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声现象》课题 认识声现象学情分析 思维方面:能够基本的思维逻辑,但还不够丰富。 能力方面:初二的学生对探究充满了兴趣,但还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进行支撑 知识方面:通过数学学习,有简单的单位换算及计算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人的发声和听力范围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常识及演示实验知道物体振动发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活当中声音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声音感知世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教学难点 声音的接收和传播所需要的介质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归纳总结、交流讨论教学媒 体 实验器材多媒体 PPT、激光笔【新课教学】 环节一:【明确教学目标】 (1)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 (2)声音的接收和传播所需要的介质 环节二:【声源】 活动:请同学们演示你能发出的声音 产生这些声音的共同点是什么? 音叉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声音的产生是物体的振动 实验器材:音叉、乒乓球、细线、铁架台、小锤 实验过程:将乒乓球静止悬挂在铁架台上,并靠 近音叉,用小锤敲击音叉时,听到音 叉发出声音,乒乓球被弹开。 实验方法:转换法 如图,将乒乓球用细线绑住靠近音叉,敲击音叉时可以观察到 ,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 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归纳总结: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不代表声音停止。 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注:注:一个能发声的物体,没有发声,也不能叫做声源 风声 气体振动发出声音 水流声 液体振动发出声音 鼓声 固体振动发出声音 总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因此都可以作为声源。 常见乐器的发声部位: ①鼓、锣等敲打乐器依靠鼓面或锣面的振动发声(固体) ②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是依靠 弦的振动发声(固体) ③竖笛、长笛等管乐器是依靠空气柱振 动发声(气体) 例:①敲击水杯时声源是什么? ②对杯子口向里吹气时声源是什么? 例:超市开业,门口敲锣打鼓的,非常热闹。以下有关锣、鼓的发声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没有敲动锣鼓,它们也是声源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例:同学们五四表演敲鼓,当他们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产生这样情况的原因是( ) A.手阻止声音的传播 B.鼓面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环节三:【声的传播】 问:我们可以听到声音,那声音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呢? 雨天水面上泛起片片涟漪,以水波的形式传递到远处 声波:声音在物质中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音的传播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 问:声音又是如何传向远方的呢? ①一个同学敲桌子,另一个同学在桌子的另一侧贴耳听 现象:听到明显的敲桌子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②用水槽装适量的水,将两块石头放入水中敲打现象:听到清晰的石头碰撞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③在教室上课时,同学们能够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现象: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 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总结:①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声音的介质 ②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问:宇航员们在太空中是利用什么沟通的呢? 将正在响的闹钟放在密闭容器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其中声音的变化,再向容器中慢慢充入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现象:空气抽出,声音变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充入空气,随着空气增多,声音变大 说明:真空无法传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问:宇航员们在太空中属于真空状态,无法利用介质传声,那他们如何建立沟通呢? 电磁波,光的一种,传播不需要介质 例:用小锤将音叉敲响,然后将音叉靠近水面,会将水面激起水花这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过程中我们会听到音叉的声音,这个声音是靠 传播的 例:1、钓鱼的时候要安静,怕把鱼儿吓跑了是因为? 2、怕隔墙有耳是因为? 我们可以利用声波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吗? 环节四:【声速】 声速:声传播的距离和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声速。 声速的影响因素:介质种类,不同介质中,声速一般不同,一般情况下v固体>v液体>v气体 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速的影响因素: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在北宋时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这样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由于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 (填“快”或“慢”)的缘故。 例:在百米赛跑时,裁判在一头鸣枪,为何先看到枪口的烟,再听到枪声? 看到烟是利用了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听到枪声,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先看到闪电,再听到打雷也是这个原因 例:在雷雨交加的夜晚,小红在房间内看见闪电后,5s听到雷声。求闪电位置与小红相隔的距离。 例:以下几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酒精 B、钢铁 C、空气 D、可乐 在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起跑枪声才开始计时,当运动员到达终点时,计时员秒表的读数为12.19秒,与运动员准确成绩最接近的是(设此时 声速为340 m/s)( ) A.12.19秒 B.12.53秒 C.11.90秒 D.12.48秒 环节五【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人也可以成为声源,那你知道我们发声的地方在哪里吗? 人发声的地方在声带,通过声带振动发声。 问:我们又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频率: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频率。单位:赫兹,简称“赫” ,符号“Hz” 超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 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 人耳的听声范围: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 低于20Hz的声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1)声源振动产生声音 (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3)听觉正常 (4)声音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注: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例: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对于声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下课时同学们的交流声的声音是由声带振 动产生的 B.次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在任何时候传播速度一样大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环节六【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