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一、知识回顾1、电荷的__________形成电流。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1)要与被测用电器______。(2)要从_________流入,从________流出。(3)要选择_______的量程。(4)________(可以或不可以)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定向移动串联正接线柱负接线柱合适不可以二、交流探究问题1:电荷是在杂乱无章地运动的,怎样才能变成定向运动从而形成电流?水位差 电位差 电压类比法小涡轮抽水机阀门结论1:电流的形成是因为电路中有电压,电源就是提供电压的装置。问题2:当某一用电器的电压变大时,会对流经它的电流产生影响吗?L1结论2:当从一节电池换成两节时,电压变____,灯泡变_______,说明流经它的电流越_____。大亮大1、电压:______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在物理学中,电压用___表示,单位是_____,符号为___,电压的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他们的进制关系是1V=__kV=_____mV。电源U伏特VkVmV10-31032、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_______。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____________。家庭电路的电压为______。1.5V不高于36V220V问题3:电压的符号、单位是什么?有哪些常见电压?要求:师友自学课本P56页内容反馈练习一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有电源电路中一定有电流。( )2、家庭电路为低压电路,所以家庭电路对人来说是安全的。( )3、120V=_____kV=__________mV0.121.2×105问题4:电压表怎么读数?实验室中电压用_______测量,电路符号为_____。学法是_______法。它有___个量程,分别为______和______。分度值分别为______和______。电压表模型0-15V0-3V0.1V0.5V两反馈练习二 两个表的读数各是多少?问题5:电压表如何用?要求:师友自学课本P57页内容电压表说明书(1)电压表要与被测用电器_____联。(2)电流要_____接线柱进,______接线柱出。(3)要选择合适的____。(4)________(可不可以)将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搜集到的关于电压表使用的信息是:并正负量程可以思考1:说明书告诉我们,电压表应与被测用电器并联。串联为什么不可以?思考2:说明书告诉我们电流应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若接反会造成什么后果?思考3:如果不知道电压值,该如何操作?如果大约是5V,应选哪个量程?如果知道大约是3V以下,分别用两个量程测出电压,你发现哪个量程更精确?思考4:在量程合适情况下,电压表可否直接接电源两端?思考1:说明书告诉我们,电压表应与被测用电器并联。串联为什么不可以?结论1:如果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则用电器不工作,从而反证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并联。思考2:说明书告诉我们电流应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若接反会造成什么后果?结论2:电流应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否则会造成指针反向偏转,可能会打弯指针,从而反证须“+”进“-”出。思考3:如果不知道电压值,该如何操作?如果大约是5V,应选哪个量程?请分别用两个量程测小灯泡的电压,记录数据,会发现哪个更精确?结论3:若不知道电压值,要用大量程试触。若知道电压值,要保证所测电压小于量程,而且小量程测量结果更准确。用3V量程测量值U/V用15V量程测量值U/V思考4:在量程合适情况下,电压表可否直接接电源两端?结论4:电压表可以接在电源两端,并测出电源电压。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1)要与被测用电器串联。(2)要“+”进“-”出。(3)要选择合适的量程。(4)不可以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电压表的使用规则是:(1)要与被测用电器并联。(2)要“+”进“-”出。(3)要选择合适的量程。(4)可以将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学法:比较法电压表与电流表使用方法对比自我介绍:我是电压表(电流表)反馈练习三如图所示为用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图 A B. 图 BC.图 C D.图 DD三、总结归纳1、知识点:2、学法:⑴电压⑵电压表的使用类比法、模型法、反证法、比较法问题5:当电路中只有一个用电器时,用电器电压与电源电压有什么关系?结论5:当电路中只有一个用电器时,用电器电压与电源电压相等?友情提示: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就是并联在谁的两端,或者说“抱”在谁的两端。四、课堂检测L1和L2是串联,电流表测量L1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L2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连接实物 。西红柿汁液探究课题:1、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大小与水果种类的关系2、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大小与水果的甜度、酸度的关系3、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大小与金属种类的关系4、电流大小与西红柿汁液浓度的关系五、布置作业电荷因为有了动力便大踏步向前,我们因为有了动力便将战无不胜。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