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导学案 1.3地球的历史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球历史:约有46亿年,经历过多次火山喷发、板块碰撞。2.主要认识途径:研究__。3.地层与化石(1)地层: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2)沉积岩地层特点①具有明显的__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②常含有化石。(3)化石:生物的遗体或者遗迹。(4)化石分布规律①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②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5)研究意义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科学家发现了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并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____。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早现明显的阶段性。4.地质年代表(1)概念:根据地层顺序、____、岩石年龄等,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2)地质年代表示意冥古宙 太古宙 远古宙 显生宙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4600 541 252 66 2.6距今时间/百万年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地质年代: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2)演变历程海陆格局 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生物演化 冥古宙 只有一些有机质太古宙 出现了__等原核生物元古宙 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地质矿产 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2.古生代(1)地质年代:距今5.41亿年~2.52亿年,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其中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2)演变历程海陆格局 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____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生物演化 早古生代 寒武纪 ①植物:出现低等植物;②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 泥盆纪 ①植物:蕨类植物繁盛;②动物:__动物时代(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石炭纪二叠纪地质矿产 蕨类植物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3)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3.中生代(1)地质年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2)演变历程海陆格局 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生物演化 三叠纪 ①植物:裸子植物极度兴盛②动物:爬行动物盛行;中后期,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侏罗纪白垩纪地质矿产 主要的成煤期(3)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4.新生代(1)时间:距今6600万年至今(2)演变历程海陆格局 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生物演化 古近纪 ①植物:被子植物高度繁盛②动物: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新近纪第四纪气候变化 第四纪时期,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素养生成探究任务一 地层、化石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材料一 珊瑚礁是指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珊瑚礁。珊瑚一般要生长在水温22~30 ℃且有一定盐度的海水中,同时其光合作用还要求有充分的光照。 思考1:你知道珊瑚虫属于哪一个时期的代表动物吗?思考2:我国地质和古生物科技工作者,曾多次在喜马拉雅山山坡上找到珊瑚化石,请由此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古地理环境。归纳总结1.岩层及其形成时的地表环境岩层类型 指示环境页岩 净水环境石灰岩 浅海环境红色岩层 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 还原环境含煤地层 湿热茂密的森林环境2.化石及其形成时的地表环境化石类型 指示环境珊瑚化石 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破碎的贝壳化石 滨海环境三叶虫化石 海洋环境探究任务二 地球的演化历程材料一 在地质时期,地球表面经历过几次大冰期气候,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相隔2亿~3亿年,为大间冰期。读图,完成相关任务。思考1:在图中标出几次大冰期,并大体估算其持续时间。思考2: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据图推测,当时的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 思考3:据图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归纳总结1.海陆的演变①前寒武纪,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现,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②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联合古陆。③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④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2.大气层的演变①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②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③演变原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3.