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4.4光的折射课件 (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物理4.4光的折射课件 (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光的折射

课前翻转
学生课前实验展示
温故知新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同种均匀介质
思考:
如果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知识点一
光的折射
学生活动:
让光发生折射
定义: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类比—模仿
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
入射角
折射角
反馈练习一
补充完整光路图的各部分名称
玻璃
入射
折射
入射
折射

知识点二
光的折射规律
学生活动:
回顾光的反射的特点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反射规律
(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
(3)两角相等
(4)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规律
(1)三线是否共面?
(2)两线是否分居?
(3)两角是否相等?
(4)光路是否可逆?
探究一、二
类比—模仿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如何探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如何探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分居法线两侧?
结论: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在同一平面内。
小组讨论、探究
友情提示:
激光笔不能照射人眼。
结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探究三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类比—模仿
如何探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玻璃
探究三
探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友情提示:
激光笔不能照射人眼。
实验步骤
(1)将一束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记录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
(2)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实验。

入射角 折射角
玻璃
入射角 折射角
30°
40°
50°
60°
A组:空气进入玻璃 B组:玻璃进入空气
入射角 折射角
10°
20°
30°
40°
结论:
(1)当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折射光线__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
(2)入射角增加,折射角_______。
增大
结论:
(1)当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折射光线_______法线,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
(3)入射角增加,折射角_______。
靠近
小于
远离
小于
增大
空气中的角大
玻璃
探究四
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类比—模仿
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
结论: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
(1)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它介质中时:
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玻璃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
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规律
反馈练习二
1. 下列折射光路图中,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是(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都会改变
B.光从玻璃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
C.光在水面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一定偏向法线
D. 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中时,折射角为0°
B
D
趣味游戏—叉鱼比赛
讨论:怎样才能叉到鱼
来自鱼的光从_______进入_______,
折射光线_______法线,
人眼逆着折射光,看到的是鱼变浅的虚像,
真正的鱼在像的_______(上/下)方。

空气
远离


知识点三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为什么筷子看起来向上折断?
生活中折射现象
海市蜃楼
反馈练习三
1.四种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灵山湾海上的海市蜃楼 B.鸟巢在水中的倒影
C.水碗中的筷子向上“弯折” D.池水看起来变“浅”了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了美丽的江南风光,诗人看到的日出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了_________ 而形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地平线 ________(选填“以下”或“以上”)。
B
折射
以下

思维导图
光的折射
概念
光的折射规律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全反射
小花的颜色为什么消失?
达标检测
1.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角( )
A.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B.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C.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2.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3.潜水员从水里往岸上看时,看到的楼比实际的楼要高,原因是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_________现象,折射光线向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 法线方向偏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看到楼变高的_________像。
C
B
折射
靠近

课后作业
书面作业:完成学案相应层次的题目
拓展作业:两个任务选择一个完成:
(1)运用所学知识,动手亲自实现“海市蜃楼”现象。
(2)了解生活中关于折射、全反射的应用或先进科技,完成一篇实践报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