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推进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改革开放的推进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农村:1979安徽凤阳小岗村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农村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
缺少自主权
积极性不高
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1978年,小岗村大旱。原任老支书严俊昌(当时是队长)和他的堂弟现任村长严宏昌(当时是副队长),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好搞起了“承包”(大包干)。
小岗村的秘密契约
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大包干的原因有哪些?如自然条件、历史原因,等等。
小岗村的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资料: 小岗村曾是个“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队”,很多生产队由队长带领,拿着盖上公章的介绍信,打起凤阳花鼓,集体外出乞讨。大包干后,经过一年苦干,农民获得了粮食、油料大丰收,粮食总产量由原来的1.8万千克猛增到6.7万千克,并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
农村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展。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的突破。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迅速改变着中国农村的面貌。
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目的:
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一夜崛起之城
昔日的小渔村
深圳新貌
1、计算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从不足2亿到突破100亿,从100亿到突破1 000亿,从1 000亿到2 000亿、5 000亿和11 000亿各用了几年时间。
2、讨论一下,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1978-2011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
这些变化说明我国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完全正确的。
深圳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促使经济的飞速发展。
2)历程:
A、最先:1980年设四个经济特区
B、1984年沿海14个开放港口城市 (浙江有宁波和温州)
1985年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沿海
经济开发区
C、1988年设海南经济特区
F、内陆省会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边境城市、口岸(如2010 新疆喀什经济特区)
1)开始:沿海地区1980年
E、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这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对外开放:
D、1990年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开 放 格 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上海浦东
浦东开发15年,年均新增人口10万人,人才总量(拥有大专学历或中级职称)从开发之初的6.6万人增加到30万人,其中国际化人才超过5万人,包括2万多外籍人士,并涌现出40多个国际社区。迄今共有37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8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数十家国内大集团总部设在浦东。浦东已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

浦东新貌
深圳和浦东的巨变有什么共同点?
(至少归纳出三条)
◆都位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国家对这两个地区都给予了优惠的经济政策。
◆ 两地都是从相对落后的地区一跃成为南部和东部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发展速度快、变化大。
◆都是发展速度快、变化大的改革开放的成功典型;
◆都发挥了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龙头作用
党的改革开放总方针决策的正确性
人民的创新开拓进取
深圳与浦东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1、观察地图,结合经济特区的设立,说一说早期对外开放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要从沿海地区开始对外开放?
2、联系史实,说明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改革开放的推进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位于东南沿海地带。
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引进外商的投资;
我国沿海地区的一些城市在工业化建设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作用: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他们在推进外贸、利用外资和技术、推进改革、带动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示范作用。
十二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1984年
标志: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影响:我国迈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的关键性一步,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
①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提高(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
②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已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进步发展的活力源泉)
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与开放的方式是什么?
改革: 农村:
城市:
公有制经济为主的
多种所有制经济
单一公有制
开放:(沿海地区)
设立经济特区,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
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目的/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看图想一想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综合国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上升,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
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
户,自负盈亏”的是( )小岗村农民。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2、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
是( )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B
B
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表,请你仔细阅读,然后分析一下上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两次分田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当年指的是1952底完成的土地改革
今岁指的1979年开始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978年 77.6% 22.4% 0
1987年 57.7% 34.6% 5.6%
材料一:1978年与1987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全国工业产值中
的比重表。
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由过去单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结构转变。
原因:改革开放。
“1979年的那个春天”中国大地开始了一场怎样的伟大变革?
中国农民在这场变革过程中有哪些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场变革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实惠?请举例说明?
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变化举例说明即可。(注意举例要具体)
例如:高楼大厦越来越多,马路宽了,私家车多了。
材料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