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激素调节的过程第1课时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激素调节的过程第1课时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1课时 血糖平衡的调节
第3章 第2节
问题探讨
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血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3.9~6.1mmol/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
0.7-1.1min(1min左右)
÷5=1.098min
5×3.9=19.5mmol=0.0195mol×180=3.51g÷5=0.702min
300g÷60min=5g/min
5×6.1=30.5mmol
=0.0305mol
×180=5.49g
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
问题探讨
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km、历时2h以上的极限运动,运动员每小时至少要消耗300g糖类。血糖可以补充肌肉因运动而消耗的糖类。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3.9~6.1mmol/L,全身的血量大约为5L。
讨论:长跑过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含量下降吗?为什么?
可能会略有下降,但不会持续下降,应该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运动过程中,因消耗血糖为运动提供能量,血糖含量有所下降,同时机体会随时分解储能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补充消耗,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血糖的平衡是怎样维持的?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含义: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主要是葡萄糖。
2.血糖浓度
正常人空腹时
3.9~6.1mmol/L
人体的血糖含量是如何维持在这样稳定的水平呢?
[思考1]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
从食物中的糖类获得
[思考2]肉食性动物如东北虎的食物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很高,糖类比较少,但东北虎体内的葡萄糖浓度(4.8-6.9mmol/L)与人体的大致相当。东北虎体内的葡萄糖可能由什么转化而来?
脂肪等非糖物质可以转化成葡萄糖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小学数学题
请问如何保持水池中的液面高度不变?
注水
排水
相同时间注水量=排水量
若为血糖
来源
去路
血糖平衡的调节,也就是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使其处于平衡状态(教材P51)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
(3.9~6.1mmol/L)
食物中的糖类
消化、吸收
☆肝糖原
分解
脂肪等非糖物质
转化
CO2+H2O+能量
氧化分解
肝糖原、肌糖原
合成
转化
甘油三酯
来源
去向
3.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由于肌肉细胞中缺乏分解6-磷酸葡萄糖的磷酸酯酶,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必须先分解产生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再在肝脏内转变为肝糖原或合成成葡萄糖。
4.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的区别与联系
分泌
胰岛素
促进
抑制
血糖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
血糖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
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肝糖原分解
胰岛B细胞
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分泌
非糖物质转变成糖
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促进
升高血糖浓度
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5.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过程
(1)血糖升高时调节
血糖浓度
升高
胰岛B细胞
刺激
分泌
胰岛素
作用于
几乎全身细胞
做出改变
抑制
促进
血糖浓度
恢复

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浓度
恢复
(2)血糖降低时调节
血糖浓度
降低
胰岛A细胞
刺激
分泌
胰高
血糖素
作用于
主要是肝脏
做出改变
抑制
促进
血糖
(3.9~6.1mmol/L)
食物中的糖类
☆肝糖原☆
脂肪等非糖物质
消化、吸收
分解
转化
CO2+H2O+能量
氧化分解
合成
肝糖原、肌糖原
甘油三酯
转化
升高
胰岛B细胞活动增强,分泌胰岛素
抑制
促进
降低
胰岛A细胞活动增强,分泌胰高血糖素
促进
促进三个去向, 抑制两个来源
促进两个来源
血糖平衡的调节,也就是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处,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5.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过程
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6.血糖平衡的反馈调节
①分类:
②实例:
分娩、排尿排便、血液凝固、河流的重度污染等属于_______;
稳态的调节以及大多数激素调节属于 。
反馈调节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正反馈
负反馈
正反馈
负反馈
传入神经
脊髓
传出神经
膀胱壁
逼尿肌
大脑皮层
尿液
体外
排出
尿道上的
感受器
刺激
膀胱壁的
感受器
刺激
尿液
传入神经
如: 排尿反射
正反馈:系统工作效果会促进系统工作。
A
(+)
B
(+)
负反馈:系统工作效果会抑制系统工作。
A
(+)
B
(-)
6.血糖平衡的反馈调节
7.血糖的平衡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下丘脑某区域
下丘脑另一区域
血糖升高
刺激
副交感神经
胰岛B细胞
胰岛素分泌增加
血糖降低
刺激
交感神经
胰岛A细胞
肾上腺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神经 ─ 体液调节
促来源
促去向、抑来源
(课本P52)
小结: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直接
+
下丘脑
直接
+
胰岛B细胞
某一区域
另一区域
血糖低
胰岛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
+
+
分泌
促进
血糖氧化分解
血糖合成糖原
血糖转变为甘油三酯
抑制
肝糖原的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促进
胰岛素
非糖物质转化
肝糖原分解
血糖升高
趋于正常




