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教案

资源简介

7 荷叶·母亲
一、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2.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3.体验人间亲情,感受美的熏陶,培养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美好的母子情。
难点: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课前导入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荷叶·母亲》。
四、知识链接
1.作者。
冰心: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在她的《繁星》《春水》等许多作品都表现了对“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
2.散文诗
散文诗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五、积累词语
1.重点字
匿笑(nì) 沐浴(mù) 姊妹(zǐ) 并蒂(dì)
菡萏(hàn dàn) 祷告(dǎo) 梗(gěng) 荫蔽(yīn bì)
徘徊( pái huái) 攲斜(qī) 慈怜(cí)
2.重点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攲斜:倾斜,歪斜。
慈怜:慈爱怜惜。
荫蔽:(枝叶)遮蔽。目标学习一:品读文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舒缓、柔和的语调,带着浓浓的情感朗读课文。
2.点明文章主旨的是哪一句?其表达方式是什么?
明确: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表达方式:抒情、议论。
3.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明确: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4.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明确:送莲(第一自然段)——忆莲(第二、三自然段)——看莲(第四至七自然段)——悟莲(第八、九自然段)
目标学习二:深刻理解课文
1.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天气、红莲的情形是怎样的?完成下面表格。
天气情况 红莲的样子
一看红莲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开满了,亭亭玉立
二看红莲 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 左右攲斜,无依无靠
三看红莲 雨势并不减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样有什么作用?
明确: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荫蔽下的幸福。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明确:“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4. 全文的文眼是什么?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5. 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暗指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和坎坷磨难
6. 作者由雨打红莲,荷叶护莲,触景生情,联想到母亲呵护子女。这是
寄情于物、借物喻人、借景抒情 的写法。
目标导学三:重点语句
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依恋。
目标导学四:写作特点
1.托物言情,联想、想象丰富。
写雨中荷叶遮蔽莲花,作者受到触动产生联想,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托莲花抒真情,表达了对母亲爱护儿女的感激之情,
2.语言质朴平实,宁静淡远。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述了雷雨之日的一朵红莲被雨打得左右鼓斜,红莲旁的一个大荷叶倾侧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平实中蕴含真情,让人回味无穷。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1. 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没有采用直白简单的灌输法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感知,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
2. 但这节课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自主学习时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缺少教师有效的引领,使时间上前松后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这一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