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知识点1、比例尺⑴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⑵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⑶表达方式: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线段式比例尺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5)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2、方向①一般定向法(准则: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最常用②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向正北)③经纬网定向法------最精确(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3、社区⑴概念: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作社区。⑵组成: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⑶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⑷社区类型①功能社区: 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 举例: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居民园区)、科技园区、大学园区等 ②自然社区: 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举例: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③行政社区: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街道、乡、镇、县、市等)⑸乡村聚落(或村落):村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如:云南省的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福建的客家土楼、因纽特人的冰屋和沙特阿拉伯的碉堡屋。村落的人们主要从事种植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等⑹城市聚落: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7)①区域间的相互联系: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②原因:由于各区域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繁荣。4、等高线:如果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闭合的曲线, 这条线就叫等高线。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表示的高度之差 。5、等高线特点: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闭合的曲线6、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①可以了解某区域的地形,即哪些山坡平稳或陡峭或海拔高度等。②确定越野路线。7、 等高线地形图的主要地形部位及特征:等高线稀疏的地方 缓坡,地势平坦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 陡坡,地势陡峭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 山谷,易集水成河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 山脊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陡崖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处的部位,一对山谷和一对山脊的中间部分 鞍部 一组闭合的曲线,海拔内大外小山顶一组闭合的曲线,海拔内小外大盆地8、判断坡度陡缓(影响坡度的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等高线越密→坡越陡;比例尺越大→坡越陡;等高距越大→坡越陡9、确定水库位置: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因为:这些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10、确定大坝的位置: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亦即盆地或洼地的最窄处。(因为: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11、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择海水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12、确定铁路、公路线:一般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沿等高线走)理由: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不易造成水土流失。13、确定引水路线:线路尽可能短,避免穿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14、工业区选址: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方。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15、居民区选址: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16、⑴分层设色地形图:绿色—平原、蓝色—海洋、黄色—低山丘陵、深褐色—高山、白色—雪线以上⑵有何作用:①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②确定越野路线。17、地形剖面图的作用:①更准确的了解某一地区的地势起伏状况。②确定越野路线。③明白画地形剖面图的技巧。18、政区图、交通图、旅游景区图各有什么作用: ①政区图可以解某大洋、某大洲和某国的位置,或了解某城市或区域的位置; ②交通图可以了解全世界或全国或全省或全区域的交通路线;③旅游景区图可以了解某区域的旅游景点的位置和交通路线。19、到外地旅游,你主要看或者带哪些地图?答:①政区图(了解位置) ②交通图(确定交通方式) ③当地旅游景区图和城市交通图。20、旅游路线的设计,要考虑的因素:①充分了解旅游景点的情况;②设计合理的路线,即省时又省钱,更加舒服。21、自助游,需要怎么做?①确定目的地的位置;②选择适当的交通方式;③确定从车站到酒店的交通方式和路线;④设计旅游路线。 第二单元知识点海陆分布:①海洋 71% 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南半球。②人们把地球称为“蓝色的星球”, 加加林认为地球应该叫“水球”。2、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②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③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④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3、①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③平均海拔最低、最高的大洲:欧洲、南极洲 ④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4、四大洋 ①太平洋: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地跨四个半球、被五大洲包围(面积 ②大西洋:面积第二、“S”型、地跨四个半球、被五大洲包围 从大 ③印度洋:面积第三、地跨南北半球独居东半球、、四大洲包围、“热带海洋” 到小) ④北冰洋:面积最小、跨东西半球独居北半球、三大洲包围、跨经度最广5、大洲分界线:①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②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③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④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⑤欧洲、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⑥南美洲、南极洲----德雷克海峡6、重要海峡、运河: ⑦霍尔木滋海峡---连接波斯湾、阿拉伯海①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印度洋 ②白令海峡----连接太平洋、北冰洋 ③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大西洋、地中海 ④麦哲伦海峡---连接大西洋、太平洋 ⑤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红河 ⑥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太平洋7、海洋对人类的影响:①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水资源; ②海洋为人类提供了渔盐之利、能量之源; ③海洋为人类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了资源; ④海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空间; ⑤海洋为人类海上物资交流提供了方便。(陆地上的水的来源;海洋中丰富的资源;陆地空间的扩大;海上交通等,处处体现了海洋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8、地形 ⑴含义:地球表面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 ⑵种类: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⑶重要地形区:①落基山脉-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阿特拉斯山脉-非洲、阿尔卑斯山脉-欧洲、喜马拉雅山脉-亚洲;②亚马孙平原-南美洲、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东欧平原-欧洲;③巴西高原-南美洲、东非高原-非洲、青藏高原-亚洲;④刚果盆地-非洲 ⑷世: ①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②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界 ③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④世界上最冷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之 ⑤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⑥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 ⑦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9、⑴亚洲地形特点: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⑵亚洲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使亚洲河流呈发射状分布,河流从中间流向四周。