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3 制取氧气 2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3 制取氧气 2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催化剂
课时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催化剂
素养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展示】老师展示鱼缸中小鱼的图片 【提出问题】 1.我家的小鱼怎么了 2.怎样给小鱼补充氧气 3.实验室如何制氧气 学生兴趣高涨,认真观察,分析得出,小鱼缺氧了 换水、充氧(培养浮游植物、开启增氧设备)、撒增氧剂、解毒剂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作出猜想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带领学生进入新课情境
讨论交流推进新课 【提问】 1.实验室可以用给鱼缸增氧的方法制取氧气吗 2.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可以制氧气 3.以上这些方法适合在实验室制氧气吗?为什么 【总结】在老师的帮助下统一观点,明确反应原理 1.这种物质必须是含氧化合物 2.这种含氧化合物是较不稳定的,在加热时容易分解,放出氧气 3.这种含氧化合物里含氧的量比较高,能分解放出较多氧气【讲解】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讨论分析出两种方法不可以的原因回顾拉瓦锡实验中氧化汞加强热制取氧气、电解水制取氧气等方法,讨论分析原因,得出也不适合 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灵活学知识的能力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便于学生思路清晰,系统掌握
活动探究 【过渡】在实验室里,还通常采用5%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可制取氧气呢 【演示】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放有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2.往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绿豆大的二氧化锰,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 3.待上面实验2结束后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分析讨论】 实验1和实验2中木条是否复燃,原因是什么 实验3的重复实验中,反应后的二氧化锰有无变化综合实验现象,你认为二氧化锰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归纳总结】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特点是:一改变,二不变。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 仔细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观察和用准确的化学语言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在形成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化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拓展延伸 【追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小结】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区别: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 理解记忆 思考、分析 通过对比来理解分解反应
课堂小结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 思考总结 培养学生善于 总结的习惯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催化剂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3)过氧化氢 水+氧气。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
4.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表示:AB→A+B+···
第2课时 实验室制取氧气 氧气的工业制法
课时 实验室制取氧气 氧气的工业制法
素养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3.通过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取物质的一般方法 4.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重点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启发提问引导探索 【引入】上面我们只是知道了制取氧气的原理,现在我们就利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引导探索】 制取氧气需要些什么仪器?应如何来组装这些仪器 (提醒: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以及收集气体的原理等来确定) 学生讨论、分析并画出示意图 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设计装置 【引导探索】 根据你们的讨论结果,把你们所画的示意图与教材中的图2-17、2-18对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为什么 【提示】注意事项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导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3.铁夹的位置在试管中上部 4.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对比、分析、探讨原因 学会观察图示是一种基本观察能力,利用“找不同”的方式更能加深印象
实验探究 【过渡】下面我们来看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思考问题】 1.实验步骤是怎样的 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刚开始产生气泡时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 4.实验最后应怎样操作?最后两步能颠倒吗?为什么 【演示】老师演示“实验2-5”,边演示边讲解 (1)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仪器装置 (2)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排气处,以带火星的 木条是否复燃来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不是氧气 (3)收集方法: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氧气不易溶于水,采用 排水法收集 (4)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若木条复 燃,则证明已收集满 学生认真倾听,师生共同分析:仪器装置的选择、收集方法、检验、验满的方法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探究 【过渡】氧气的制法有很多,若要得到大量纯净的氧气,有什 么办法呢? 【讲述】获取大量的氧气,常采用工业制法,过程如下。 【提问】 1.工业制氧的原理是什么 2.工业制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小结】 1.由于氮气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所以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气了 2.工业制氧的整个过程都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阅读教材P40“资料卡片” 积极思考,讨论交流 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的原理和过程
课堂小结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 思考总结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 的习惯
实验室制取氧气 氧气的工业制法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加热
(2)实验装置:
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
②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
(3)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4)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5)验满方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是否复燃
2.氧气的工业制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