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教案)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
(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素养目标
通过教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什么叫做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
[思考]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呢?
[总结]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化学家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二、推进新课
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阅读]什么叫化学方程式?请大家阅读课本寻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回答]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总结]化学方程式指的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CO2;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可表示为:4P+5O2 2P2O5。
[思考]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具有哪些优点呢?
[交流讨论](1)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
(2)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3)表示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很明显地看到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总结]化学方程式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它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示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量上的关系,以后我们再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时就要用它的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阅读]化学方程式具有哪些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6进行总结(以木炭燃烧为例)。
[回答]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如:C+O2CO2,反应物为C和O2,生成物为CO2,反应条件为“点燃”。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即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补充]从微观上看,还能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如:每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时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总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3)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思考]对于4P+5O22P2O5这个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何表示?
[答案]计算过程如下:
[讲解]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时,应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这样的计算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而且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化简后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124+160=284,31+40=71。
[提问]化学方程式应该怎么读?
[回答]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其读法有异于数学中的方程式。其中的“+”读成“和”;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的“==”读成“生成”,不能读成“等于”。以磷燃烧为例:
(1)宏观读法: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五氧化二磷。
(2)微观读法:每4个磷原子在点燃条件下能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质量读法:每124份质量的磷在点燃的情况下,能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交流讨论]课本P97的讨论题。
[注意]尽量鼓励学生多回答一些信息,只要从这三个化学方程式能得到的都对。
[总结]可见化学方程式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它所提供的这些信息选择适当的物质和条件来制取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练习]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三、典例剖析
例1 (多选)将3g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据此可判断该物质的组成中(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氧元素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解析】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式相关计算的综合作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参加反应的物质中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但反应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可确定这种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必须通过计算来确定。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即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00%=2.4g。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即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4g××100%=0.6g。因为2.4g+0.6g=3g,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0%。故正确答案为AD。
【答案】AD
例2 目前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司机酒后驾车会受到严惩。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
+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 )
A.Cr2O3 B.CrSO3 C.Cr2(SO4)3 D.Cr2S3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推知X的化学式。反应前后C、H原子数目相等,Cr原子生成物中少4个,S原子生成物中少6个,O原子生成物少24个,缺少的原子都在2X中,所以X的化学式为Cr2(SO4)3 。
【答案】C
四、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呢?
[小结]同时还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利用它既可以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从而把我们对化学的学习从质的研究引向量的研究。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③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3)读法:“+”读成“和”;“”读成“生成”。
化学方程式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桥梁,是继元素符号、化学式之后又学习的一种化学用语。本节课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为课题2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习兴趣盎然,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