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教案)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能够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根据物质的用途判断应用的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3.素养目标
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是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
根据物质的用途,判断该用途应用的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
一集气瓶氧气 一集气瓶二氧化碳 小木条
一、导入新课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二、推进新课
物质的性质
[讲解]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拓展]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讲解]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些简单介绍。
[阅读教材]熔点、沸点、密度的相关内容。
[小结]
(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3)密度 :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拓展]物质的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演示]实验1-2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思考]上面总结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小结]物理性质:两者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一般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思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讲解]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运动过程。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二者是不同的概念。在进行判断时要注意语句中的一些关键词,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三、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
四、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
2.课本P10习题3、4题。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变化是一个有结果的过程,而性质则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