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让学生自主参加到探究实验中,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及概括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及灭火原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素养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重点】控制变量法及实验结论的推导【教学难点】实验的规范操作【教学准备】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剪刀、水等。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了燃烧的一些相关知识,可能大家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层次上,今天让我们一起亲自动手,用实验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二、推进新课燃烧的条件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可观察到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起来了,而蘸水的棉花没有燃烧。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2.(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可观察到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都可以燃烧。(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将薄铜片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的中部,可观察到:刚开始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都没有燃烧,一段时间后,滤纸片燃烧起来,而此时乒乓球碎片没有燃烧。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3.点燃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不留空隙,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氧气(或空气)。三、课堂检测教师引导学生做《状元导练》P81“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四、课堂小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燃烧的条件,并自己设计了实验方案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或空气),从而巩固了对燃烧三个条件的认识: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燃烧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3)氧气(或空气)本实验是对前面所学的燃烧的条件的复习与探究,学生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比较容易归纳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从而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求知的欲望。教师在讲解实验条件时,要注意强调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