传入神经
交感神经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副交感神经
传入神经
血糖高
血糖降低
趋于正常
神经-体液调节
调节中枢:
下丘脑
调节方式:
1.尿糖的原因
(1)一次性摄入的糖太多
(2)肾脏疾病,重吸收血糖能力下降,随尿排出。
(3)糖尿病
血糖浓度超出肾脏的重吸收能力,随尿排出。
二、糖尿病
低血糖和高血糖
正常血糖浓度:空腹血糖浓度3.9~6.1mmol/L
低血糖: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
出现饥饿、乏力、头晕等,严重可出现昏迷和死亡
高血糖: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2 mmol/L
空腹血糖浓度大于8.9 mmol/L时出现尿糖
长期血糖偏高会出现多种糖尿病并发症
(1)糖尿病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可导致多种器官的功能损害。
2.糖尿病
高血糖
尿糖
(2)糖尿病症状
“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葡萄糖随尿液排出
带走大量的水分,即“多尿”
导致机体供能不足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机体为满足能量需求
口渴
多饮
“多食”
机体消耗大量脂肪、蛋白质
“消瘦”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
葡萄糖
正常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
葡萄糖
1型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
葡萄糖
2型
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
拓展提升
(3)人类的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
问题:通过注射胰岛素可以有效治疗因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而引发的糖尿病吗?
不能,因为这种糖尿病患者体内并不缺乏胰岛素,而是由于胰岛素的受体受损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功能所致。
(4)糖尿病的治疗
①较轻患者可通过控制饮食,配合降血糖药物进行治疗;
②较重患者(1型)可通过静脉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5)糖尿病的危害及预防
①危害: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
②预防:注意控制饮食,多运动
正常人一次性摄糖过多,尿中也可能会出现葡萄糖,但该人不属于糖尿病患者。
【注意】尿糖≠糖尿病
1.分析下图,判断下列有关人体糖类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促进④
D.在肌肉细胞、肝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糖类
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血糖
组织细胞
氧化分解
合成糖原
转化成甘油三酯等







A
三、课堂练习
2.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Ⅰ、Ⅱ、Ⅲ表示激素。下列分析错误是的( )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激素调节 B.图中甲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直接影响Ⅱ的分泌
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协助扩散分泌相应激素
D

下丘脑某一区域

下丘脑另一区域


血糖浓度升高



肾上腺
血糖浓度降低
三、课堂练习
3.下图表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两条曲线表示健康人两种激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另一条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b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
B.在曲线c上升时,人体下丘脑还可以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C.曲线a表示的激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D.人体通过曲线a、c所表示的激素的协同作用,可使血糖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D
物质的相对含量
0
进食时间
时间
a
b
c
健康人胰岛素
患者胰岛素
健康人胰高血糖唐肃素
三、课堂练习
结合下图分析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哪些?
四、【核心探讨】
(2)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低浓度。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
③胰岛素。
(1)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高浓度。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
③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神经递质、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总结】血糖调节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分子有
1.在长跑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为什么还可以维持在正常范围?
答案:当血糖被消耗时,胰高血糖素会分泌增多(1分),导致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1分)
原因类答题思维:
前因 后果 后后果
影响因素 过程原理 结果
【情景应用】---原因类答题训练
前因 推理过程 结果
血糖被消耗
血糖升高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新生儿喂食不及时可能引发低血糖,在低血糖的刺激下,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最终促使新生儿体内肝糖原分解加快,简述上述调节的基本过程?
答案:低血糖刺激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1分),传递兴奋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血糖(1分)。
原因类答题思维:
前因 后果 后后果
影响因素 过程原理 结果
【情景应用】---原因类答题训练
前因 推理过程 结果
低血糖刺激,下丘脑相关区域兴奋
肝糖原分解加快
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将兴奋传递到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3.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是:体内的拮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多,破坏了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此时,孕妇体内的胰高血糖素浓度比正常人的低,原因是?
答案:血糖浓度高和胰岛素浓度高(1分),抑制了胰高血糖素的分泌。(1分)
【情景应用】---原因类答题训练
前因 推理过程 结果
糖尿病,胰岛素受体被破坏
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
血糖浓度高,胰岛素浓度高;
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