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文化第一、二单元复习课件(共4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哲学与文化第一、二单元复习课件(共4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一、二单元重点知识点复习讲解及例题演练
第一课:重点知识点复习讲解
1、什么是哲学?(1)哲学就爱智慧,追求智慧的之学,起源于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与思考(2)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及思维知识的概况和总结
2、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两者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即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并分写出它们的基本形态?(1)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3)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核心观点是什么?(1)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2)核心观点:实践观点(3)意义: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的规律;是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的精神武器;(4)基本特征:实践观点是核心观点;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与时俱进是独特的理论品质。
1.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哲学素养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方法论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②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思想指导我们正确解决问题
④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2.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 )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②哲学智慧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的指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3.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由此可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 )
①坚持辩证否定观,在稳中求进中先“破”后“立”
②看到绿色转型道路的曲折性,在适当时机促成质变
③深化对“立”与“破”的认识以破解绿色转型难题
④正确认识客观条件的复杂性,减碳不可以急于求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4.当我们尽享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个人的信息似乎变得越来越“透明”,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等都可以轻而易举被他人掌握。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修正案(九)、民法莫等都制定或者补充了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条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但是,这些散落在不同法律中的条款无法实现对个人信息全面、彻底的保护。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则和各相关方的权利义务,全方位构筑起个人信息保护的“金钟罩”。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网络数据法律体系中继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之后,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块“拼图”终于落定。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必要性。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是解决我国当前信息安全的现实问题,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必然要求;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国家对个人信息保护有了深刻的认识,催生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将为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第二课:重点知识点复习讲解
1、什么是物质?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2)世界观: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客服错误的意识。
3、什么是规律?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规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其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
将尊重客观规律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组与德国科学家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超灵敏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用于暗物质的实验直接搜寻,实验结果比先前的国际最好水平提升至少5个数量级。这一成果充分展示了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与暗物质探测的交叉融合,有望推动宇宙天文学、粒子物理学和原子分子物理学等多个基础学科的发展。这一成果充分说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③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④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2.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助周围的山水环境因势而建,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其造园准则运用的哲学思维有( )①以客观自然环境为基础进行园林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②尊重自然规律、建筑规律,将艺术融入自然和人文景观③通过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环境,使其适应建筑设计的需要④取各种建筑艺术的优势,在巧妙构思中实现各类艺术的融合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D
3.下面漫画的合理之处在于( )
①看到了意识对人心理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意识到了思维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认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承认主观因素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5月31日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要创新体制机制,善于运用各种生动感人的事例,把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说明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智慧。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帮助推动实际工作、解决具体困难,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做国际传播工作,主要负责同志既要亲自抓,也要亲自做。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谈谈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增强国际传播能力需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体制机制,善于运用各种生动感人的事例,把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在尊重文化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第三课:重点知识点复习讲解
1、联系的特征(世界观与方法论)?(1)世界观:联系具有普遍性;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片面观点看问题;(2)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方法论:要在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世界观:联系具有多种多样性;方法论:要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1)世界观: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看问题要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2)世界观: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变化;方法论: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来推动整体的发展;
3、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世界观: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方法论:要树立系统观念,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4、什么是发展的实质?区分新事物与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1)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区分标志: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也就是要看事物是否符合发展的客观规律)
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1)世界观: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2)世界观: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6、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发展的特点、前进性与曲折性)
世界观:发展具有客观性;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观: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方法论: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客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
7、矛盾的特征(世界观与方法论)(1)世界观:矛盾即对立又统一;方法论:要用全面的观点,即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世界观:矛盾具有普遍性;方法论:要懂得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3)世界观:矛盾具有特殊性;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方法论: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1)世界观:在事物的发展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方法论:办事情要抓住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也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2)世界观: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方法论:办事情要抓主流,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3)世界观: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方法论:办事情既要抓住关键主要矛盾,也要抓住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影响。(即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
