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第一册 教案第六章 自然灾害本章专题知识讲解及复习专题分布 能力素养 命题热点我国气象灾害的成因及灾情分析 1.通过对不同自然灾害的成因综合分析推论,说明影响不同自然灾害形成的因素以及形成过程差异。 2.通过比较关联不同自然灾害的灾情状况,理解造成自然灾害灾情差异的主要原因。 3.通过比较不同的灾害防御措施,结合对不同自然灾害成因以及灾情差异的分析,判断某区域面对某种或者某几种自然灾害应该选取的防御措施。 4.通过理解记忆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因灾而异,选择使用正确的地理信息技术。 主要自然灾害成因分析、主要自然灾害灾情分析、某区域面对某种或者某几种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手段的选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对比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专题精讲 ◆专题1:我国气象灾害的成因及灾情分析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大气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气象灾害的特点是:种类多、范围广、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群发性突出、连锁反应显著、灾情重。1.我国气象灾害的成因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洪涝、旱灾、台风、寒潮等。我国气象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分析某地气象灾害的成因,我们一般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来分析。(1)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以华北地区为例华北地区是我国气象灾害多发区,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有旱灾、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华北地区的气象灾害,也是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华北地区是我国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灾情最重的旱灾中心。从图中可以看出,旱灾的发生,既与自然原因有关,也与人为原因有关,其中人为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得水文环境更加干旱,该地区抵御各种气象灾害的能力降低,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华北地区的干旱缺水不仅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对首都北京产生了重大影响。(2)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以长江流域为例长江流域是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其中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受灾尤为频繁。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也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3)我国的气象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2.气象灾害造成的灾情分析气象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不同的灾害造成的灾情是不同的。灾情是由灾害本身的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灾害,危害程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高、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相反,经济发展水平低、防灾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低我国沿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损失较大;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较弱,经济损失也相对较少。专题2: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对比1.滑坡与泥石流成因对比(1)滑坡的成因自然因素:a.地形条件—地势起伏大的山地丘陵地区;b.物质条件—物质破碎,多断裂构造;c.植被条件—植被条件差,多荒山秃岭。人为因素:a.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结构,增加了地势的起伏;b.人类活动堆放了大量的碎屑物质;c.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2)泥石流的成因①山坡上有松散的土层和风化物质覆盖,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②有陡峻的地形,沟谷上游有一定的汇水面积,下游窄小,沟床纵剖面坡度较陡直。③在中、上游地区有暴雨或冰雪大量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成补给水源。2.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异同点(1)相同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②重力作用下在斜坡上运动;③人类活动可诱使其发生;④破坏力强。(2)不同点:①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②泥石流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3.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规律对比(1)泥石流的发生规律: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连续性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2)滑坡的发生规律:滑坡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如强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如降雨、融雪、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该类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4.滑坡和泥石流的联系滑坡与泥石流的关系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专题3: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1.工程性防御措施与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内容介绍工程性防御措施是指使用科技手段实施防灾工程达到减灾目的,是针对灾源或致灾因子采取工程措施减轻甚至阻止灾害的行为。非工程性防御措施是旨在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2.措施的具体类型(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2)工程性防御措施①改变地表环境(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a.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b.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等②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a.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b.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耕地。③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a.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防洪抗旱。b.加固房屋建筑,增强抗震性能。3.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凡是通过规划、法律、管理及教育等途径达到防灾减灾目的的防御,即非工程性防御。工程性防御措施是修建防灾工程,例如,兴建水库、加固大堤等工程。(2)联系专题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1.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1)遥感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2)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定位和导航,它能够给提供详细精确的三维坐标信息,帮助我们准确地定位地点,展开相应的救灾措施。3.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1)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2)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4.地理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遥感技术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定位和导航,这三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精准确定灾害发生地点、规划详细救灾路线,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