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知识归纳-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知识归纳-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思维导图
第16课 冷战
核心知识
1.含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 苏 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 和平 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开始: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 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3.表现(美国)★
(1)政治上:出台了“ 杜鲁门主义 ”,提出把世界分为“ 自由国家  ”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2)经济上:1947年提出了 马歇尔计划 ,是 杜鲁门主义 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 冷战 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3)军事上: 1949 年建立了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4.正式形成: 1955 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 华沙条约组织 , 两极格局 形成。★
5.认识: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目的都是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6.德国的分裂★
(1)导火索: 1948 年“ 柏林危机 ”爆发。
(2)表现: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 联邦德国 ”。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 民主德国 ”。
(3)影响: 欧洲冷战对峙 的局面基本形成。
教材释疑
1.教材P75材料研读: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铁幕演说”
你如何理解这段话
提示:丘吉尔认为,欧洲已经被一道“铁幕”分为两部分。“铁幕”以西是资本主义世界,“铁幕”以东是社会主义世界。
2.教材P76问题思考:为什么说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等国与苏联的关系发生变化。冷战开始后,德国问题便成为冷战的焦点。美、英、法、苏等国在各自的占领区内推行有利于本国的政策。德国逐渐分裂为两个不同的经济、政治实体。1949年,德国正式分裂。德国分裂是英、美、法、苏等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德国人民头上的结果,是冷战的产物。
3.教材P78课后活动:冷战有哪些表现形式
提示:冷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政治对抗;军备竞赛;意识形态和经济上的对立;局部热战;等等。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核心知识
1.欧洲的联合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 马歇尔计划 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目的:联合自强以提高 国际地位 。
(3)过程★
①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 欧洲煤钢共同体 。
②1958年,六国建立了 欧洲经济共同体 和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
③1967年,上述三个组织合并为 欧洲共同体 ,简称“欧共体”。
④ 1993 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 欧洲联盟 ,大大加快了 欧洲一体化 的进程。
2.美国的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 的霸主。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3)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 全球化 和 信息化 为特征的“ 新经济 ”,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3.日本的崛起★
(1)崛起原因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 民主化 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了“和平宪法”。
②冷战开始后, 美国 积极扶持日本。
③ 朝鲜战争 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
④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2)崛起表现
①经济: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 第二 经济大国。
②政治:日本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4.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建立
①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订《社会保障法》。
②西欧:1948年, 英国 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2)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3)评价★
①积极性:社会保障制度是 工人阶级斗争 的结果,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②局限性: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 基本矛盾 。
教材释疑
1.教材P82课后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美国的援助;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原来的工业基础比较好;等等。
2.教材P82课后活动:2016年,英国就是否脱离欧洲联盟举行公民投票,投票结果显示,多数人赞同脱离欧洲联盟。查阅资料,结合新闻报道,说一说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提示:(1)观点一:英国脱离欧盟不利于欧洲一体化。理由:英国脱离欧盟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效仿,导致欧盟的松散,使其吸引力下降。
(2)观点二:英国脱离欧盟有利于欧洲一体化。理由:核心欧洲国家可以借机重新整顿欧洲一体化。(言之有理即可)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核心知识
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 社会主义国家 。
(2) 1949 年,苏联同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了 经济互助委员会 ,简称“经互会”。苏联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苏共还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 苏联模式 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3) 1949 年,苏联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2.赫鲁晓夫改革★
(1)内容: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并进行经济改革。
(2)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苏联模式 ,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3.勃列日涅夫改革
(1)措施: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2)结果: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4.戈尔巴乔夫改革★
(1)过程: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 经济 改革作为重点,但总体效果不佳。戈尔巴乔夫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2)结果:改革失败。1991年年底, 苏联解体。
5.东欧剧变
(1)原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
(2)时间: 20世纪80年代末 。
(3)表现:各国的 社会制度 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核心知识
1.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
(2)地点:在印度尼西亚的 万隆 。
(3)地位: 亚非 国家和地区举行的第一次亚非会议。
(4)内容: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
(5)意义:形成了“万隆精神”;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2.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1)展开:首先在 北非 展开。
(2)概况:20世纪 六七十 年代进入高潮; 1960 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3)殖民统治结束: 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3.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走上了 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
(2)1999年年底, 巴拿马 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教材释疑
教材P89问题思考: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虽然崩溃了,但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道路仍不平坦,为什么
提示: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虽然崩溃,但亚非拉国家只是获得了政治独立,世界上仍然存在的不合理的旧的经济秩序对这些国家不利。此外,大部分亚非拉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落后,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它们需要继续依赖外国,继续受制于人,所以它们的发展道路仍不平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