1.2020年北京消费季第一场大型直播带 货活动迎来开门红。“央视Boys"与北京 卫视主持人联手, 在某网络平台直播间卖力吆喝"。最终,这场3小时的直播创下了13.9亿元的销售成绩。直播带货无疑是近期最值得关注的新型消费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间更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对于“直播带货”,从哲学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敢于改造联系的客观性,勇于创新③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④要创造事物的本质联系,与时俱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2、 “振衰微于广国灭种之际,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建共和千革故鼎新之时,兴百业于一穷二白之上,倡改革于曲折前行之途,成小康于砥砺奋进之中,煌煌然成复兴之大气象……”党的百年征程告诉我们,党之所以伟大,在于党( )①坚信前途光明,勇于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与挫折②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飞跃积极创造条件③果断抓住时机,促成我国社会中各种事物的质变④坚持批判性思维,在否定传统的基础上推动发展A .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3、在东京奥运会上,巩立姣向我们呈现了执着之美与力量之美,孙一文有敢想敢做的决绝之美,李雯雯有着反差之美……这些奥运女将们为我们展示的并不仅仅是男性视角下的可爱、可亲近,还有独立于性别意义之外的,干劲十足、朝气蓬勃的生命之美。这说明( )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③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而矛盾的斗争性则是相对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四五”期间,广东省将着力构建“核-带- 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缩小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差距,这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紧迫任务。“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指根据各区域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吡较优势,将全省划分为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3个功能区,明确各自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让每个功能区各能其能,各展所长,成为各自功能的引领者,形成功能布局合理、区域分工清晰、各具特色、协同共进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一是珠三角核心区要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示范区双区建设利好叠加,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核心区主引擎作用进一步显现。 二是沿海经济带产业支撑强化 ,沿海重要产业集群和产业带逐步形成。三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优势凸显,乡村振兴成效明显。四是软硬联通'不断完善,陆海内外互联、西双向互通交通设施网络,全省“盘棋'统筹机制和差异化区域政策体系保障有力。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广东省是如何着力构建“核-带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
答案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功能状态会影响部分的功能状态。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广东省 从大处着眼,全省“盘棋”,统筹协调各个发展区域,形成功能布局合理、区域分工清晰、各具特色、协同共进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广东省具体分析各个功能区域的特点,让每个功能区各尽其能、各展所长,成为各自功能的引领者。尤其是重视关键的珠三角核心区域的创新驱动、示范带动作用,以局部地区的发展促进广东省经济的整体飞跃。
5.新中国风霜雨雪70年,我们遇到的坎坷太多,但我们创造的奇迹更多。70年披荆斩棘,70年百折不挠,70年风雨兼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国庆70周年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开国大典、第一颗原干弹爆炸、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神舟十一号”飞船,演绎了普通人与祖国大事件息息相关的经历,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没有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我们就不能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举国同庆,八方来贺。新中国70华诞,中华儿女共同唱响了“我爱你中国”,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
新中国风霜雨雪70年,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
【答案】
①发展的普谝性和实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70年的成就已经写入史册,中国人民从未停下脚步,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②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新中国风霜雨雪70年,我们遇到坎坷太多,但我们创造的奇迹更多,因为我们信念坚定,敢于迎接挑战。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变。正是全国各族人民70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艰苦奋斗,中华民族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6、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辉煌而又艰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各国国家利益、发展道路、文化价值各不相同,致使以邻为壑.零和博弈、非合作博弈、保护主义等观念和行为层出不穷。然而,“独行快,众行远”,面对突出的全球治理问题,各国应当相互尊重而不是遏制,相互依存而不是孤立。同时,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发展模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要致力于寻找不同制度、文化的共通性,异中求同。在今天,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国经济合作为着力点,并从政治、安全、文化、生态等方面发力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离不开各国自身发展,依靠各国人民努力,依托独特的禀赋,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
①针对各国之间既存在差异又相互依存的矛盾关系,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朝着纵深方向发展。②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致力于寻找不同民族共通性的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以国际经济合作为着力点,兼顾其他全球治理难题的解决。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推动各国自身发展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独特的力量。
第四课:重点知识点复习讲解
1、认识与实践的关系?(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在实践中获得和发展认识。(2)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尤其是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反之,错误的认识则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要重视学科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真理的特征?(1)真理是客观的,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是具体的,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是有条件的,明确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3、认识的特征?(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原理: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原理:认识具有上升性,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之初,人们认为犬科动物是传播疫源,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可能是蝙蝠,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全部基因组部分都可以在蝙蝠上找到,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内部多个位点频繁重组。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蝙蝠与灾害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科学研究始终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④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B
2. 1937年,毛泽东为了给“抗大”学员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举了一个要知道梨子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的例子。这个例子是用来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第五课:重点知识点复习讲解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1)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2)原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而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关于人民群众的认识?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什么是群众观点、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根本立场、根本观点、根本出发点)(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3)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1.下面漫画《这伞我也有份》(作者:尹正义)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坚持对立统一观点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A
第六课:重点知识点复习讲解
1、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有什么导向作用?(1)价值:指事物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2)价值观: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3)价值的评价标准:主要看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4)价值观导向作用:一是对个人导向作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二是人生导向作用;三是对国家导向作用: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什么是价值判断及特征,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价值判断: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判断;(2)特征:社会历史性——客观因素(讲因时而变);阶级性;主体差异性——主观因素(讲因人而异);(3)评价标准:1.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2.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1. 根本途径是劳动,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2. 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材料分析题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是过去40年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实践的宝贵经验,也是经济特区必须肩负的职责使命。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谈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认识。
[答案] 
①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我们要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始终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改革开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民生工作抓到群众心坎上,坚信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本课结束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