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沙锤”“鼓” “拨浪鼓”等简易乐器,“班级音乐会”时,学生们小组合作将自制乐器为本单元学习的歌曲伴奏,边唱边表演,效果很好。方式 作业内容 作业完成时间 设计意图自制乐器快乐预习作业 多 10-15 分钟(用废旧物品动手 利用废旧物品自制制作小乐器) 乐器并用于音乐演奏中,让这次作业具有实际意义,实践意义。6班级 小组合作,用自音乐会 制打击乐器为本单 5-8 分钟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元所学歌曲伴奏。 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评价设计(含评价标准): 自制乐器可以发出声音即为“合格”,自制乐器可以发出声音,外表美观大方即为“良好”。自制乐器可以发出声音,外表美观大方,能自信大方的与小组成员展示即为“优秀”。单元质量检测 评价表姓名: 学生自评 小组评价 评价说明1.自制乐器可以发出声音。得☆☆☆作业完成 ☆☆☆☆☆ ☆☆☆☆☆ 2.自制乐器可以发情况 出声音,外表美观大方。得☆☆☆☆3. 自制乐器可以发出声音,外表美观大方,能自信大方的与小组成员展示,为本单元所学歌曲伴奏。得☆☆☆☆☆作业成绩 ☆☆☆☆☆ 教师结合学生评价总评 和他生评价进行总评。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