生物的演化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生物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生物的演化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特征。4.主要成矿期①前寒武纪,重要的金属矿藏成矿时期。②晚古生代,重要的成煤期。③中生代,主要的成煤期。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判读典型例题在地质时期,地球表面经历过几次冰期气候,气温低且持续时间长的为大冰期,次之为小冰期。大冰期之间相隔2亿~3亿年,为大间冰期。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材料二:下图为地质时期气候化图。(1)说出三次大冰期出现的地质时期。(2)据图推测地质历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的气候特点。(3)分析石炭纪早期形成煤炭的原因。一、选择题如图示意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材料,新生代第三纪初期的气候特点应该是(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2.在石炭纪向二叠纪过渡时期( )A.被子植物极其繁盛 B.大陆冰川面积较广C.海平面略高于现代 D.喜马拉雅山脉形成3.图中化石对应生物生存的地质时期被称为( )A.爬行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C.海生无脊推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A.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 B.恐龙化石-前寒武纪C.甲化石-新生代 D.三叶虫化石-古生代5.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演化特点是( )A.藻类化石-重要的成矿时期B.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C.鸟类化石-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造山运动地质历史上的元古宙(距今25亿年—5.41亿年)时期,低等原核生物——蓝细菌大爆发。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细菌需要移动到表层来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下面图1示意在安徽宿州发现的元古宙的叠层石,图2示意澳大利亚西部沙克湾现存的叠层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下列地质事件中,在叠层石形成后最先发生的是( )A.鱼类出现 B.联合古陆解体 C.被子植物出现 D.鸟类出现7.地球原始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为主。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原始大气成分开始改变。这表明( )A.地球原始大气的形成与生物有关 B.大气决定了地球上生物的形成与演化C.生物与生存环境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D.生物主导了地理环境整体发展变化二、综合题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植物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期间撤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当孢粉离开母体撒落在地面,就会被一层层地掩埋在土层或泥炭层中。孢粉数量巨大(例如,一棵山毛榉树一年可撤出4亿粒花粉),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一部分孢粉可长期存留下来。因而,可根据孢粉的形态来判别母体植物的种属,这成为推测地质时期植被及其相应气候的依据。(1)在我国辽宁南部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桦属花粉占优势,而现在桦木林已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早植物。据此分析我国辽宁南部近8000~10000年来气候的大致变化情况。(2)为什么说,孢粉化石对于恢复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具有重要价值 8.读“岩层与化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点3缺失B岩层,有可能是当时地点3发生了地壳 (抬升/下沉)。(2)若地点1的C岩层含有煤炭,则C地层形成时期,当地的古地理环境为 (温暖湿润/寒冷干燥)。(3)若A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鱼类化石,但没有发现爬行动物化石,则该地层很有可能形成于地质年代中的 代。(4)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分是 、 。9.两位探险家在加拿大发现了位于蒙特利尔熙攘街道之下,延伸好几百米的巨大地下通道,其形成时期可追溯到1.5万年前至地球最后一次冰期。发现该洞穴的Luc Le Blanc表示“洞穴的墙壁颇似乳脂软糖和巧克力;有褐色、深褐色、还有赭色,地下洞穴太美了”。(1)该洞穴形成的时代,地球上气候比之前有何变化?(2)第四纪冰期形成地质时代是哪个?海平面如何变化?(3)冰期时代对大陆间生物交换有何影响?10.①红色岩层 A还原环境②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 B氧化环境③古生代 C哺乳动物、被子植物大发展④中生代 D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⑤新生代 E蕨类植物繁生F恐龙时代G始祖鸟① ,② ,③ ,④ ,⑤ 。素养培基答案一、地层 层理 古地理环境 生物演化阶段二、蓝细菌 海陆格局脊椎素养生成答案探究任务一(1)古生代早期。(2)在喜马拉雅山地区没有隆起之前,曾为温暖浅海环境,后来由于地壳的运动,海洋变为陆地。探究任务二(1)3次,震旦纪、石炭一二叠纪、第四纪,如图:分别发生在距今6亿年、2亿~3亿年、200万年。(2)古生代末期气候:冷湿;中生代末期气候:暖干。(3)气候冷暖干湿交替;第四纪以来寒冷期长,整个地质时期温暖期较长。素养提升答案(1)震旦纪石炭纪-二叠纪第四纪。(2)古生代末期气候寒冷潮湿,中生代末期干燥炎热。(3)气候温暖湿润,蕨类植物繁盛,森林广布。素养巩固答案1.C 2.B 3.A 4.D 5.B 6.A 7.C8.(1)根据桦树生长习性的特征喜冷耐旱,再结合对其泥炭层的分析,其距今10000~8000年分布在我国辽宁南部,现在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附近,纬度向高纬推进,说明辽宁南部的环境已经不适合它生存。距今10000~8000年辽宁南部气候由寒冷干燥变得温暖湿润。(2)通过孢粉化石,人们能判断出地质年代的植被类型和植被数量的多少,从而分析出当时的气候特征和古地理环境。9.(1)抬升(2)温暖湿润(3)古生(4) 古38.(1)冰期来临时代,气候变冷。(2)新生代。陆地冰川面积增大,海平面下降100多米。(3)由于许多大陆间大陆架变为陆地,从而利于大陆间人和动物迁移和交换。生代 中生代10. B A DE FG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