⑶亚洲的主要河流:①黄河、长江--- -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②印度河、恒河---自北向南,流入印度洋; ③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 10、①北美洲气候特点: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南极洲气候类型特点:南极洲的气候比较单一 (极地气候)③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基本沿赤道南北对称分布 ④亚洲气候复杂多样(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其它类型都有)11、气候⑴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⑵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气温带气候类型主要特征分布主要地区典型动植物注意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很潮湿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赤道附近)大象、猩猩不同类型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的不同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的中东部、巴西高原(热带雨林气候区两侧)长颈鹿、斑马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热带雨林气候区两侧)甘蔗、橡胶、油棕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很少下雨,十分干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沙漠区(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骆驼、鸵鸟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我国南方、南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以地中海沿岸最为明显)(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温带温带海洋气候冬暖夏凉,全年降水均匀(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西欧、北美和南美洲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以英国最为显著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洲东北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 (我国东北、华北,首都北京、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及朝鲜半岛)梅花鹿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且集中于夏季(南北纬40--60°温带大陆内部)我国西北地区、蒙古、西伯利亚“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寒带极地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积雪不会融化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内陆地区驯鹿、北极熊、南极企鹅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寒冷,很多地方终年冰雪覆盖我国青藏高寒地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牦牛12、⑴河流:“大地的动脉” 湖泊:“大地的明珠”⑵世界主要河流:①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②刚果河—非洲--水能居世界大河的首位③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9个国家);④黄河—亚洲--世界上含沙量最高;⑤亚马孙河—南美洲--世界流量、流域最大的、支流最多的河流⑶世界: ①苏必利尔湖-北美洲-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主要 ②里海-亚洲--面积最大的咸水湖;③贝加尔湖-亚洲-最深的湖泊;湖泊 ④纳木错-海拔最高; ⑤死海-海拔最低⑷河流湖泊与气候的关系:湿润地区河湖众多,干旱地区河湖稀少。湿润地区的河流,大多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干旱地区的河流水源不足,沿途多沙漠、戈壁,河水蒸发和渗漏严重,很多河流为季节性河流。⑸河流对人类的影响: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用水,还有航运、发电、灌溉、养殖、旅游之利;给人类带来洪涝灾害。13、人口⑴世界人口总数:70亿;⑵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少。⑶人口密度①含义: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②公式=某地人口数÷该地总面积 (人平方千米) ⑷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 自然因素---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等) 稠密 社会经济因素--开发历史久远、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 自然因素---极端地区(太热、太冷、太干燥、太潮湿,不适合人类居住) 稀疏 社会经济因素--资源尚未开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四密”(人口最稠密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南部 “四疏”(人口最稀疏地区):高山地区、高寒地区、沙漠地区、热带雨林地区14、人种: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生长)不同的植物→(养育)不同的动物→(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世界人种的分布-- 造成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生存环境的差异⑴世界人种分布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⑵人种分布:①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特例:亚洲南部的印度人,亚洲西部的阿拉伯人)②黄色人种:亚洲、美洲(特例: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③白色人种:非洲、大洋洲、美洲⑶正确的人种观: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是世界大家庭的成员。⑷①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人种---白种人,世界上人数最少的人种---黑种人;②世界上人种比较单一,几乎全部为白色人种的大洲---欧洲。15、⑴国家的象征:国旗、国歌 ⑵国家与地区的根本区别:有无主权⑶国家之间的差异:国旗、国歌、国土面积、人口数、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⑷领土面积排列前六位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⑸人口超1亿的国家:中国(亚)、印度(亚)、美国(北美)、印度尼西亚(亚)、巴西(南美)、巴基斯坦(亚)、孟加拉国(亚)、尼日利亚(非)、俄罗斯(欧洲)、日本(亚洲)、墨西哥(北美洲)。- ---六国在亚洲、两国在北美洲、一国在非洲、一国在南美洲、一国在欧洲 据经济发展水平把国家分为两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 发展中国家如何缩小差距:加快发展、加强合作⑻发展中国家通常被称为“南方”; 发达国家通常被称为“北方”。南南合作:中非合作论坛、七十七国集团 、金砖五国南北对话:亚太经合组织(APEC)、G20国峰会、《京都议定书》 的通过 ⑼分布:①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南美洲(或者拉丁美洲)②发达国家: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日本⑽成员国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⑾国界划分依据:河流、山脉、经纬线⑿领土:国界线和领海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16、语言⑴联合国工作语言:英语、汉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 (2)分布:汉语: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使用人数最多 英语:英、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使用最广泛 法语:法国及相邻的国家,非洲西部和中部 俄语:在俄罗斯及邻近的几个国家通用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西亚、北非17、⑴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均发源于亚洲⑵分布:①基督教:欧洲、美洲、大洋洲;②佛教: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③伊斯兰教:亚洲、非洲,以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为主18、分布对比:白色人种:欧洲、美洲、大洋洲 基督教:欧洲、美洲、大洋洲 发达国家: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⑵阿拉伯人:西亚、北非 ----白种人---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19、⑴纬度带划分: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⑵温度带划分: 热带(0-23.5°)、北温带(23.5°N--66.5°N)、北寒带(66.5°N—90°N)、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3)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东半球:20°W---0°经线—160°E 西半球:160°E--180°--20°W(4)南北半球的划分依据:赤道(0°纬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5)20°W: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 160°E:东侧是西半球 西侧是东半球 赤道(0°纬线):北侧是北半球 南侧是南半球(6)如何判断东经度、西经度:往东度数越来越大--东经度 往东度数越来越小-西经度 如何判断北纬度、南纬度:往北度数越来越大--北纬度 往北度数越来越小----南纬度(7)中国①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②纬度位置:大部分在中纬度、北温带③最东端、最西端跨越经度:60°(最东、最西端时差约4小时,东边更早)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