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素养目标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素养目标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1课时 常用仪器 药品的取用
课时 常用仪器 药品的取用
素养目标 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 2.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及仪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 4.能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
教学难点 1.量筒和滴管的使用 2.让学生认识对遵守实验室规则及实验规范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引入】我们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而进行实验就必须要走进化学实验室,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去看一看这个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去领略它的神秘风采 【过渡】多媒体展示化学实验室的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它们是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同学们知道实验室要遵循哪些规则吗 【投影展示】化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图片 认真倾听 让学生了解到违反操作规范的不良后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阅读教材 【过渡】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8的资料卡片并指导学生认识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强调】不要轻视这些规则,因为它们将是你们安全地进行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的保证 【板书】一、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处理原则 观看、认真倾听,交流 承上启下
仪器展示 【展示】教师展示常用仪器,逐一介绍其名称、性能、用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观看、认真倾听、交流 认识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为基本操作的讲解做准备
探究活动1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几种最基本的实验操作 【板书】二、实验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大理石、碳酸钠 【提问】 ①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②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演示】取用固体药品,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小结】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药匙):“一斜、二送、三直立” 结合教材 P19内容,思考交流,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学生认真倾听,仔细观察 由实物引出实际问题,便于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将问题解决。学生自己能看懂学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演示,学生再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规范操作
探究活动2 【展示药品】稀盐酸 【提问】结合生活经验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而不滴洒【板书】2、液体药品的取用 【演示并讨论】教材P19的4个讨论问题 【小结】瓶塞要倒放;标签朝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稍稍倾斜;缓缓倒入;盖紧瓶塞;试剂放回原处 【提问】当我们需要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应如何操作呢? 【演示】量筒量取液体的正确操作 【小结】量筒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 (2)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讨论】量筒量取液体时,采用仰视、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小结】 (1)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2)若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提出问题】 1.取少量的液体应用什么仪器 2.使用胶头滴管有什么注意事项 学生阅读教材P20,了解滴管的使用方法 【演示】用滴管取液体 【小结】挤压胶头吸液体;试管、滴管均垂直;悬空上方滴液体;用完滴管即冲洗;滴瓶滴管不要洗 思考交流,完成问题讨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交流讨论 认真思考,交流讨论 阅读、思考、交流讨论 从生活实际出发,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 思考总结 培养学生善于总 结的习惯
常用仪器 药品的取用
一、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处理原则
二、实验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固体状态 所需仪器 操作要点 规范操作的原因
块状 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竖” 防止试管底部破裂
粉末状 药匙或纸槽 “一斜、二送、三直立” 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和试管壁上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倾倒法取用较多量液体药品时的操作要点:“塞倒放、口挨口、签向手、要放回”
(2)滴管是用来吸取少量液体的操作要点:“排气、吸液、竖直、悬空”
(3)量筒的使用(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①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②若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与洗涂
课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素养目标 1.了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会正确地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通过几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加深对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有关物质性质的认识 3.知道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的基本保障,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物质的加热 2.连接仪器和仪器的洗涤
教学难点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物质的加热 2.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引入】在生活中,烧水做饭和洗刷碗碟是很平常的事,一般来说,这些活动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但是如果在实验室给物质加热或者洗涤仪器,要求就非常严格,操作不当不仅实验无法成功,更有可能带来危险,那么,在实验室我们应该如何给物质加热和洗涤仪器呢 【过渡】实验室中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仪器是酒精灯 倾听、思考 导入新课
活动探究1 【提出问题】 1.怎样点燃和熄灭酒精灯 2.使用酒精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3.观察酒精灯的火焰。应用哪层给物质加热 阅读教材P20相关内容 【演示】实验1-5 【小结】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二检查、三禁止、一处理” (2)酒精灯的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提出问题】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要注意哪几点呢?(教材P21关于给物质加热的5个注意问题) 【演示】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小结】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②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③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④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⑤加热固体药品时,药品应平铺在干燥的试管底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液体药品时,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阅读教材P20~21的相关内容,交流总结阅读 观察、记忆 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进而掌握酒精灯的使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分析归纳的能力
拓展延伸 请学生动手完成实验1-6,仔细观察现象,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动手操作 对前面学习的操作进行综合练习、巩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活动探究2 【过渡】正确连接仪器装置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阅读教材P22相关内容,总结连接仪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小结】 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中: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②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③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演示】实验1-7,引导学生归纳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小结】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形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阅读、交流观察记忆、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活动探究3 【过渡】完成实验后,我们首先应该把用过的仪器洗净。否则下次使用时会影响实验效果 【提出问题】 1.做实验用过的玻璃仪器为什么要洗涤 2.如何洗涤试管 3.怎样判断玻璃仪器已洗净 【演示】用正确方法洗涤试管 【小结】 (1)试管的洗涤方法是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后再倒掉,重复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2)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3)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指定的地方 阅读教材P22~P23后交流总结,回答问题观察 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归纳回顾 指导学生总结回顾本节课内容 思考总结 培养学生善于 总结的习惯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一、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2.给物质加热:用外焰加热,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先预热,后集中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二、仪器的连接
1.玻璃管与胶皮管连接的方法:润湿→插入
2.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的方法:润湿→转动
3.橡皮塞塞入容器口的方法:转动塞进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握”→“气泡”→“松”
三、洗涤玻璃仪器
洗涤方法:用试管刷刷洗→转动或上下移动
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